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 大槐树和广胜寺

蓑笠翁

<p class="ql-block">文字:蓑笠翁</p><p class="ql-block">摄影:蓑笠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记得村里的老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祖上都是从山西大槐树老鸹窝那边迁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了山西临汾,来到了洪洞县,肯定是要来大槐树看一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不是节假日,游人还是很多的,等了十几分钟,终于有机会在景区门口的泰山石前和红姐来了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很霸气,是一个巨大的槐根雕塑(上面弄了些啰里啰唆槐花模样的东西,是不是有点俗气?不如拿掉,更显气派),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很气派的大影壁。影壁是大槐树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很独特的八字形结构,其上有精美的雕刻,均是民间的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影壁中央写着大大的“根”字,大红地子,金色的字,很有视觉冲击力,大槐树被视为“根”的象征,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别和重逢。这个“根”字不仅是对大槐树的一种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字旁边题有“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大字,原字没有三点水,是有寓意的。其一在篆体结构中原来的原和源头的源是没有区别,其二是代表原始、始祖、不忘祖宗功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主要有建筑有根雕大门、影壁、献殿、祭祖堂、溯源阁、望乡阁、广济寺、古胜名迹和民俗村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大槐树、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献殿时,了解了一件事,盛放运送祭品的器具叫做“俎”,我老家县城北面有一个村叫俎店,莫非在那里曾经有一家做祭品盛放器具的店铺?哈哈,有点好奇!😀😀😀</p> <p class="ql-block">从献殿向右,指示牌指向了大槐树,我和红姐已经急不可耐了,径直走了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路两旁,有些相关的雕塑和移民后代寻亲内容的碑林,还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槐树,不是真的大槐树,是一座造型逼真的雕塑,据说,这颗大槐树身围有四十尺,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每天的固定时间,在此会有关于移民故事的演出,不过,我们没有赶上,还是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旁边是“老槐根”。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老槐根旁边,还摆放了几个槐树化石,以烘托气氛,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台上的二代大槐树和三代大槐树倒是真的槐树,只不过二代大槐树好像已经干枯了,另外一颗倒是枝繁叶茂,在两颗槐树周围的汉白玉栏杆上挂满了祈福带和祈福牌,希望我们的祖先和大槐树能保佑我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镜头里的这座古碑亭所在的位置就是先祖移民的地方,里面有一方石碑,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碑亭虽不大,但它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雕刻图案有五福贺寿图、喜鹊登梅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后面的殿内供奉着传说中的三皇:天皇、地皇和人皇。许多来此寻根祭祖的人们虔诚地上香祭拜,以寻求庇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碑亭的后面,有一座建在高台上的石经幢。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祭祖堂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祖堂内中央位置供奉着移民先祖总神位,两侧分列九个中华姓氏佛龛,我和红姐都找到了我们的姓氏所在的佛龛,恭恭敬敬地一躬到地。巧合的是,我俩的姓氏竟然在同一个佛龛同一列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祖堂前的广场面积很大,每年都会在这儿举行祭祖大典,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定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主祭日为汉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每届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云集于此,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有重点移民省市的代表,也有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大槐树后裔,落叶归根,寻根祭祖,反映了大槐树移民后裔对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景区内人文古迹不是太多,亭台楼阁大多为现代复建,但其中浓厚的寻根祭祖文化氛围还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游玩祭拜,如果有机会,还是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关大槐树移民的两个传说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传说,在移民途中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在景区内所有的卫生间都被叫做“解手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传说,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所以,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井离乡,亲人离别,肯定是人所不愿,虽然,针对移民有很多的优惠措施,但在那个金口玉言的时代,远距离的移民肯定有一定的强迫性,第一个传说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第二个传说,肯定是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传说也许是一种调侃,但调侃的背后,却是数百万移民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酸楚和血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面积很大,虽然我们的游览有一点走马观花,但走出大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很累,我和红姐的兴致却很高,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景点——霍山广胜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是一处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 ,它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镶嵌在山西临汾市洪洞县霍山南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建筑、精美的壁画和珍贵的文物,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秘寻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霍太山的山脚下,远远望见有一座玲珑宝塔矗立在半山腰,影影绰绰看见有几座庙宇环绕在塔的周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山脚下的道闸,收了十元停车费的乡下老头,毫无新意和美感的高大牌坊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太好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买票,坐景交大巴上山,十几分钟的颠簸后,来到了广胜寺上寺的山门外。