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午餐后车到第比利斯却是阳光灿烂,一个旅游的好天气[胜利][胜利]</b></p> <p class="ql-block"><b>第比利斯(Tbilisi)是格鲁吉亚的首都,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位于高加索地区,地处大高加索山脉与小高加索山脉之间,濒临格鲁吉亚中东部的库拉河畔。</b></p> <p class="ql-block"><b>4世纪,是格鲁吉亚多个朝代的首都。格鲁吉亚过去曾被阿拉伯、突厥侵占,第比利斯也曾遭受战火。1801年,第比利斯落入俄罗斯手中。</b></p> <p class="ql-block"><b>十月革命后,格鲁吉亚短暂独立,第比利斯再次成为首都。后来,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格鲁吉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第比利斯均作为首府。1991年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独立,第比利斯恢复为首都。</b></p> <p class="ql-block"><b>土耳其裕室,建筑外部特征跟在土耳其和其它国家都是差不多的。浴室内部我们也进去转了一圈,蒸桑拿一样又热又闷😅😅</b></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风貌尽显千年古都底蕴:作为格鲁吉亚首都及外高加索地区著名古都,第比利斯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比罗马更古老。库拉河穿城而过,两岸建筑跨越拜占庭、波斯、阿拉伯等多文明风格,旧城巷道中的木阳台、斑驳石墙与藤蔓交织,宛如“活的历史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供观光旅游的马车</b></p> <p class="ql-block"><b>混血文化风情:街头随处可见欧亚混血面孔,当地人热情友善,出租车司机常主动分享美食与禁忌,充满烟火气的人文氛围令人宾至如归。</b></p> <p class="ql-block"><b>基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酒巴街特色餐饮:旧城区餐厅供应格鲁吉亚传统美食,如奶酪饼(哈恰普里)、核桃酱鸡肉串(奇克梅鲁利),搭配当地红酒体验“以酒会友”的待客之道。</b></p> <p class="ql-block"><b>库拉河畔漫步,可远眺母亲堡垒(山顶雕像持剑守护城市),</b><b style="font-size:18px;">自然与城市的诗意共生,城市被森林与鲜花环绕,空气清新如“鲜榨果汁”,与中亚干燥气候形成鲜明对比,被称为“偷渡天堂”般的隐逸之地。</b></p> <p class="ql-block"><b>库拉河畔漫母亲堡垒(山顶雕像持剑守护城市)</b></p> <p class="ql-block"><b>晚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酒店的天台,观赏第比利斯的城市夜景。</b></p> <p class="ql-block"><b>夜色下东正教圣地圣三一大教堂(Sameba)金光灿灿更显神圣,庄重,辉煌。</b><b style="font-size:18px;">圣三一大教堂是</b><b>高加索最大东正教堂,大理石地面与马赛克祭坛尽显庄严,登顶可俯瞰全城。</b></p> <p class="ql-block"><b>总统府就在我们宾馆的边上,</b><b style="font-size:18px;">俯瞰总统府是得天独厚,总统府前面大片民居也正在动拆,大有把总统府广场与“三.一”大教堂通过新广场连成一片,形成非常新的宏大景观设计思路。点赞👍</b></p> <p class="ql-block"><b>我们在第比利斯住一晚,先往亚米尼亚后再返回第比利斯游览。</b></p><p class="ql-block"><b>又过关了 ,从格鲁吉亚到了亚米尼亚。这次过关人性化多了,两关间都是允许乘车垮越。给个赞👍</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处小高加索山脉与亚美尼亚高原交汇处,西部与土耳其接壤,东部与阿塞拜疆相邻。国土面积约2.97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800米,是典型的高山国家。</b></p> <p class="ql-block"><b>自然风光和壮丽景观的哈格帕特修道院是亚美尼亚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遗产价值而闻名于世。</b></p> <p class="ql-block"><b>哈格帕特修道院 位于亚美尼亚洛里州的阿拉韦尔迪地区,距离阿拉韦尔迪市约6千米, 奠基于976年,主教堂圣尼山教堂于991年完工。</b></p> <p class="ql-block"><b> 哈格帕特修道院最初由亚美尼亚国王阿肖特三世(Ashot III)的妻儿组织建造,是巴格拉东王朝时期的重要宗教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在随后的三个世纪里,修道院经历了持续的扩建,陆续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礼拜堂、墓地、研究大楼、图书馆、画廊等设施,以及一座设计精巧的钟楼。</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来入侵和战争的破坏,包括奥斯曼帝国和蒙古大军的侵袭,以及多次地震的影响。然而,它始终被亚美尼亚人民坚韧不拔地重建和修复。</b></p> <p class="ql-block"><b>钟楼是修道院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7根圆柱支撑起尖形屋顶,三角墙下对称地开设着窗户,四面角内凹处雕刻着塞尔柱式图案,墙面装饰着大小不一的十字架。</b></p> <p class="ql-block"><b>建筑群布局:整个修道院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高原上,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错落有致之美。