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和罐罐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萱草含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茶叶和瓷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国粹。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家户户不离它。大部分人们都有喝茶的习惯,茶成了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西和不产茶,西和人喝的茶大部分是云南茶,是茶商从云南贩运过来的,近年来,西和人也开始喝陇南康县阳坝和文县李子坝产的当地茶。西和人喝茶,喝的是一种安居乐业的性情,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民俗文化。西和人喜欢“背罐子”(耐煮耐饮)的散装粗茶,记得小时候,不论是西和城里临街的茶铺,还是乡镇集市的市面上,卖茶的人把茶按照品质和价格的不同,分别装在粗线绳编织的麻袋里,把麻袋口沿向外反折下去,在麻袋口露出圆锥形的茶堆“兜售”,西和市面上卖的茶叶品种较多,物美价廉,有美其名曰红莲、绿云等的熟茶和生茶,它们都有一个让乡下人听起来别具文化韵味的名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斤价格在二十元至五十元之间,现在价格每斤在五十元至一百五十元之间,茶叶的品质和价格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情状。日常情况下,买茶的人按照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喝茶时对不同茶叶品质的喜好,经过精挑细选和讨价还价,一次买一斤或二斤,够喝半月或一月的就好,卖茶的人则用西和特产的粗麻纸把买主选好的茶叶足斤足两地包好,毕恭毕敬地递给买主,并不忘随口用浓重的西和方言叮咛:“喝完了再来买,这茶真格好!”喝茶的人都知道,茶很容易“串味儿”,绝不能与香烟、花椒等有浓烈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西和人都知道,西和麻纸具有千年的历史,是以纯枸树皮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原生态纸品,据说要经七十二道手工工序才能制做而成,这种纸张西和人称麻纸或土纸,质地比徽宣粗糙,色泽多为灰黄色,具有茶叶一样淡淡的草木香味,用它包装茶叶不串味也不跑味,是自古以来西和人包装茶叶用品的最佳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和人喝茶,习愦用灰褐色的陶土茶罐煮茶喝,这种茶罐大肚小口,侧面有一耳柄,适宜于人们沏茶时手指拈控,容量为放入一撮茶叶后将水注满,注入的水比一小茶杯微多一些,小茶杯多为柱状敞口白瓷杯,杯高二寸余,口径一寸余,杯底有略小于杯身的足沿。西和人的茶罐也是西和人自己烧制的,这种茶罐耐大火烧烤,再大的火烧烤也很少炸裂,煎煮的茶水也更接地气,蕴含着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无法言表的清芬异香。千百年来,广袤西汉水流域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西和人,养育了承接史前文明而且独具地方特色的西和文明。在西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鲜活着史前人类始祖伏羲和刑天的传说,鲜活着古代仇池国及三国等历史故事,珍藏着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历史遗存。西和自古及今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社会形态,特别在古代,茶马古道贯通了西和与外界周边地区的联系,是西和经济贸易的生命线,在这条原始的商道上,茶叶、盐巴、布匹、粮油等基本的民生物资在西和境内外的交流互市,推动了西和历朝历代经济文化的发生发展。千载以降,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碰撞交融,形成了西和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西和人喜欢喝罐罐茶,是与西和海拨较高气候偏寒的地理特征和西和人重情义尚礼节的文化秉性分不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和人喝罐罐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喝清茶,一种叫喝油茶。向茶罐里下一撮茶叶,用白瓷小泡壶注入山泉水后,把下好茶叶注满水的茶罐放在火盆里的火旁烧烤,一分钟左右茶罐里的水就被烧开了,冒着浓郁的茶叶的清香翻滚,这时沏茶人就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拈住茶罐的耳柄、用食指勾住插入茶罐里的“茶逼子”(长约寸半的细竹片,沏茶时用它压制茶叶,防止茶叶从茶罐里倒入茶杯),把煮好的茶水沏入茶杯,再向茶罐里注满水,把茶罐放在火盆火旁煮下一杯茶,“茶逼子”一定要沿着茶罐耳柄一侧的口沿斜插入茶罐,这时候沏好的这杯茶温度也比刚沏好时滚烫的状态低了许多,这样的一杯清茶入口,浓浓的苦涩味与淡淡的茶叶香让人口舌生香,让人心清意静,让人神清气爽。这样的一杯清茶,在时光匆匆的间隙里,让人暂时忘却劳作的疲惫,让人暂时忘却生活的烦忧,让人跻身于一种来之不易的适闲舒缓的生活状态。大部分西和人最爱喝油茶,煮茶沏茶方式与上述清茶法基本一样,在茶罐里加入少许食用油(清油或荤油都行),把茶罐放入火盆火旁烧烤,待油熟了后,再向茶罐里加入少量干杏仁或干核桃仁和茶叶,一边继续烧烤茶罐,一边用“茶逼子”搅动茶罐里的杏仁、核桃仁和茶叶,约半分钟后注水煮茶,因茶罐里温度很高,注水即沸,注水时一定要注意火候和水量,否则,很容易“溢罐”,使茶水茶叶等从茶罐里外溢,落入火中,导致火盆里烟尘骤起,影响喝茶的兴致。喝清茶还是喝油茶,取决于人们平时的茶饮习惯,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喝清茶,年轻人喜欢喝油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据史料记载,宋代人们喝茶有“三得”与“三不得”之说,“三得”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得,天气好为一得,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得。“三不得”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一不得,景色不好为一不得,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得。西和人喝茶,继承了宋代以来人们茶饮聚会的基本原则,把中华民族天地仁和的基本信仰溶于一杯清茶之中,饮得是社会稳定、民生太和的真性情。平常的日子里,家里来了客人,西和人先把客人劝上土炕坐好,然后在火盆里生火,把火生旺后,就与客人一起煮罐罐茶,一边喝茶,一边拉家常。煮罐罐茶成了西和人约定成俗的待客之道,乡邻乡亲能坐在土火炕上,一起头碰头肩并肩煮罐罐茶喝的,一定是平常相互关系很好的,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发生矛盾纠纷,平常相互关系不是很融恰的,或者相互之间弄别扭的,也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一方到另一方家里去,以喝罐罐茶的方式消除前嫌,握手言合,重归于好,罐罐茶成了维系西和人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西和人喝罐罐茶也有很多讲究,譬如空腹不喝茶,冷茶不喝,隔夜茶不喝等,这些都是关于怎样科学健康地喝罐罐茶的规矩;譬如喝罐罐茶时,第一杯要捧给长辈或身份最尊贵的人喝,尤其在婚礼丧葬等红白事情的场合,罐罐茶与烟酒一样都是待客礼仪的重要载体,飘溢着浓郁的西和地方文化的芳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贠轩,笔名萱草含春,甘肃省西和县人,陇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发于《陇南日报》《诗路》《流派》《北方诗刊》等纯文学纸刊和各类文学网络平台,诗作《阳关三叠》获甘肃省文联和敦煌博物馆联合举办全国征文活动优秀奖,被收录在《诗与远方,如梦敦煌》主题征文集,个人微刊《萱草含春诗文》已发刊500余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感恩一路有您陪伴,请点击文后蓝色文字《萱草含春诗文》,悦读萱草含春作品集。(图片来自网络)</span></p> 萱草含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