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尊重个人分立的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保护个体生命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人非单一标准评判下的原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许知远访谈林小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回到写书的缘起,什么触发你写这本书(《县中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这也是机缘巧合,当时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代工厂富士康,发生了工人十三连跳事件。出了事件以后,他们怎么反应的呢,就出了一个工人“在职教育与发展”的这个项目。他们最开始设计了一个定量研究,看工人的流转率,发现一年半之内十几万工人达到百分百流转,就是全体换血。这里面一定存在可分析的问题,我就要去接触这些工人,我要做访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跟他们聊的时候就会多问一些问题,比如你来自哪里,你未来想干什么,你会一辈子在富士康吗?几乎所有人都说,我将来要回到我们县里面去的,后来我就写成了《全球化及其敌人》。</p><p class="ql-block">他们参与了全球化,实际上他们彻彻底底被排除在全球化之外,他们只是全球化的工具而已,注定要离场的。</p><p class="ql-block">他们主要来自中部县域,就把这个话题带了出来,那时候我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写书)。当时我带了一些纪念品给他们,我想你都猜不出来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猜不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是耳机。他们居然非常感激,我觉得我都受用不起,他们感动成这样,说明他们二十多年的人生里,什么时候被厚待过?</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他们的年龄大概跟我们差20年吧,大部分是农村来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是的,城里的基本没有。他们自我感觉很卑微。他们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最多不超过30秒,就是30秒重复一个动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光文化成绩好遮蔽了很多人其他的才华,我就相信在这样的厂区里一定有很多什么吹笛子好的、跳街舞好的、弹吉他好的。。。真有这种人,你得给他们机会。</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种研究不是一个主题牵引,而是它首先激起一种情绪反应,后来就把他们纳入视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老师和学生是同构关系,他们都是被一样的逻辑建构出来的结果。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一下子汇集到这,就打造了一个很好的高中,你只是成绩单上的一个序列号码。</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就去高三教室里去看,所谓“埋头”不是形容词,它就真是——这样,把头埋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桌上都是资料,都是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对,他们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其实是一种遮掩。他们尽量不给别人打交道,他已经学会了——我觉得现在高三学生很知道怎样去做交易——就是,我给你聊天有好处吗?一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做交易的意识,其实挺可怕的,他就会止步于很多可能眼前看起来没什么好处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你说唱歌有好处吗?听音乐有好处吗?但是无用之大用啊,他们那个时候已经斩断了这个可能性,我觉得高三学生非常明显。高一的学生呢, 我在课间捉住一两个学生问一问,我觉得他们还属于神经比较正常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所以你感觉到教育是去除那些健康因素的过程,很明显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特别明显,就是人在短短三年被塑造得,你就感觉——哦天呐,这个黑盒子——里面发生了什么?人怎么可以如此快地被塑造,能够轻巧地在三年里把一个人改变成这样子。如果有一个镜头从高一到高三,一直照着他,浓缩到一个小时里面,去呈现他这个——</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生命力怎么慢慢萎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对,一荣一枯。就是从荣到枯的这个过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我在想这个画面好残酷!你再去县中的时候已经隔了二十年,你觉得冲击大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冲击大。你县中干嘛把自己搞成这样,什么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朝夕那么漂亮你干嘛不去看看。</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对于人的自然成长的这种要求,或者是想象,为什么在今天全部失效,就只相信一个道理就是刷题是有用的,只相信一个办法就是没日没夜地去学习是有成效的。怎么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判断,怎么对这样的因果关系就那么相信。而且现在是学生自己不敢放松,他们喜欢把日程表排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提高了非常多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对,过度地自我计算,自己把自己算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不到三十年时间,这种方式到底怎么形成的呢?