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窗外风急雨骤,雨水顺着窗缝渗入室内,寒意随着夜风一阵阵袭来。我们蜷缩在名古屋“高阳酒店”逼仄的客房里,狭小的空间连挪动床铺避开漏雨的窗户都难以实现。这是日本之行最纠结的一个晚,辗转反侧间,既担忧着被雨水打湿的被褥,又惦记着明日风雨中的富士山之行,就这样在潮湿与寒意中捱到了天明。</p> <p class="ql-block">日本列岛全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持续俯冲,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这种特殊的板块运动使得日本成为全球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每日均有小型地震发生。正因如此,日本将地震防灾体系发展至极致——从世界顶级的抗震建筑技术,到深入民心的防灾教育,无不体现着这个国家与自然灾害共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四月十四日清晨,我们日本之行的第四天恰逢富士山游览日。前夜风雨肆虐的忧虑随着朝阳破云而消散,澄澈的天光为雪顶披上金晖。旅行团于八时许出发,经四小时车程抵达山梨县富士山麓。行程首站便是极具日本特色的地震体验馆,在此切身感受这个地震国度独特的防灾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为了“凑景”而在荒郊野外搭建的地震体验馆。馆内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入口处的讲解台前摆放着两尊日本先民雕塑,往里走是一个模拟地震的轿厢体验区,再深处则是暗室通道和镜廊通道组成的体验路线,整个体验过程十分短暂。</p><p class="ql-block">整个团队依次进入,体验结束后,我们乘车前往郊外的“太万里·西萨奇”餐厅用团队午餐。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托盘,里面是一人份的小火锅,搭配米饭和几样小菜。简单用完午餐,时间已过午后一点半,我们再次登车,向着富士山五合目进发。</p> <p class="ql-block">心仪已久的富士山终于遥遥在望。当旅游大巴抵达景区大门时,工作人员低声对琳桑说了些什么。车辆缓缓驶入景区,只见道路两侧竖立着蓝白相间的杆子,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前段时间日本下了场大雪,”琳桑解释道,“今天只能登到四合目。路边那些雪堆就是上次的积雪,而这些杆子是为雪天行车指路用的标志杆。”</p><p class="ql-block">抵达海拔2020米的四合目停车场时,我穿着秋衣、衬衣和夹克外套下车,竟丝毫不觉得冷——毕竟已是暮春时节。富士山独特的锥形山体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周都是倾斜的山坡,向下可极目远眺广袤的原野,向上却只能透过疏落的林隙,窥见一线戴着雪冠的山巅。这情形倒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远观时那般壮丽的富士山,近处反而难窥全貌了。</p> <p class="ql-block">二〇〇八年仲秋时节,我曾登临富士山五合目(海拔2305米)。记得当时绕过防护栅栏后,山路便成了碎石路面。自由活动时间,我还沿着斜坡向山顶方向攀登了一段。这次观景结束下山时,我特意在四合目的观景平台查看,发现前方确实设有栅栏阻隔,看来这段山路确实封闭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景区内漫步游览,打卡拍照,等待集合时间。忽然发现服务区前立着一块“富士山四合目”的标识牌,牌上还醒目地显示着“2025年4月14日”的当日日期。这个标志性立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大家纷纷在牌前合影留念。拍完照后,我们便登上旅游大巴,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风景如画的忍野八海。</p> <p class="ql-block">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位于富士山脚下的忍野八海停车场,下车后琳桑带领大家游玩忍野八海。这是个没有围墙的景点,我们先见到的是涌池,其实就是一个三、四米深的大水塘而已,池边大树的倒影和来往游客的身影在水面上下浮动。走到近前仔细观察,泉水清澈见底,游客投在水中的硬币历历在目,好像把这里当作许愿池了。我们发现前面人头攒动,前拥后挤,都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忍野八海是位于日本山梨县忍野村的著名涌泉群,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山中湖与河口湖之间。这个由富士山融雪经地层过滤形成的天然泉群,因错落分布着八处清澈泉眼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1200年前。八处泉池各具特色,分别名为御釜池、底无池、铫子池、浊池、涌池、镜池、菖蒲池和出口池。</p><p class="ql-block">经过约一小时车程,我们的车辆缓缓停靠在富士山麓的忍野八海停车场。