</b></p><p class="ql-block"><b>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圣尼山教堂是修道院的主教堂,以其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著称。</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不仅是亚美尼亚基督教的重要遗产,也是10至13世纪之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的杰出典范。内部的壁画、雕塑和文献记录了亚美尼亚基督教信仰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修道院在宗教教育、文学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汽车在弯弯曲曲的亚米尼亚高原上前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欧亚分界线塑造了外高加索的地缘格局,小高加索山脉与亚美尼亚高原则构成区域国家的自然屏障与冲突前线。亚美尼亚虽依托山地地形维持独立,但也因强邻环伺面临严峻生存挑战。</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高原的复杂地形使其成为历史上多次被征服的焦点(如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夺),现代因纳卡冲突与阿塞拜疆长期对立。首都埃里温位于高原腹地,依托山脉地势形成防御优势,但资源匮乏与邻国封锁加剧其地缘困境。</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高原是基督教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与修道院多建于山地。在这里我是第一次看到了拜火教教堂,</b><b style="font-size:18px;">体现了亚美尼亚宗教与自然融合文化多样性。</b></p> <p class="ql-block"><b>参观亚美尼亚最大的白兰地工厂,其生产的阿拉拉特品牌白兰地是前苏联时期乃至现在仍是最有名的白兰地产地,深受斯大林,丘吉尔等世界名人所钟爱。</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白兰地是高加索山麓的琥珀佳酿。其原料采用亚美尼亚特有葡萄(非白玉霓、鸽笼白等常见品种),因当地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葡萄含糖量高,赋予酒液更丰富的风味基底。</b></p><p class="ql-block"><b>双蒸馏与陈酿工艺沿用法国夏朗德壶式双蒸馏工艺,确保酒体纯净;陈贮阶段使用高加索山脉橡木桶,融入巧克力、香草、干果等独特香气,风味层次复杂。</b></p> <p class="ql-block"><b>大、小高加索山脉蕴含丰富的水源与矿产,支撑周边国家的农业与能源开发,也使格鲁吉亚的葡萄酒产区(阿拉扎尼河谷)和依赖山脉水源生产出独特风味和魅力白兰地。</b></p> <p class="ql-block"><b>参观亚米尼亚白兰地酒庄,3年7年的酒 每人各一趴。岁月的沉淀酒是会带来更厚重和淳香,我喝了两趴7年的,不错点赞👍</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屠杀馆,纪念馆最抢眼的,是中间簇拥着长明火的12块厚石板纪念碑,象征着一战后列宁与阿塔图尔克为达成和平协定,而划给现代土耳其的12块"西亚美尼亚"省份。</b></p> <p class="ql-block"><b>周围几排树林,由承认大屠杀事实的外国政要一一种下,种植最多的来自将公开否认屠杀进行入罪处理的法国,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纷纷植下代表自己和国家的树苗。</b></p> <p class="ql-block"><b>纪念馆今天没开放,我们就只能在纪念馆广场走走,拍拍纪念馆的外观。</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民族绝对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从公元8世纪开始,亚美尼亚国家先后遭受过阿拉伯人、希腊、鞑靼人的侵略。公元16世纪到18世纪,亚美尼亚被土耳其瓜分。</b></p> <p class="ql-block"><b>1915年,土耳其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残酷的灭绝性屠杀,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二战期间,亚美尼亚人再次遭受迫害。尽管历经磨难,亚美尼亚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信仰。</b></p> <p class="ql-block"><b>这是我们的</b><b style="font-size:18px;">亚美尼亚导游</b><b>米雅,一位优雅很有教养和学识的姑娘,曾在我国湖南大学留学,中文也说得非常棒。据她介绍全世界亚美尼亚族人约有一千万,在亚美尼亚本土仅有300万,另外700万人都因战争和外族侵略被迫流落世界各地。我就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看到一个亚美尼亚人的聚居区,这样弱小的民族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生存实属不易。</b></p> <p class="ql-block"><b>路拍埃里温的几张照片</b></p><p class="ql-block"><b>埃里温城堡</b></p> <p class="ql-block"><b>埃里温步行街</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埃里温共和国广场</b></p><p class="ql-block"><b>共和国广场原名列宁广场,是苏联时期埃里温的核心地标。广场由五座建筑构成,包括亚美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政府大楼(顶部设有国家主时钟)、中央邮局、万豪亚美尼亚酒店及外交部大楼,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苏联现代主义</b></p> <p class="ql-block"><b>提到埃里温共和国广场的傍晚景色,粉色建筑在夕阳下很美,并且2023年欧洲举重锦标赛在这里举行。