怎么形成这样一个封闭的逻辑链条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我觉得是评价体系。三十年前咱们还自认为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教育本来就是达到一定的底线就让每个人自我放飞就好了嘛。</p><p class="ql-block">但是21世纪以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我们要软着陆,就从教育入口,所以99年就是著名的大学扩招。当年高校扩招一倍,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四百个亿。</p><p class="ql-block">我们寻找因果关系非常简单,反正永远是这样一个工具性的价值。但是老百姓发现了一个问题,不上大学,家里就要受穷,可是上了大学就马上受穷——学费开始上涨。</p><p class="ql-block">招了之后呢,人数突然多了一倍咋办,学校容不下了。用膝盖想想都知道,后面就是校园要开始扩大,中专变大专 ,大专变本科,本科就开始合并其他的变成综合性大学,综合型大学就变成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就喊: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p><p class="ql-block">结果呢,200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就成了史上最难就业季。于是同一批专家又出来支招,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蓝海,天天喊这种口号。</p><p class="ql-block">到21世纪口号变了,九十年代是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大家有学上,21世纪要追求优质教育,问题就在于何为优质教育。</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县里的学校骤然发现,我要搞优质教育我向谁去学呢——向城里的学校学。所以后来整个教育界开始打造一些优质学校,但有很多优质学校它是多吃多占的结果。你普通学校又没有那个本事,你学它干啥,好东西学不来自己的好东西也没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那些超级中学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超级中学的形成跟2003年全国评选示范高中有关系。因为你如果拿到省级示范高中或者国家级示范高中你立马能得到一到两个亿的额外经费——我们说着说着就跟钱扯上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金钱还是最大一个驱动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肯定啊,你想,都是纳税人,如果我们拿纳税人的意识来说事,凭什么他所在的学校又是出国又是访学又是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好,现在,你让这个县里面的这些学校都去看那个一线城市的多吃多占的学校是怎么做的,你让他们如何自处。</p><p class="ql-block">就像我访谈的一些校长们讲的,我到上海参加了一回培训回来我是难以入眠,说那个学校发给高三老师们的高考奖金比我这个学校整个一年的运营成本还要高,他就想那我学校怎么办,你的这种评价标准我怎么可能服气呀。</p><p class="ql-block">你说他那个学校业绩办得好,人的一生如果是个万米赛跑,你读到高中才100米吧,你怎么就认定这些人将来就是胜出者。就算是胜出者,就活该他们多占那么多东西吗。</p><p class="ql-block">用罗尔斯的《正义论》来说难道不是“逆向歧视”吗。你得在洼地多填一点东西,但是他可能没有能力来反抗,那我们就应该把这个问题说出来。</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觉得在这三十年里面的变化跟我们的治理方式有关系,太喜欢推出这种样本了,太喜欢把某种单一的标准当作全部当作一切,当作一种大家都应该效仿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最后就开始有一些所谓全国知名学校出来,教育的地方性和本土性就不存在了——这种本土性是很重要的,人们总是说到别的地方看一看,其实这并不是人生的一个必然的价值。康德一辈子没有走出那个镇,不也挺好嘛,为什么要用某种单一的价值来调动所有人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来对应县中是特别好的解释工具,那种地方知识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对,跟我所谓的根本信念是一致的,就是知识的本土性。每一个人都有分立的个人知识,我们为什么要在一块对谈,是因为你拥有的知识和我拥有的知识不一样,我们希望有一个视域融合,其实这就是思想交换的市场,我们自身都得到了扩展。</p><p class="ql-block">但是假如我们不尊重个人分立知识的重要性,咱们干嘛还谈。我们都是集体知识,集体是没有知识的,所以哈耶克特别强调个体化。</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所以县中孩子接受的那种教育导致互动性完全消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对,他完全无视个人分立的个人知识,他不相信每一个人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空间,自己来决定自己要干什么。什么吃饭时间只有五分钟,你怎么那么相信自己的这套设计是对的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许:</b>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们把整个的计划思维全都用在新的教育系统里去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b>是的,而且是过度地计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视频《十三邀》,有删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