下车后,在导游琳桑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这场自然探访之旅。这个开放式景区首先向我们展现的是涌池——一个约三四米深的天然泉池。池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岸边古树的婆娑树影与往来游客的绰绰身影。走近细观,可见泉底沉淀着游人投掷的硬币,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为这方清泉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正当我们沉醉于这静谧景致时,前方突然传来喧哗声,只见游人纷纷向某处聚集,我们也怀着好奇快步向前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琳桑来到忍野八海最深的池塘——出口池。这个深达8.6米的水池以其清澈见底的碧蓝水质闻名遐迩,被许多游客视为许愿圣地。池中央坐落着一个小岛,由古朴的木桥相连,周围环绕着缓缓转动的水车和热闹的纪念品商店。五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悠然游弋,与远处雄伟的富士山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小岛上,游客们正排着长队用特制的杯子舀取池水饮用,虽然不知这泉水是否真具神奇功效,但这份虔诚却为景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尽管池边立着"禁止投币"的警示牌,但池底依然铺满了银光闪闪的硬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要登上小岛必须穿过旁边的纪念品商店。我们虽未购物,但仍借道前往。在岛上,我们没有加入取水的队伍,而是悠闲地欣赏四周美景,拍下几张照片留念后,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再次穿过商店离开了这个充满传说的小岛。</p> <p class="ql-block">这时碧空如洗,阳光温柔地洒落,远方的富士山轮廓分明,比在四合目眺望时更显优美壮丽。这座圣洁的雪山,宛如大自然馈赠给日本列岛的一顶璀璨王冠。富士山的美,在于它那令人屏息的几何之美——近乎完美的圆锥形山体,犹如造物主以最精妙的圆规精心绘制而成。地质学家告诉我们,这座活火山历经数十万年的喷发与沉淀,每一次岩浆的奔涌都是大地最深沉的呼吸,最终却奇迹般地铸就出如此对称而庄严的形态。银白的雪冠终年不化,在湛蓝天幕的衬托下,恰似一块无瑕的美玉悬于天际。我们寻了处清静的角落,以这座神山为背景留下合影,让这一刻的感动永远定格在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沉时分,我们终于抵达了富士山脚下的河口湖大石公园。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先是因个别游客拖延而延误了忍野八海的行程,又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此刻已是下午五点多,暮色渐染天际。</p><p class="ql-block">这座坐落于河口湖北岸的公园,以其绝佳的观景位置闻名遐迩。广阔的薰衣草田与四季花卉将湖畔装点得如诗如画,而作为背景的富士山更添几分壮美,难怪这里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我们刚下大巴,便见同车的游客们已迫不及待地奔向湖边——人人都想抓住这日落前的黄金时刻,将富士山的倩影永远定格。</p><p class="ql-block">远眺之下,富士山宛如一位不施粉黛的佳人,在暮光中展露出最纯粹的自然之美。几位同行的女士早已抢占最佳位置拍起合照,我们六人也赶忙寻找角度,想要将这难得的美景与情谊一同珍藏。</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的美,在于它随四季流转而变幻的容颜。春日里,山麓的樱花如粉霞漫卷,与峰顶的残雪相映成趣,一柔一刚,勾勒出绝妙的意境。盛夏时节,蓊郁的森林为山体披上翠绿的外衣,在骄阳下焕发着蓬勃生机。及至深秋,漫山红叶似火,金黄的银杏如瀑,富士山便成了大自然调色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凛冬来临,皑皑白雪为它戴上银冠,此刻的富士山俨然天地间最庄严的冰雪君主。</p><p class="ql-block">我们造访时正值雪融樱绽的晚春,既见巍峨山体披着未消的雪氅,又遇落英缤纷如雨。此时的富士山褪去了冬日的肃穆,倒像被花海簇拥的娴静女子。当夕阳将山尖染成金红,我们信步至河口湖畔。但见芦苇轻摇,山影倒浸,微波揉碎了漫天霞光。在这幅浑然天成的画卷里,我们或倚或立,将身影与富士山一同镌刻进记忆之中。此番赏得雪樱同框的奇景,终是弥补了前次东瀛之旅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我们从湖边上来又拍了几张照片,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石公园。返程途中,街道两旁的灯光次第亮起,将夜色点缀得绚丽多彩。我注意到沿途建筑的阳台都亮着灯,而且都没有封闭,便好奇地向琳桑询问。她解释道:“这些亮着灯的阳台都是公寓住宅,不仅晚上会亮灯,还设有上下贯通的逃生通道,以便在地震发生时及时逃生。”她继续补充说:“日本普通民众大多居住在公寓或联排房里,面积都比较小。