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车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木板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张武昌</b></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还记得木板车,特別是在农村,当年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农村就有这些材料,但因交通环境不好,运输这些木材,木板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木板车,有的地方也叫架子车,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使用频繁的一款交通运输工具, 木板车是用木板拼制而成,下面架两个车轮,就成了。 制造简单,实用性强。 在没有机动车出现的时候,木板车在当时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农村运木材、粮食、化肥、农具、拉土等等都会用到它。木板车可以人在前面拉,也可以人在后面推。走下坡路时人在后面比较安全,上坡的时候则在前面拉。</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村里成立了板车队,队员以村中年轻力壮的男性为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深山里的大松树锯为一段段,然后把它运往有公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庄稼收成时经常使用木板车,把一筐筐、一袋袋的稻谷拉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也曾自己动手做过四轮木板车,用两块三厘米厚约两尺长的木板钉上两支小长方形木条,把其中一支小木条的两端削圆装上两只用木头做的轮,再找一支长度一样的也将两端削圆,同样装上两只木轮,再在其中间挖一个洞装上一支较短的长方形木条再在短木条上方装上一支短木条,形成可以扭动的ㄒ字状构造,用于驾驶小木板车,在兩块木板的合缝一端锯成一个缺口,再用小木条钉成一个小方形洞,把丅形木条穿过那个洞,形成可以转动方向的驾驶方向操控杆。一辆简易的四轮玩具车大功告成了。</p><p class="ql-block"> 假期或放学后,我们带上这辆简易的木板车,到小山坡或晒谷坪上与小伙伴一起玩。在晒谷坪上玩时,我们在车的丅字结构上绑上一条绳子,小伙伴在前面拉,或用一支长长的带丫叉的木棍在后面推,大家轮流着坐。在小坡上玩时,我们把小车在小坡顶放好,一人拉住,一人坐在木板车上,拉住车的小伙伴突然放手,小车順着斜坡滑下,越滑越快,倘若驾驶不好便会翻车,有时也会造成损伤,大家玩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还试过用堂叔拉木材的大板车去拉烧饭用的木材,因为板车要有专用车道,不是普通村道可以用,它虽然一次可以拉得比较多,但路途较远,总体来说也沒有着数。</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一种独轮车也叫鸡公车,也是农村常见一种运输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农村许多人去新的地方开荒、盖房子,当时,交通不便,大多数人用锄头、铁锹和尖头铁棍、竹编和独轮车运走泥土。</p><p class="ql-block"> 鸡公车之得名,大概因为其形状有点像鸡公: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鸡冠;结实的木架像两翼,用来堆放东西;后面两支木柄,推车的人提起置于胯旁,俨然是张开着的鸡尾。鸡公车用途广泛,乡村的道路上,晨曦之中,听见一阵“叽嘎叽嘎”的声响,那便是鸡公车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鸡公车的最适合在狭小的路上行驶,在那上面,其他一切车辆都望而却步,唯有独轮的鸡公车游刃有余。鸡公车是为小路而存在的,当越来越多的大路延伸到镇、到乡、到村,农民的交通工具也从手推车、马车、拖拉机变成了今天的摩托车、小汽车。现在农村的小孩也基本上不知道鸡公车是何物了,目前建筑工地上仍然可以见到它改良后用铁皮做的身影。在陈列馆里它已成为一种陈列品,让人们清晰知道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的运输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有公路的村庄便有人买了拖拉机,替代了木板车的运输。</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农村用过的运输工具,你还记得吗?有的现在还在使用,有的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武昌(笔名自由人),香港文联副理事長、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常务副秘书長、香港书评家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诗歌研究会理事,《香江文艺》《香港文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香港作家联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做过的简单木板车草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