</b></p> <p class="ql-block"><b>“共和国广场”,象征国家独立与政治转型。广场上的“会唱歌”喷泉(颜色随音乐变幻)成为市民休闲热点。</b></p> <p class="ql-block"><b>共和国广场周边遍布咖啡馆与葡萄酒吧,游客可在此以低廉价格(参考:一顿火锅钱)品尝亚美尼亚红酒,感受“流淌着石榴香”的街头文化。</b></p> <p class="ql-block"><b>今天一整天都是安排参观修道院。</b></p><p class="ql-block"><b>瞬眼看去像是北京的园明园遗址🤭🤭</b></p> <p class="ql-block"><b>兹瓦尔特诺茨大教堂的名称源自亚美尼亚语“Zvartnots”,意为“天使”,因此它也被称作“天使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b>教堂始建于公元643年至652年间,由亚美尼亚的卡托利科斯(天主教主教)拿施斯三世领导建造。它不仅是中世纪亚美尼亚最耀眼的建筑地标之一,也是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四拱和四龛的建筑结构。</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兹瓦尔特诺茨大教堂在10世纪末的一场大地震中倾圮,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重新发现。如今,它已成为一片废墟,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对游客和那些喜欢探索历史遗迹和建筑奇迹的人来说充满吸引力。</b></p> <p class="ql-block"><b>兹瓦尔特诺茨大教堂不仅代表了前基督教时期的宗教文化,也展示了亚美尼亚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它对高加索地区的建筑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从恢复兹瓦尔特诺茨大教堂模型看,教堂采用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三层结构,中央圆顶位于一个完整的圆圈上,是当时最高的建筑之一(约45至49米)。其外部设计以篮状柱首为特色,包括爱奥尼式涡形的底部、雕有鹰的柱头及葡萄卷草纹饰,显示出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建筑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虽然大教堂的主体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但亚美尼亚政府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人们逐渐揭开了兹瓦尔特诺茨大教堂的历史面纱。</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拥有众多古老的基督教遗址和文化遗产,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这是亚美尼亚最古老的教堂,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还要古老。</b></p> <p class="ql-block"><b>世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比罗马帝国在公元392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早了近一个世纪。因此,亚美尼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b></p> <p class="ql-block"><b>据亚美尼亚的传说,最早向亚美尼亚传教的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巴多罗买。公元3世纪初期,亚美尼亚的贵族开始皈依基督教。</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基督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义和传统。它独立于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外,信奉基督的“一性说”,即认为基督的人性完全融入神性,只有一个真正的属性——神性。</b></p> <p class="ql-block"><b>国教地位的确立: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抵御波斯帝国的宗教同化政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亚美尼亚的国家认同,也使亚美尼亚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中心。</b></p> <p class="ql-block"><b>基督教在亚美尼亚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亚美尼亚的宗教环境相对宽松,教会独立于国家之外,享有较高的自治权。</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总人口约299万(截至2024年1月),其中亚美尼亚族约占98.1%,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亚美尼亚是基督教国家,约94%的居民信仰基督教。</b></p> <p class="ql-block"><b>埃奇米阿津教堂除主教堂外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建造了其它教堂,已发展为一片</b><b style="font-size:18px;">规模宏大的</b><b>群体建筑,有宗教学校,有展览馆等,是了解亚美尼亚宗教发展和社会发展史绝佳地方。</b></p> <p class="ql-block"><b>深坑修道院建于公元642年,其名“Khor Virap”意为“深坑”,源于亚美尼亚首位基督教圣人圣格里高利被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囚禁于此深坑13年的故事。传说坑内遍布毒虫,圣人因一位妇女的暗中接济得以存活。