现在新建的高层住宅叫塔楼,能抗九级地震,不过价格昂贵,一般家庭负担不起。”</p><p class="ql-block">正说着,大巴缓缓停在了伊豆之国市的"圣帕雷"酒店门前。司机师傅麻利地将行李一一卸下。按照琳桑的嘱咐,我们把随身垃圾放入酒店准备的分类垃圾桶,领取房卡后便带着行李进入房间。令人惊喜的是,酒店房间格外宽敞,不仅配备了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舒适的沙发、茶几和床铺,还贴心地准备了存放食材的冰箱、全套厨具,更有一间雅致的榻榻米房间,楼下还有免费的温泉,处处体现着日式 hospitality 的细致周到。</p> <p class="ql-block">十五日是团队集体活动的最后一天。早餐后,我们于八时许出发,中午十二时抵达东京银座。作为东京中央区核心商业地带,银座素有“亚洲最昂贵之地”的美誉,这里云集全球顶级奢侈品牌,街道两侧耸立着巨型购物中心,琳琅满目的时尚单品与个性服饰令人目不暇接,堪称购物者的梦幻天堂。</p><p class="ql-block">下车前,领队琳桑提醒大家先用午餐再购物。下车后,她带领团队前往银座八丁目地下层的餐厅享用集体午餐。这是一家自助烧烤餐厅,供应品种丰富的主食、肉类、时蔬和水果饮料。我们六人围坐一桌,共享中央的烧烤炉,光是肉片就烤了满满四大盘,大快朵颐之余,我在巴台发现每位餐费竟高达12000日元。</p> <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时间,我们漫步银座。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虽无购物打算,却也领略了一番东京的繁华景象。午后三点,跟随琳桑乘车抵达浅草寺——这座东京最古老的寺庙,其标志性的观音殿巍巍壮观,在阳光下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寺庙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628年。传说两位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时,意外捞起一尊5.5厘米高的金观音像。当地居民感念神迹,遂集资建庙供奉。历经多次火灾损毁,直至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其规模空前,逐渐成为江户庶民的信仰中心与休闲胜地。</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二天门入寺,迎面便是庄严肃穆的观音菩萨殿。同行的三位女士虔诚地请香礼拜,并奉上功德钱。殿内圣坛中央供奉着“御本尊菩萨圣观音”,可惜这尊密佛平日不示真容,唯有每年12月13日才对外开放参拜,给我们此行留下了些许遗憾,却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闹市中的浅草寺本应是清修之地,然而游客络绎不绝,通往雷门的参道上更是摩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德发一家疲于拥挤,择地休憩;我则执意要一睹正门风采,便与振络两家在人群中迂回前行,终抵雷门。</p><p class="ql-block">这座正式名称为“风雷神门”的建筑,左右分立着风神雷神雕像,朱红灯笼上“雷门”二字墨迹遒劲,在熙攘人潮中格外醒目。作为浅草寺的象征,它不仅承载着镇守一方的信仰,更凝聚着江户下町的百年风韵。</p><p class="ql-block">门前大街依旧人声鼎沸,我们见缝插针地拍下几张照片,便匆匆折返二天门。这一路虽未尽览全貌,却在浮光掠影间触摸到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东京脉搏。</p> <p class="ql-block">我们候车的地方就在马路对面——那座有着152年历史的浅草小学校。学校位于东京都台东区花川户1丁目14-15,规模不大,几幢教学楼围着一个操场,外观和国内的学校颇为相似。游览完浅草寺后,我们来到这里时,正巧看到一位老师带着几个小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他们身后的墙面上,“台东区立浅草小学校创立152周年”的标语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日本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似乎很轻松,玩耍的时间比学习多。无论冬夏,孩子们都穿着短裤或裙子,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很少见到家长接送。琳桑向我们解释道:“日本非常重视国民素质教育。从明治维新时期引入肉蛋奶饮食和人种改良计划,到二战后国民体质显著提升——当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身高只有140厘米,如今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已超过172厘米。看来‘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说法确实有其道理。”</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法定退休年龄虽为65岁,但由于劳动力短缺,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仍选择继续工作,其中出租车司机和旅游大巴驾驶员成为他们的常见职业。