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实习学校:弋阳县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实习学科:化学</p><p class="ql-block">实习指导老师:张劻田</p><p class="ql-block">实习时间:4月</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姓名:吴淑琴</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学号:22030231</p><p class="ql-block">实习生专业:化学</p><p class="ql-block">带队指导老师:徐淑凝</p><p class="ql-block">上课年级班级:高二(2)班</p><p class="ql-block">上课章节: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醇</p><p class="ql-block">是否公开课:是</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准备阶段</p><p class="ql-block">(一)撰写教案</p><p class="ql-block">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课件</p><p class="ql-block">在课件中,通过插入动态视频素材直观呈现反应现象,以具象化的影像资料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反应细节,加深对反应原理与本质的认知 ,实现可视化教学与知识内化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三)备课磨课</p><p class="ql-block">备课时我精读教材,梳理章节知识脉络、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我反复对照课件和书本,并与同专业的实习老师一起交流,对教学环节反复打磨,提升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实施阶段</p><p class="ql-block">(一)课堂导入</p><p class="ql-block">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几杯就‘上头’?喝酒‘上头’的背后藏着哪些化学秘密?”通过贴近生活的现象制造认知冲突,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喝酒上头”的原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醇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p> <p class="ql-block">(二)新课讲解</p><p class="ql-block">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醇类讲解命名规则。并请同学在黑板上书写给定物质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通过播放视频,将抽象知识可视化。结合课件和板书梳理醇的各类性质及其相互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认知框架,提升知识迁移应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课堂互动</p><p class="ql-block">在视频播放后,围绕反应和反应装置进行提问,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在 “观察—思考—表达” 的循环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实现从现象认知到本质理解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四)板书设计</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评价阶段</p><p class="ql-block">(一)学校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利用喝酒上脸的实例,将生活与化学紧密结合,知识结构完整,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课件与板书设计合理,将视频展示与现场讲解有机结合,通过动态实验视频直观呈现反应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本质。与学生互动多。</p><p class="ql-block">在讲解要注重细节,要给学生时间记笔记。</p><p class="ql-block">(二)带队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1. 通过“喝酒上脸”的生活真实情境导入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醇这一节的兴趣。</p><p class="ql-block">2. 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清晰,讲解熟练有条理。</p><p class="ql-block">3. 内容熟练,讲练结合,多媒体课件运用充分。</p><p class="ql-block">4. 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比较具有驱动性。</p><p class="ql-block">5. 板书有点遗忘书写,要适时给予学生思考和记笔记消化的时间。</p><p class="ql-block">(三)学生反馈</p><p class="ql-block">学生对醇的性质讲解印象深刻,特别是借助视频展示醇与钠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等实验现象,直观呈现了反应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反应原理。</p><p class="ql-block">学生提到在详细分析反应中键的断裂与形成,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让他们能够从本质上认识醇的化学性质。</p><p class="ql-block">学生反映PPT翻页过快,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记笔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教学反思阶段</p><p class="ql-block">以“喝酒上脸”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有效搭建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p><p class="ql-block">通过实验视频,实验现象直观呈现,突破了传统讲解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醇的结构与性质关系。</p><p class="ql-block">在讲解时未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讲解过深过快,部分学生因理解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主动参与意愿下降。同时未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图文:吴淑琴</p><p class="ql-block">致谢:张劻田老师,徐淑凝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