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敏感与钝感,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与之相应的,表象——身体的触觉和反应,内里——性子急或慢。</p><p class="ql-block"> 很难果决地判断敏感和钝感谁更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很多因果并不是如“非黑即白”界限分明,可能有人兼而有之,也可能有人只拥其一。</p><p class="ql-block"> 敏感的人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大用简单的眼光看待遇到的问题。比如,关于自我价值的认定,敏感的人会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但更看重外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定,把外界的认可当作成就事业的鼓励。假如善意或恶意或不明就里的批评在他生命中经常出现,他会悲伤沮丧,甚或一蹶不振。人生中几乎有一半的的苦恼是“别人怎么看?”</p><p class="ql-block">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比哪吒敏感,只要出现在外界,就用斗篷把自己遮盖得严严实实。一旦斗篷被掀掉,立即慌张地用宽大的袖子遮头。陈塘关百姓见到他的面目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不良舆论可毁人——致使他作出了错误且有违本心的决定:水淹陈塘关。</p><p class="ql-block"> 我倾向于钝感。从外在看,皮肤对灰尘不过敏,呼吸对花粉不过敏,疾病不适也不会因敏感而导致消极情绪扩大;从事业看,遇事三思,而非即刻决断,也是成功的途径之一;从内心看,钝感不会造成过度思虑,遇烦恼后知后觉,甚或不知不觉,也是修养心性、单纯快乐的法宝。</p><p class="ql-block"> 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实现,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气质与能力。自身的素养与性格,对自己很重要,对他人则不重要。他人的看法在价值认定中属于附属地位——必须要有,但比重轻。</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无可替代。历史千年间,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古人与现在的自己相联,而自己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微小”一环,虽微小,但高山亦起于微尘。</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说:“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p><p class="ql-block"> 以钝感制燥,做自己心灵的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