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味道——什刹海

往事如风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北京什刹海</p><p class="ql-block"> 故宫西北方向有六个海,最近的中海和南海,合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的地方,加上北海公园的北海,俗称前三海。地安门大街以北就是什刹海,什刹海又分为前海、后海和西海,俗称后三海。</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与东城区接界。是古高梁河下游河道形成的洼地型湖泊。金称白莲潭,元称积水潭、海子,明逐渐称什刹海。什刹海的前海、后海,连同西海,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元代郭守敬建通惠河,与京杭大运河直接沟通,什刹海成为元大都京杭大运河码头,漕运的终点。以后海北岸、东岸一带为全城重要繁华市区。历经明、清、民国,沧海桑田,几度盛衰。经解放后几十年建设,什刹海及周围地区已成为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京味浓郁、大众性强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是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原为“三海大河”一片湖泊,金朝在修建行宫时,将白莲潭水域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成为什刹海。随着漕河开挖,白莲潭成为金中都的漕运码头。在元朝时,什刹海成为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至明代时,什刹海周边开始修建寺庙、王府等,什刹海风景区雏形初现。清朝末年,什刹海供漕运用水的作用彻底结束,岸边酒楼茶社增多,什刹海成为平民大众的主要活动场所。什刹海风景区以名宅、府邸、园囿、门楼、寺庙、桥梁、街道等为特色,。主要景点包括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恭王府、醇亲王府、㛃园菊园、鉴园、地安门、德胜门箭楼、广化寺、关岳庙、银锭桥、金锭桥、荷花市场、烟袋斜街等。</p> <p class="ql-block">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的时候,以积水潭为南北中轴线,以什刹海为城市规划核心。由于环境的原因,生在蒙古草原的大汉们很少有机会见到大海,所以管面积大点的湖叫“海”。</p> <p class="ql-block">“刹”是佛教用语“小寺庙”的意思,元朝建都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十座寺庙,所以叫“十刹”,“什刹海”原本叫“十刹海”。所以,“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什刹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阶层文化,现仍存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什刹海景区包括:前海、后海、西海(积水潭)3个相连的湖泊,被誉为“北方的水乡”。在银锭桥眺望西山、观赏荷花、品尝烤肉为“三绝”。桥头的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附近的鼓楼是京城中轴线北部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后海是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p> <p class="ql-block">没有什刹海,就没有北京城。什刹海不仅是老北京的灵魂所在,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写满了古都的故事。当你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便能瞬间捕捉到那独属于老北京的浓郁味道,沉浸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什刹海的湖岸缓缓踱步,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温柔笔触 。垂柳依依,似是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往昔的繁华。远处的鼓楼和钟楼以及错落有致的四合院,灰色的砖瓦、朱红的大门,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横跨在前海与后海之间,这座古老的石桥,虽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它的古朴与典雅。而烟袋斜街,这条充满历史风情的老街,店铺林立,古色古香。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如香甜软糯的糖葫芦、外酥里嫩的炸灌肠、醇厚香浓的豆汁儿还有鲜美的羊肉串……每一口,都是老北京味道的完美诠释。来什刹海,寻老北京的烟火与诗意。 来什刹海吧,探寻老北京的独特味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什刹海,阳光明媚,云淡风轻,初春的漫步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面,初春的温润气息又令人倍感宁静与松弛。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初春的花儿也陆续开放,给人们带来了愉悦与欣喜。</p> <p class="ql-block">2005年,什刹海地区入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p><p class="ql-block">2006年,什刹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9年,什刹海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0日,什刹海入选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十几处。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风景区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如农历三月上旬的上巳春禊、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活动等,也包括近年发展起来的什刹海文化旅游节、谷雨文化节、龙舟赛等活动。此外,什刹海地区的特色饮食众多,有苏造肉、油爆双脆等代表美食。</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风景如画的后海北沿,十分惬意。这里既有皇家园林的雅致,又有市井烟火的温情,初春的柔风拂过水面,仿佛将七百年时光,揉碎成粼粼波光。沿岸的柳树,最先感知春讯,嫩绿枝条垂入碧水,与游船划开的涟漪相映成趣。清晨薄雾未散时,银锭桥边的柳色,浸染着青灰屋瓦,宛若水墨丹青。好一幅活着的流动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有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钟鼓楼、德胜门箭楼、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烟袋斜街是北京的老街老巷,有众多小吃和文创商品;南锣鼓巷则汇聚了各种小店,能让人感受老北京的氛围。什刹海河水清澈,湖柳翠绿,风景如画,让人留恋忘返!</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出烟袋斜街,回首凝望,我深切感受到,后海乃至整个什刹海的春天,从来不是简单的季节更替,而是层层叠叠的历史与当下在此共生的证据。当柳絮纷飞落在望海楼的飞檐上时,我们更会懂得,为何老舍所说,这里“比江南更江南”——因为每一缕春风,都裹挟着紫禁城的贵气与胡同里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后海、前海的胡同,是北京胡同最精华的浓缩。金丝胡同的海棠、鸦儿胡同的玉兰,次第开放,四合院门楼下的二月兰,铺成紫色地毯。人力三轮车铃铛轻响,载着游人穿过花影斑驳的砖墙。我聆听到车夫爽朗的儿化京腔,向坐车游客介绍着这里的种种历史趣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