</b></p> <p class="ql-block"><b>公元301年,圣格里高利治愈国王后,梯里达底三世皈依基督教,亚美尼亚成为全球首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修道院因此成为国家信仰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内保留圣格里高利被囚的深坑(面积仅3平米),现设祭坛供信徒朝圣;周边建有数座教堂,融合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南部,距土耳其边境仅8公里,是远眺《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地亚拉腊特山(Ararat Mountain)的最佳观景点。此山虽在土耳其境内,却是亚美尼亚国徽核心元素,寄托民族精神。</b></p> <p class="ql-block"><b>深坑修道院山下与米雅导游聊亚美尼亚历史。</b></p> <p class="ql-block"><b>格加尔德修道院坐落在亚美尼亚的阿扎特山谷中,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为修道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神秘。</b></p><p class="ql-block"><b>修道院因其大部分建筑物直接在岩石中凿成,因此又被称为“岩洞教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底蕴也是研究亚美尼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格加尔德修道院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岩洞建筑。这些建筑直接在坚硬的岩石中凿出,包括教堂、礼拜堂、修道院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内的岩壁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和壁画,展示了亚美尼亚古老的宗教和文化传统。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亚美尼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b></p> <p class="ql-block"><b>格加尔德修道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见证了亚美尼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变迁。修道院在多个世纪中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宏伟规模。</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亚美尼亚传统的建筑元素和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亚美尼亚修道院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加尼神庙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叶里温以东28公里处的加尼村,坐落在山谷之中的悬崖边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宏伟的气势,营造出一种遗世独立、孤独而庄严的氛围。</b></p> <p class="ql-block"><b>加尼神庙在17世纪的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建筑倒塌。然而,由于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加尼神庙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和修复。在1965至1975年间,根据遗址上的残片,人们重建了这座神庙,使其得以重现昔日的辉煌。</b></p> <p class="ql-block"><b>加尼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是希腊罗马文化与亚美尼亚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见证了亚美尼亚从铜石并用时代到基督教信仰转变的丰富历史层次。</b></p> <p class="ql-block"><b>加尼神庙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式神殿,以其优雅的圆柱和宏伟的庙宇著称。神庙顶部由24根支柱支撑,明显受到了雅典巴特农神庙的影响。它采用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岩修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和风格。</b></p> <p class="ql-block"><b>景区保存尚好的浴室遗址</b></p><p class="ql-block"><b>加尼神庙是亚美尼亚全境乃至前苏联境内唯一幸存的异教徒神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风格的融合,也反映了古代文明的精湛工艺与生活风貌。</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晚餐后游览埃里温阶梯广场,这个最初被称为“社会主义大阶梯”,是苏联时期为了彰显社会主义的辉煌而建造的。然而,由于苏联解体,资金中断,项目一度搁浅,成为未完成的工程。后来,在亚美尼亚裔美国商人的资助下上部结构得以续建,广场重新焕发生机。如今,它不仅是埃里温的城市地标,也是艺术与文化的交汇点。</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埃里温阶梯广场依山而建,全长500米,宽50米,共有675级台阶。从阶梯底下仰望,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震撼。攀登这些阶梯,不仅是对体力的挑战,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走了一天,谁也没多少力气爬楼梯上顶了,还好有手扶梯上顶层。</b></p> <p class="ql-block"><b>广场不仅是一座阶梯,更是一座浓缩的艺术展览中心。