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春四月,我们一行7人相约启程,开启了一场跨越怀化与郴州的湘南探秘之旅的自由行。平均66岁的我们,从最大年龄76岁长者的沉稳,到最小年龄60岁伙伴的活力,用脚步丈量三湘大地的千年底蕴与山水画卷。在怀化,我们穿梭于芷江的历史长廊,触摸洪江古商城的青石板,漫步黔阳古城的黛瓦飞檐;于郴州,循着裕后街的烟火气,登上苏仙岭揽胜,沉醉小东江的晨雾,惊叹高椅岭的丹霞奇景。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岁月馈赠的浪漫诗行。 </p><p class="ql-block"> 站在湖南的山水之间,我满心都是感动与震撼。古老的街巷里,时光仿佛凝固,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秀美的自然风光中,云雾缭绕、丹霞壮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服。这场旅行,让我看到了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也让我明白,年龄从不是探索世界的阻碍,只要心怀热爱,每个当下都能绽放别样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D1:4月4日。长沙一芷江,游览观赏芷江夜景,宿芷江。</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长沙乘坐15:29分的G2689次长沙南一芷江的高铁,前往本次旅程的第一个点芷江。17:51分正点到芷江站,出站后乘坐公交车去我们预定的芷江山水大酒店。山水大酒店位置很好,潕水河畔,紧邻芷江龙津风雨桥。酒店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住宿条件都不错。进酒店稍作休息就在酒店餐厅晚餐,餐厅用餐环境不错,菜品丰富,价格适中,味道也行。晚餐后就沿潕水河边的观光步道步行观赏芷江夜景和龙津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踏入芷江的夜,仿佛一脚迈进了如梦似幻的画境。漫步河畔,和平文化园的霓虹勾勒出雕塑的轮廓,芷江风雨桥宛如一条璀璨的卧龙,横跨江面,桥上的灯火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恍若坠入星河。潕水河悠悠流淌,河面被沿岸灯光晕染,粼粼波光像是洒落满河的碎金。河畔的古建筑群被暖黄色灯光笼罩,飞檐翘角在夜色里更显古朴庄重,与现代的光影交织出奇妙的时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 晚风轻拂,带着沅江的水汽,裹挟着夜市的烟火气息。街边小店的吆喝声、游人的欢笑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悠扬小调,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夜之乐章。站在这灯火阑珊处,我深刻感受到芷江的独特魅力——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鲜活。夜色中的芷江,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这座城市的温柔与风情,尽数展现在眼前,令人沉醉,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D2:4月5日。芷江一洪江,上午游览芷江受降纪念馆,万和鼓楼,龙津风雨桥,天后宫等,宿洪江。</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先打车去离酒店大约7公里的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返程时打车到万和鼓楼游览,然后沿潕水河步行到龙津风雨桥、芷江天后宫游览。中午回酒店中餐,下午打车去洪江黔阳城。酒店早餐后,我们在网上约了2个网约车前往芷江受降纪念馆。上车后我和司机预约好回程车和下午送我们去洪江黔阳城的车。 </p><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纪念馆是纪念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场所。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被确定为中国战区总受降地。馆内主要建筑有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等。基本陈列《胜利的见证》通过大量照片、实物等,展现了正义的胜利、芷江受降等内容。受降纪念坊造型独特,铭刻着军政要人题词。受降会场内陈列着原物,还原了当年受降场景。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标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座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1947年8月30日落成 ,有“中国凯旋门”之称,是华夏大地上纪念抗战胜利的唯一标志性建筑。它通高8.5米、宽10.46米、厚1.15米,青砖水泥结构,上端形如“山”字,四柱三拱,嵌沅州紫袍玉带石 ,四柱象征四万万同胞团结御敌,三拱门寓意抗战胜利、和平永驻与世界大同。</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到受降会场,它建于1938年,原是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14中队的营房,是典型的40年代兵营式建筑,纯木结构,抬梁木架,鱼鳞板壁,四面斜坡顶,盖小青瓦,面积338平方米 。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受降会议在此正式开始 。室内的桌椅沙发都是原物,保持着当年的陈设。</p> <p class="ql-block"> 再看这边的受降纪念馆,建于1995年 ,2014年提质改造。馆内以“胜利与和平”为主题,分为三大展区。《正义的胜利》按时间轴展现抗战全貌,重点介绍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重要战役,还有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芷江受降》通过日本投降书原件、受降现场照片、美国记者拍摄的彩色影像,以及今井武夫递交的兵力部署图原件等,真实还原受降细节。</p> <p class="ql-block"> 芷江万和鼓楼,坐落于舞水河东岸,是侗族标志性建筑。2005年建成,由中心芦笙楼、琵琶楼、地筒楼与两个对歌楼组成,360个龙灯组成的檐廊将其相连,围成圆宝状,寓意龙护宝永驻。中心鼓楼高23.8米,共15层,楼顶芦笙插于宝葫芦上,楼中大柱粗壮。四个小鼓楼皆为七层,每层八面翘角,重檐斗拱盖顶。鼓楼全木质结构,木栓相扣,花格栏窗护卫。它不仅是侗族人集事议事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侗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 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世界第一大风雨桥。它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由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几经损毁与修复。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桥中建有7座精美桥亭,两侧设94间厢房式店面。深蓝色琉璃瓦、金黄色双龙抢宝装饰,与白色檐口、屋脊相映衬,侗族建筑特色浓郁。它不仅是湘黔交通要塞和商贾云集之地,更是侗族文化的璀璨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