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凤阳明皇陵

园丁

<p class="ql-block">在结束这次自驾游的尾声时刻,来安徽凤阳探寻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及兄嫂修建的陵墓。陵墓始建于1366年,竣工于1379年,规模巨大,包含皇城、砖城、土城三道。陵墓内有32对石像生,雕刻工艺精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这凤阳明皇陵石像生雕刻艺术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瑰宝,32对64尊石像生形态各异,雕刻工艺精湛,展现明朝皇室权威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明皇陵,被誉为明代第一陵,这里安息着朱元璋的父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始建于1366年的明皇陵,占地广阔,初建时占地约2万余亩,展现了古代皇家陵寝的庄严与肃穆。其建筑风格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如出一辙,虽为非帝王之陵,但其“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明皇陵是明代最早修建的一座陵墓。皇陵有三重城垣,里为皇城,周长251米,四门红土泥饰,中为砖城,周长约3千米,外为土城,周长14千米。总体布局采用“三套方城”,把陵园展成三重城垣的格局。明皇陵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p><p class="ql-block">明皇陵主要景点有土城遗址、砖城遗址、皇城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进入皇陵眼前就是一条庄严肃穆的神道。‌明皇陵神道两边的主要兽类包括麒麟、石狮、华表、石马及控马者、石虎、石羊、文臣和武将等‌。具体来说,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包括麒麟2对、石狮8对、华表2对、石马及控马者6对、石虎4对、石羊4对、文臣2对和武将2对‌12。这些石像生的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堪称历代帝王皇陵之最‌。</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石像生是古称为“麒麟”(四不像:龙头、鱼身、马尾和牛脚)明皇陵神道两边的麒麟兽象征仁义与吉祥‌。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通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仁义和吉祥。</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麒麟脖子到肚子经常被游客抚摸得发亮了,据说摸摸可以保佑人的胃健康。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前面两条腿粗细不一样,据说需要求子妇女摸了可以得子,呵呵信者则灵</p> <p class="ql-block">神兽后背的一个雕刻精致的蝴蝶结。说明当时的雕刻技术有多么高</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像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雕刻工艺非常精美,展示了明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例如,控马人的设计独具匠心,是明皇陵的一大看点‌‌:从力学角度可以看出成三角支撑,石像受力稳定牢固安全。</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狮和下图的石狮能看出区别吗?其中一个是因为文革时期破坏了(所以有二个后来的复制品)答案在下图</p> <p class="ql-block">很明显就是这个是复制品,你认为哪个制作技术好?‌</p><p class="ql-block">凤阳明皇陵神道两边的石狮象征着威严和帝王权利‌。石狮作为古代陵墓前的常见装饰,不仅展示了帝王的威仪,还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凤阳明皇陵中,这些石狮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成为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羊跪乳恩</p><p class="ql-block">‌凤阳明皇陵神道两边的石羊兽象征着“羊跪乳恩”‌。石羊象征着孝顺和感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这里看出朱元璋对父母的孝道。</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总数32对,分布在257米长的神道两侧。</p><p class="ql-block">具体类型包括:</p><p class="ql-block">‌瑞兽‌:麒麟2对、石狮8对、石虎4对、石羊4对;</p><p class="ql-block">‌人物‌:文臣、武将、内侍各2对;</p><p class="ql-block">‌其他‌:华表2对、石马及控马者6对</p> <p class="ql-block">下来是文武士石像生各两对,文官是一品官(其中一个文官后背被摸得锃光瓦亮,据说摸了可以升官发财)</p><p class="ql-block">武官仔细观察发现四个人年龄像老中青,说明当时朱元璋在培养梯队人才还是很重视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出现的石像生是两对宦官(宫中太监人物)为什么宦官排在最上位?</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历史独特性‌:</p><p class="ql-block">以宦官位列文武官员之上的现象极为罕见,唐宋皇陵无类似先例,可能与朱元璋个人经历或明代宦官地位提升有关‌‌,反映明代宦官专权(如魏忠贤)的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明皇陵石像生里竖有华表共2对(4件),位于神道中段,介于石兽与石人马之间‌。</p><p class="ql-block">‌华表形制特点‌:</p><p class="ql-block">前对华表:柱身雕精美花团,柱头为八楞座,莲花托宝珠,风格华丽‌。</p><p class="ql-block">后对华表:柱身无纹饰,柱头八楞座配火珠,风格简洁庄重‌。</p><p class="ql-block"> 华表作为皇家陵墓的装饰性建筑,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和朱元璋对父母的尊崇‌。其布局遵循严格的对称设计,体现明代陵墓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p> <p class="ql-block">‌凤阳明皇陵的有字碑和无字碑在功能和象征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有字碑,全称为“大明皇陵之碑”,通高6.87米,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组成。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全文共1105字,详细记述了他的家庭出身、僧侣生活、戎马生涯以及开创大明江山的全过程。这块碑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教育意义,旨在教育子孙后代不怕艰险、绝境逢生‌。</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与有字碑相对而立,同样高6.87米,但碑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关于无字碑没有撰写碑文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朱元璋认为其父母的功德无法用语言表达;二是朱元璋认为无字胜有字;三是出于美学上的对称考虑‌。无字碑的神秘性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明皇陵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最南面是朱元璋父母和哥哥一家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小朋友们春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