山门的规模不大,据说是前清时期的建筑,非常的古朴典雅,有内外两块匾额,上书“广胜禅院”和“万代慈航”,是光绪进士张瑞玑于1920年书写。</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广胜寺三绝之一的飞虹塔呈现在眼前。飞虹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是国内现存四座最古老的塔之一。宝塔有47米多高,呈八边形,共13层塔身由青砖砌成,从底到顶各层均为七彩琉璃仿木结构斗拱出檐装饰,金碧辉煌。因塔身五彩斑斓若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塔身的琉璃装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光芒,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虹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 。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琉璃塔的每一层都装饰有精美的琉璃佛像、菩萨像、力士像以及各种花卉、动物等图案,这些琉璃构件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展现了明代琉璃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虹琉璃塔作为广胜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琉璃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绕过飞虹塔,依次是弥陀殿、大雄宝殿、韦陀殿和毗卢殿。在大雄宝殿两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弥陀殿是上寺内一座结构较为奇特的元代建筑,殿为琉璃屋顶,单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正中为铜铸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佛像的最前方还有一尊和尚的坐像,他就是广胜寺住持力空禅师。殿内四周陈列红色藏经柜,广胜寺三绝之一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背后倒坐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1937年元月力空禅师接任广胜寺主持,同年下寺全部金藏收于上寺珍藏。1942年4月,力空禅师配合当地军政单位将赵城金藏全部4000余卷运到根据地,1949年5月,赵城金藏由根据地运到北京移交北京图书馆珍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弥陀殿四周的墙壁上均画有精美的壁画。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壁画腐蚀严重,只在殿后的壁画还相对完好,可以看到十个头戴花冠胸佩璎珞侍立于两侧的菩萨,上方是三世佛,这叫做众菩萨拜三世佛,壁画右上侧的题记还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一株古柏,是广胜寺一奇。两株唐柏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枝繁叶茂。左侧的古柏树干上的纹理向左旋转,右侧的古柏的纹理向右旋转。有人为两株古柏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东柏左转迎朝阳,下联:西柏右转送暮光,横批:左右逢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的廊下,露天摆放着一口古钟,上面的铭文居然写着“明弘治五年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居上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单檐悬山式建筑。内有一块匾额,光辉万古四个字是雍正皇帝胤禛的亲笔御书。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殿后倒坐佛像为端坐于三层仰莲宝座上的观音菩萨。另外,殿内的佛龛木雕非常精美,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正脊的琉璃装饰是一大亮点,非常的精致华丽,令人惊叹!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藏殿内的佛像造型和纷繁复杂的悬塑是广胜寺的另一个精彩之处。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其装束不是菩萨的装束,却是王者的装束,这是民间造像世俗化的一面。地藏王两侧侍立的是焰摩使者、持宝童子、大慈天女和宝藏天女等等,再往外是两个协侍塑像,分别为道明和尚和闵公和尚。十殿阎王分列大殿两侧,其中,第五殿阎罗王的外形是包拯,他负责将有罪的鬼魂押至望乡台,让他们最后一次回望人间亲人,然后,再辨明善恶,按律发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藏殿内的悬塑可以和隰县小西天以及长治观音堂的悬塑相媲美,精致程度当属全国顶尖。</p> <p class="ql-block">回到上寺山门,继续坐景交大巴去下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霍泉位于下寺山门的前方,是广胜寺的一个重要景点,也被称为广胜寺泉。霍泉是黄河支流汾河下游流域泉群。霍泉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其次为变质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在东部边缘局部有碎屑岩裂隙水侧向补给。泉域面积 1272平方公里,泉水出露集中于南北长57米、东西宽16米的方池内,泉水由池周围坡积层涌出。多年平均流量为4米/秒左右,动态稳定。霍泉泉水水质良好,是洪洞县重要的水源地。早在唐代贞观年间,霍泉水就被用来浇灌洪洞、赵城两县的农田。为开发利用及解决用水纠纷、礼拜水神,泉周边建有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等,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灌溉水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神庙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水神庙元代壁画,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中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寺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愤慨之余,令人惋惜。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p> <p class="ql-block">由于霍泉极大地造福四方百姓,每年旧历的三月十八会举行广胜寺庙会,祭祀水神,拜佛求愿,游览观光,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夕阳洒落在飞虹塔的三色琉璃之上,整座塔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彷佛将人间和天界连接起来,自山下仰望飞虹塔,整座琉璃塔显得格外耀眼,广胜寺景区的游览结束了,但广胜寺的“奇、绝、美”却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汾广胜寺,我会永远记住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