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绳索的救赎

(穷山博佬)美友14129182

<p class="ql-block">我读我思</p><p class="ql-block"> 绝境里的生命突围:一场没有绳索的救赎</p><p class="ql-block"> 在快手的短视频里,我目睹了震撼的一幕:三四个蒙古牧马人骑马途经沼泽地时,发现一匹枣红大马深陷泥潭。它的身躯几乎被泥浆吞噬,唯有头颅与背部倔强地探出,像一座即将沉没的孤岛。这匹被主人遗弃的马,原以为命运就此走向终章,却在牧马人的智慧与马群的力量中,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突围。</p><p class="ql-block"> 面对泥潭中的枣红马,牧马人最初也陷入困境。若采用人力施救,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让施救者陷入危险。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带头的牧马人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召集马群绕着泥潭奔跑。马蹄声由远及近,由疏到密,如同战鼓擂响。枣红马在震动与声响的刺激下,一次次奋力腾跃。十几次的挣扎,十几次的尝试,它终于挣脱泥潭的束缚,重新踏足广袤草原,扬起的鬃毛在风中舒展,似在宣告生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匹枣红马的经历,恰似人生困境的缩影。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遭遇“泥潭”时刻:有人在创业路上遭遇资金链断裂,负债累累;有人在职场中遭遇裁员,多年积累化为泡影;有人在高考失利后,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这些困境就像无形的泥潭,不仅吞噬着我们的信心,更让人产生被命运“遗弃”的绝望感。就像那匹枣红马,深陷困境时孤立无援,看似看不到任何转机。</p><p class="ql-block"> 但困境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这让我想起杭州外卖小哥王威的故事,他白天奔波送餐,夜晚挑灯学习,在工作与备考的双重压力下,成功逆袭考上中国农业大学。他就像泥潭中的枣红马,在旁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处境中,凭借日复一日的坚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马群”——知识与努力,最终跳出困境,改写人生。还有敦煌研究院的“90后”文物修复师李韵,初入职场时因技术不足被质疑,她没有退缩,而是在文物库反复钻研,向老师傅请教,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修复专家,让千年文物重焕生机。她用行动证明,只要不放弃,困境终会成为成长的垫脚石。</p><p class="ql-block">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在困境面前,选择了“躺平”与自我放弃。就像被困的枣红马,如果它在尝试几次后便不再挣扎,等待它的只有死亡。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提醒我们:当人长期处于失败情境中,会逐渐丧失改变现状的动力。但那些真正突破困境的人,无一不是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就像牧马人没有局限于“直接拉马”的常规思路,而是另辟蹊径;身处困境的我们,也需要打破惯性思维,主动寻找新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更警示我们:人生的泥潭中,或许没有永远的“牧马人”,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救赎者。就像疫情期间,无数实体店经营者被迫转型线上,有人因循守旧黯然离场,有人却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实现逆风翻盘。当我们把困境视为自我重塑的契机,当我们学会在困境中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终将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被主人遗弃的枣红马,在马群的“唤醒”下,重获新生;陷入困境的我们,也需要在自我觉醒与外界激励中,寻找突破的力量。人生没有永远的绝境,哪怕深陷泥潭,哪怕孤立无援,只要心怀希望,勇于尝试,不断积蓄力量,终能像那匹枣红马一样,冲破困境,奔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