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博物馆

北雁南栖

<p class="ql-block">南阳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展示了南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诸葛南阳龙是介于鸭嘴龙和禽龙之间的过渡时期的一种恐龙,1996年发现于南阳内乡县夏馆。该骨骼化石是世界首例在恐龙蛋化石密集区发掘出土的完整骨架化石,打破了骨架化石和蛋化石不能并存的定论。</p> <p class="ql-block">录子铜甗:商(前1600-前1046) </p><p class="ql-block">饪食器</p> <p class="ql-block">彭子射带盖蟠螭纹铜浴缶</p><p class="ql-block">春秋(前0770-前476),南阳市名门华府M38发掘</p><p class="ql-block">水器</p> <p class="ql-block">带盖蟠虺纹铜盏</p><p class="ql-block">舂秋(00770-前476) </p><p class="ql-block">眷秋楚彭氏家族38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饪E食器</p> <p class="ql-block">立姿灰陶马和灰陶牵马胡人</p> <p class="ql-block">科圣张衡</p><p class="ql-block">张衡(78一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卧龙区石桥镇)人。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巨匠、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史学家、画家。在天文学、地震学、地理学、气象学、机械学、数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皆造诣颇丰。20世纪50年代,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星”。</p> <p class="ql-block">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年~约公元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他工于治疗,尤精经方,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医家之大成,著有《伤寒杂病论》16卷,为中医立方之祖。</p><p class="ql-block">自汉至今,历次疫病,中国防治之方多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为医圣。</p> <p class="ql-block">红陶吹埙俑</p> <p class="ql-block">红釉陶乐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阳汉代画像石,始于西汉中晚期,盛于东汉早期,衰于灵帝之后。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兼绘画、雕刻于一体,是汉代艺术家及工匠在石刻艺术上的一大突破;画面主题突出,布局疏朗,形象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像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生产劳动、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斗牛画像石</p> <p class="ql-block">玉衣也称“玉匣”、“玉柙(xia)”,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南阳市宛城区建设东路教师新村东苑小区M1O出土,玉衣由58片玉片,383片石片组成,玉、石片有长方形、方形、半圆形、梯形、楔形和不规则形状,钻孔直径一毫米。因质地脆弱,玉、石片出土时粉化特别严重。该墓出土铜缕玉衣说明,墓主生前在南阳当地具有一定实力影响,社会地位比较高。</p> <p class="ql-block">宋三彩“风花雪月”虎形枕</p> <p class="ql-block">宋三彩虎纹长方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彩荷花纹长方枕</p> <p class="ql-block">宋金铜镜品种繁多,形制多样,纹饰丰富,宋代主要流行商标铭文镜、花卉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吉祥铭文镜、龙纹镜等类型。</p><p class="ql-block">金代流行双鱼镜、花鸟纹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童子攀枝镜等。金代有些铜镜边缘刻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记,形成了金代特有的铜镜款铭。宋金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风俗、手工业发展和青铜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料。</p> <p class="ql-block">南阳汉代陶狗,是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塑艺术精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之狗,记录和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民俗生活状态和精神信仰追求,是汉代南阳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体现,与画像石、画像砖共同被誉为“南阳汉文化三绝”。</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带盖銅鼎</p><p class="ql-block">春秋(前770-前476) </p> <p class="ql-block">“彭子射带盖蟠螭纹繁鼎</p><p class="ql-block">春秋(前770-前476) </p><p class="ql-block">饪食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彭子射铜盘</p><p class="ql-block">春秋(前770-前476)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粉彩三国人物故事图瓷瓶</p><p class="ql-block">清(1616-1911)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玉撷英</p> <p class="ql-block">浮雕灵芝福寿纹白玉如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475-前221) </p> <p class="ql-block">钧瓷</p> <p class="ql-block">邓窑</p> <p class="ql-block">灰陶鼎</p><p class="ql-block">战国(前475-前221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