<p class="ql-block"> 《秦腔惠民演出》</p><p class="ql-block"> 昨晚被同学俩邀约去铜川剧院去看秦腔,下午十八点半到楼下互等一块步行出了小区门向西走二百多米,横过长鸿路左转经过一个夜市小吃市场向南100米,右拐弯直向西就看见铜川剧院在路的东边,剧院广场看戏的人不少,未入场前,碰到熟人的互相打招呼,问候聊天,领到票的有的在口袋装着,有的在手里 拿着,没有票的等有熟人或认识的人领票多而来人少的问要一张,也有举着票,问谁看戏这里有票?来看秦腔的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爱看爱听老戏的戏迷门。</p> <p class="ql-block"> 进剧场门,还要检票,分单双进东、西门,兑号入坐,找到十二排三十七号在靠东中间门倒数第三个位置。手翻压椅子坐下来,紧挨坐西有七,八个都是女士戏迷们。张望双目向“雷达”一样扫视后排,西边,前边所有座位,男少女多,岁数都在半百以上。台上横幅写的《铜川市2025年公共文化惠民演出传统秦腔戏(母子恨)》,台前两边墙上有显唱词屏幕。剧院装饰很不错,过去在耀县剧院看戏,乐队锣鼓在台两边,幕怅要专人拉动,还要主持人报幕。现剧院有乐池,座位上偶尔能看见乐队大个子的头顶,灯光,音响,布景效果很好。尽管戏票是发送的,但还有四分之一座位是空位的,演员是卖力的,演技和唱腔比不上七十年代耀县剧团演出传统戏的演技水平,这是听到旁边看戏者的议论,我们也有相同感觉。我们前排有一位该剧团工作人员,说剧团是企业,缺资金,工资低,演员青黄不接,工作人员六十多人,管理者十几个,还有舞蹈演员十几个,秦腔演只有二十多个,演传统本戏,大戏缺人员,缺资金!靠演出挣钱很难,年轻一代不愿学戏,不爱看秦腔,影响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 《母子恨》剧情很好,唱词很有诗意,生、丑、净、旦队伍全面,武打演技一般,没有主演表耍技巧,也没有突出的嗓音,达不到引众入戏的宣染效果。</p><p class="ql-block"> 耀县剧团七十年代的演员:如宁艺中的(血泪仇),张慧侠的(三娘教子),罗振华的(红灯记),李清贞(饰李玉和他妈)王端华(于无声处,当时任团长),还有丑角(十五贯)中的卢阿鼠饰演者~王福栋,三娘教子中的‘子’孙玉珍,当时的青年演员王云侠(饰红色娘子军中~吴琼华),李尚学(饰智取戚虎山中~杨志荣),王卫琪,赵芳云,张有龙,冯占奎等等。尤其是宁艺中的冒子左单右单向前向后闪翅技巧、双闪翅表演。记意尤新,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2025.4.26晚上看戏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