每一层阶梯都设有艺术装置与雕塑作品,展示着亚美尼亚当地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等现代艺术作品。此外,错落有致的花园和喷水池让人仿佛置身于空中的巴比伦花园,处处展示着古典建筑之美。</b></p> <p class="ql-block"><b>广场不仅是一座阶梯,更是一座浓缩的艺术展览中心。每一层阶梯都设有艺术装置与雕塑作品,展示着亚美尼亚当地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等现代艺术作品。此外,错落有致的花园和喷水池让人仿佛置身于空中的巴比伦花园,处处展示着古典建筑之美。</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最后一站——塞凡湖</b></p><p class="ql-block"><b>塞凡湖位于亚美尼亚东部的格加尔库尼克省,是亚美尼亚境内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面积1360平方公里,</b><b style="font-size:18px;">海拔:1900米</b><b>占亚美尼亚国土总面积的约3%,为全国提供谈水。</b></p> <p class="ql-block"><b>小镇风貌一览</b></p> <p class="ql-block"><b>亚美尼亚语中“塞凡”意为“黑色寺院”,因湖西北角小岛上有座4世纪黑色石料建造的古修道院;突厥语称“戈克恰伊湖”(Gokcay Lake),意为“蓝水”,形容其清澈湛蓝的湖水。苏联时期因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萎缩,20世纪末亚美尼亚政府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域面积与生态平衡。</b></p> <p class="ql-block"><b>塞凡湖修道院建于公元9世纪,位于湖西北岸山顶,现存两座黑色火山岩教堂和十字架石碑,曾是丝绸之路商队的休憩点。登顶可俯瞰湖光山色,秋季金黄的密林与碧蓝湖水相映成趣,被游客誉为“亚美尼亚版洱海”。</b></p> <p class="ql-block"><b>塞凡湖以高山湖泊的壮美、千年修道院的历史沉淀与秋日童话般的景致,</b><b style="font-size:18px;">感受“外高加索眼泪”的静谧与诗意,</b><b>成为亚美尼亚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又回来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坐揽车登高眺望又是别有一番景像。</b></p> <p class="ql-block"><b>“格鲁吉亚母亲”塑像,塑像建在悬崖边上整过第比利斯都可以看到,而在山上却无法拍到塑像的正面,我觉得这设计还是有所不足的。</b></p> <p class="ql-block"><b>安南努利城堡是格鲁吉亚历史与自然融合的缩影,其壮丽的建筑、战略意义和绝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全球游客。无论是追寻中世纪历史,还是拍摄高加索山脉的壮美风光,这里都是不可错过的地标级景点。</b></p> <p class="ql-block"><b>城堡始建于13世纪,最初为阿拉格维封建王朝的领主城堡兼军事要塞,历经多次战役,18世纪遭烧毁。</b></p><p class="ql-block"><b>现存建筑主要为17世纪由当地贵族重建,保留城墙、塔楼、碉堡等防御设施,展现中世纪军事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城堡是中世纪军事防御与宗教建筑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名单。登上防御塔最高处可拍摄《孤独星球》封面同款角度,湖光山色与古堡相映成趣。</b></p> <p class="ql-block"><b>爬上城堡的最高点还是有点难度,腿脚不方便的就可算了。</b></p> <p class="ql-block"><b>城堡内有两座教堂,东侧较小的圣母教堂(建于17世纪)和1689年扩建的圣母升天教堂,后者保存有精美壁画与宗教雕刻。</b></p> <p class="ql-block"><b>汽车行进在</b><b style="font-size:18px;">大高加索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冰天雪地观赏群山白雪茫茫真是另有一番情趣。</b></p> <p class="ql-block"><b>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隧道局集团公司的工厂,心里为之一振,为中国工程力量的强大而兴奋不已。据说扩路和建隧道五个亿的大工程,中国工程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施拳脚令我们国人倍感骄傲,向奋斗在这里的中国工程英雄致敬!</b></p> <p class="ql-block"><b>Gergeti Trinity修道院是格鲁吉亚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圣地,坐落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卡兹别克山(Mount Kazbek)脚下,海拔2170米,紧邻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边境。这座14世纪由格鲁吉亚国王下令修建的东正教修道院,不仅是宗教朝圣的核心,也是高加索地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登上了修道院,这里实在太美了!背靠海拔5033米的卡兹别克雪山,俯瞰阿拉格维湖(人工水库)和深邃峡谷,四季景色各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雪山环绕,成为摄影爱好者与徒步者的天堂。《孤独星球》选为外高加索版封面。</b></p> <p class="ql-block"><b>雪山与钟楼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神圣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两者相结合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独特魅力,又彰显了自然的宏大与美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b></p> <p class="ql-block"><b>雪山巍峨壮丽,白雪皑皑,宁静、圣洁。