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原宣传战线老友6年后再相聚

万龙生

4月26日上午,由94岁的罗新同志倡议,经钟胜同志张罗,11名重庆市江北区原宣传战线老友在江北区文化馆再次聚会。说“再次”,是因为2019年也是这些人,在李子坝公园曾经聚过一次。大家欢聚一堂,叙旧谈心,其乐融融。中午在临近的徐鼎盛民间菜聚餐后,相约后会,依依作别。<div>这些老友当年在江北区亲密合作,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卓有成效。我拿去两本具有“文物价值”的藏书,作为印证。</div> <b>一为1984年由罗新同志组织,到场的张继祥、王致铨和我,以及已故的黄兴邦编辑,江北广大业余文学创作者采写(包括在场的姜孝德、周其伦),反映江北区历史、地理尤其是改革开放新貌的乡土教材《可爱的江北》。大家纷纷回忆此书编辑过程,以及此书当时产生的良好影响,颇感欣慰。</b><div>我回家以后发现一本1992年江北区政协编辑、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嘉陵江上的一颗明珠——重庆市江北区》,其中就选用了《可爱的江北》的一些稿件。</div><div>还可以借此机会泄露一个秘密:本书由时任江北区区委书记的方家良同志署名的序言是由我受命代写的。正是因了这一机缘,我得到了家良书记的赏识,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呢。</div> <b>二为邹绛先生主编、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此书是改革开放之后,策动“现代格律诗再起”(《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手册·诗歌现象》词条)的重要典籍。</b>有幸的是,当时江北区掀起了文学热,新诗创作尤为兴盛,这本从新诗诞生直到1984年间全国200来位诗人中遴选出300余首现代格律诗,<b>其中居然包括了区区江北两位诗人的作品:王致铨的《东海上有一只一船》和万龙生的《神奇的金梭》,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b>我出示了此书后,朗诵了这两首诗,得到老友们的赞赏。致铨没料到我有此一举,当然也意外地高兴。 23日一早,想到3天后的聚会,我就写了一诗,在饭前也朗诵给大家听了,老友们当然也都称好。诗云:<div><br></div><div> <b>为江北文宣老友4-26聚会作</b><br><br>仿佛一瞬间就过了六年时光<br>可是这六年却是多么不寻常<br>上千日艰难疫情算是挺过了<br>此刻的座中却少了那位兴邦<br><br>可爱的江北如今是更加可爱<br>文化馆三迁真可谓涅槃凤凰<br>吾辈曾为之效力是今生有幸<br>难忘的往事回味是多么悠长<br><br>便一言不发彼此也心照不宣<br>欣慰中又怎能没有一丝伤感<br>且庆幸这样的聚会又多一次<br>那么咱们就把心杯一再斟满<br><br>半世纪情谊,嘉陵江水不断流<br>喜此刻正是,人间最美四月天<br> 4-23凌晨预写,悠见斎<br></div><div><div><br></div></div> 今天,回味昨日经历,仍然处于激动之中,又写了一诗:<div><br></div><div><br><b>忆昨</b><br><br>久别重逢,正值人间四月天<br>往事历历,不由争抢话语权<br>岁月流逝,却有真情心中留<br>奇迹发生,恍若回到多年前<br><br>有道白发难转青,然也<br>可爱江北书页黄,功在<br>党员文摘*期期活,争阅<br>无独有偶入诗选,快哉<br><br>徐记鼎盛菜品好,大快朵颐<br>曾好琼醪且弃之,饮料代替<br>兴头不减话不断,一再续杯<br>相聚一次多一次,再约佳期<br><br>相聚一次多一次,再续欢乐<br>到时不许少一人,依旧如昨<br> 4-27清晨,悠见斎<br></div><div>*系重庆市委组织部所办月刊《党员文摘》,当年办得非常红火,在座罗新后来调出江北,到此任职,做出重大贡献。在座张继祥、钟胜也曾为此刊效力。</div> 年届七十的钟胜小老弟在聚会中自始至终忙上忙下,回去后还精心制作了视频,为此次难得的聚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div> 2025·4·28晚悠见斋</div> 【补记】回来后翻阅《可爱的江北》,其《后记》是江北区委宣传部具名,写明了此书的缘起。最后不忘为此书出力的人们:由罗新同志全面负责,特约王致铨、张继祥、吴安宁、余人、薛继洲初审,由我复审。这些人能到的都到了;呜呼,吴安宁、薛继洲已去了天国;而余人已不能出门。念及此,能不感伤乎?······<div>还有,《后记》下面的方框内不忘标明:</div><div>封面设计:晏济元</div><div>封面设计:尹洁</div><div>著名画家晏济元的遗墨当然非常珍贵;而尹洁当时在江北区文化馆工作,后来调《现代工人报》任美编,据悉也于不久前过世。</div><div><div> 4·28晨,悠见斋</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