然而这次为我们驾驶的却是一位年轻小伙,后来才得知他是来自越南的新移民。或许由于对路况不熟,司机与琳桑反复沟通仍出现偏差,导致我们不得不两次更换候车地点。</p><p class="ql-block">在浅草小学校前候车时,一辆载着两位游客的人力车疾驰而过——这大概就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东洋车”吧。东京塔高耸的钢铁轮廓下,传统与现代以奇妙的方式交织: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霓虹,而包铁木轮碾过沥青路面的辘辘声,为繁华的都市平添几分时光错位的韵味。</p><p class="ql-block">最终车辆抵达新的候车点,我们启程前往当日最后一个目的地——被誉为电器天堂的秋叶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叶原(俗称AKIBA)是东京著名的电器商业区,坐落于千代田区,东临昭和通、北靠藏前桥通、西接外神田四丁目、南接神田练塀町与神田松永町。这里不仅是日本电子产业的发源地——从1950年代的电视机、冰箱到1980年代的录像机和游戏机都曾在此风靡——如今更转型为融合电子产品、动漫周边、主题咖啡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多元文化圣地。</p><p class="ql-block">在秋叶原探访时,我们参观了两家电玩店铺。店内布满老虎机式的游戏设备,门外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动漫商品。有趣的是,不少小商品都标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恰好印证了导游琳桑此前的提醒:“选购时注意甄别,可别千里迢迢把义乌特产背回国!”</p><p class="ql-block">返程集合时,琳桑早已在桥头等候。三位女团友热情地拉着她合影留念。团队里的开心果德发又开启玩笑模式:“日本女人是不是特别贤惠?”琳桑立刻犀利回应:“别想太多!日本丈夫每月工资全额上交,只能领到少许零花钱。”接着她模仿日本主妇的口吻调侃道:“听过本地太太们的终极目标吗?要把丈夫养成猪的胃口、牛的干劲、羊的温顺、狗的忠诚——这样的婚姻你敢要吗?”在欢声笑语中,大巴将我们送往成田机场附近的“ART成田艺术酒店”,为这段日本之旅画上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4月16日是我们日本之旅的自由活动日。由于酒店远离闹市区,我们也不打算外出游览,直到八点多才悠闲地下楼用餐。早餐种类十分丰盛,琳琅满目的冷热点心、新鲜果蔬和各式饮品令人目不暇接。与前几天一样,餐台上总少不了一道特色食品——纳豆。这种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的传统发酵豆制品,通过纳豆菌发酵制成,以其独特的黏稠质地和特殊气味著称。虽然味道微甜,且富含维生素K2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帮助清理血管,但尝试了两次后,我始终难以适应它黏腻的口感。</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信步走出酒店,沿着周边起伏的山地漫步。山间林木葱郁,菜畦整齐划一,偶见农妇在田间弯腰除草。头顶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为静谧的山间平添几分现代气息。途经两处古朴的家庙时,出于好奇入内参观,发现内部一尘不染,处处透着日本人特有的洁净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散步归来,我们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为日本之旅画上句点。晚间,同团游客从东京市中心返回时遭遇意外——机场至酒店的班车停运,只得改乘出租车。短短二十分钟车程竟花费数千日元,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琳桑此前的忠告:东京不仅路况复杂拥堵,出租车资费更是昂贵,对初来乍到的外地旅客确是不小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在ART成田艺术酒店度过最后两晚后,我的日本之旅画上句点。四月十七日午后,便将启程返回中国。此行深刻感受到日本社会的独特气质:生活自律,做事严谨,崇尚简洁,不善攀比,以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量不麻烦别人做为他们处世为人的行为准则。与琳桑的交谈尤令人难忘:“日本人把提高生命质量看的很重,依托先进的生物制药技术,日常服用心脑血管与关节养护药物。而少油少盐的饮食哲学,实则是为延长健康行走的里程。正所谓:不在乎你脚上穿了多好的鞋,关键是看你脚下能走多远的路。”</p><p class="ql-block">归郑后整理这着游记,将之前所作《东瀛行吟》附于美篇文末,为此行作结:归帆漫忆本州行,踏遍关西又关东。鹿苑苔阶寻稚趣,千本朱柱谒神明。富士山顶缠素练,河口湖面缀纱笼。春风百里吹樱雪,夜雨一场满地红。(全文完)</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