</b><b style="font-size:18px;">古老钟楼与雪山,雪山的积雪和天空的云朵,构成丰富的画面层次,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这里的景色太真美了,美不胜收!不由之主的为自己多留几张照片。</b></p> <p class="ql-block"><b>城堡的教堂还藏着不少名画</b></p> <p class="ql-block"><b>冰山上的一滴眼泪</b></p> <p class="ql-block"><b>格苏友谊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纪念碑建于1983年,旨在纪念1783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格奥尔基耶夫斯克条约》(确立格鲁吉亚为俄罗斯保护国)200周年,当时正值苏联时期,故也被称为“格苏友谊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作为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产物,其壁画与建筑旨在宣扬两国“友好团结”,但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独立,俄格关系因领土争议(如阿布哈兹、南奥塞梯问题)持续紧张,纪念碑的存在成为历史矛盾的具象化符号。</b></p> <p class="ql-block"><b>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半圆形拱门,融合苏联现代主义与格鲁吉亚传统碉堡元素,环形碑体象征“永恒友谊”。内侧墙壁以马赛克瓷砖壁画装饰,左侧描绘俄罗斯历史场景,右侧展现格鲁吉亚文化,中央部分则以抽象图案强调“200年友谊”,色调鲜艳,具有强烈视觉冲击。</b></p><p class="ql-block"><b>苏联解体后,纪念碑未拆除但意义反转,成为格鲁吉亚民族伤痛(如2008年俄格战争)的见证,游客评价其“历史讽刺感强烈”。尽管政治寓意复杂,纪念碑仍是格鲁吉亚热门景点,因其雪山峡谷背景和独特建筑风格,被《孤独星球》推荐为“高加索必打卡地标”。</b></p> <p class="ql-block"><b>能在这雪山上的宾馆住上一宿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b></p> <p class="ql-block"><b>雪山宾馆客房面积不大,却与四星宾馆并没差别是样样不缺。窗外巍巍的雪峰 ,繁忙施工工地和高山公路上洛洛不绝车流构成宾馆窗外绝美风景。</b></p> <p class="ql-block"><b>第二天早餐后出发哥里市。哥里市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西北约76公里处,地处高加索山脉南麓,是格鲁吉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军事重镇。</b></p> <p class="ql-block"><b>哥里市是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市斯大林大街的斯大林纪念馆是目前世界上维一的斯大林纪念馆。斯大林故居一座土砖砌成的平房,现作为历史遗迹保存。</b></p> <p class="ql-block"><b>青年时代的斯大林</b></p> <p class="ql-block"><b>斯大林革命历史图片展览</b></p> <p class="ql-block"><b>这是斯大林逝世后克里姆林宫林宫现场为斯大林遗容制作的脸部木模。</b></p> <p class="ql-block"><b>斯大林博物馆内展示的世界各国和领导人赠送给斯大林元帅礼物。</b></p> <p class="ql-block"><b>有点意外,纪念馆还藏有中国解放军二野给斯大林祝寿的锦旗。</b></p> <p class="ql-block"><b>在博物馆里保护很好的斯大林旧居。</b></p> <p class="ql-block"><b>纪念馆内斯大林专列车厢单节重达83吨,远超普通列车的45吨总重,多出的38吨主要用于铺设防弹钢板。每列专列需配备两个特制重型车头牵。</b></p> <p class="ql-block"><b>车厢内设有指挥室、生活区(含浴室、厨房)、会议室等,内部装饰虽简朴但功能齐全,哥里市斯大林博物馆展出的专列车厢便保留了办公桌、浴室和厨房原貌。</b></p> <p class="ql-block"><b>哥里市市政府大楼</b></p> <p class="ql-block"><b>姆茨赫塔曾是格鲁吉亚土地上最古老的王国---伊比里亚的都城。城中遗留一批古代建筑和11-13世纪的大教堂。它是整个格鲁吉亚艺术、文化和宗教中心,整个城市沿袭了11世纪拜占庭时期圆屋顶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风格。在1994年,全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斯维特特斯克维里教堂,也称生命之柱教堂。传说耶稣的上衣就埋在斯维特特斯克维里教堂的下面,同时它还是格鲁吉亚最古老的教堂,据说也是圣尼诺在格鲁吉亚建造的第一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漫步第比利斯最繁华的商业大街——鲁斯塔维里大街。</b></p> <p class="ql-block"><b>格鲁吉亚自由广场</b></p> <p class="ql-block"><b>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出来半个月想家了。在格鲁吉亚吃的最后一个晚餐,餐舞会上欣赏格鲁吉亚民族风情舞。</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是旅程最后一天了,晚早餐出发,步行至“3.1”大教堂参观。出来时间长了,看多了这些教堂会有审美疲劳的,不想进去就外面拍几张照片了。</b></p> <p class="ql-block"><b>最后在第比利斯跳蚤市场逛逛,也没看到什么值得淘的货。</b></p><p class="ql-block"><b>晚机飞新疆乌鲁木齐结束了此次旅行,也使我的游历世界的记录添增到了61国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