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鹤鸣山返回广元后,我打通了觉苑寺管理员的电话,顺利约到了第二天上午去看壁画。第二天吃完早点就出发了。乡村的两车道,沿途都是新农村的景象,车不多,但时不时有加长大货车、油罐车驶来,弯道极多,开车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离觉苑寺还有半个小时车程的沿途,车道两旁的古树摇曳,景致太美了,应该是百年以上的古柏行道树,几次都想停车看一看,实在是惧怕大货车,只好慢行车游了一下。到了觉苑寺,我打电话,管理员打开了电动门让我们把车开进了停车场🅿️,从侧门进入,我们才正式进入了觉苑寺。</p><p class="ql-block"> 觉苑寺正门很小,拾级而上才到藏经楼的前面的广场上。整个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殿分三重,藏经楼在前,大雄宝殿居中,观音殿在后,两侧厢房与藏经楼和观音殿相接。藏经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无斗拱。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顶上施青灰色陶制筒瓦。 大殿用灰色条石砌筑台基。</p><p class="ql-block"> 看资料大雄宝殿在漫长的历 史岁月中经历了始强、复建和重修三个过程;它以“弘济”之名始建于唐代中期, 又以“觉苑”之称复建于两宋之际;再以“普济”之谓落架重建于明代中叶,最后经过清代的“重修”,在“觉苑寺”的匾额下形成了现在这种以宋代法式为主要特征,留有宋、元构件,兼具明、清木构、瓦顶和彩绘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现存的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三塑佛像(即“三宋如来”,又称“三世佛”),</span>从到左右侍立的阿难、迦叶彩塑;从到佛座背壁上的西方三圣和旁边的阿弥陀佛塑像;从殿内侧壁上端的二十四诸天樟木圆雕,到供奉于佛座前端的石雕香炉,大体可分为泥塑、木雕和石雕三类。</p> <p class="ql-block"> 高近2米的莲花宝座上, 坐高2.95米,佛像面容辭穆,两眼俯视,两 耳垂房,祖胸露肘,身披袈裟,造型准确,体貌相似。佛像身后的 三扇木胎泥塑鎏金背光尤为别致,整体上大 下小.圣梨形,高约4米,周围饰火焰纹,光圈内用圆雕、浮雞、沥粉贴金等技法表五方 佛、菩提树、龙风、大鹏鸟、太阳等,取得了神 秘深类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右侧的佛像右手掌向内 放于腿侧,手指触地,作降魔印。</p> <p class="ql-block">佛像两手相握,食指上竖,说法状。</p> <p class="ql-block"> 左圓的佛像两手指端相肚,手掌向上,平放于絕部,为入定印;</p> <p class="ql-block">缠绕前侧金柱上的蟠龙以及龙背上的龙女。</p> <p class="ql-block">阿难彩塑</p> <p class="ql-block">迦叶彩塑</p> <p class="ql-block">供奉于佛座前巨大而精类的石香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壁上,绘有佛传壁画,壁画的绘制时间约在明代弘治(1488—1505年)年间。壁画展现了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的数十幅画面。工笔重彩、线描与沥粉堆金结合的通景式构图方法,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完整勾勒了释迦一生的全部故事。深深浅浅交替上色、相间浓淡、互相映衬,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堪称是古代留下的珍贵范本,是研究美术史和佛学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他普度的世人中有养育他的姨母,有社会地位低下的渔夫、除粪人和屠夫,还有被世人厌恶的盗贼等。画面生动而富于人情味,较深刻地表达了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宣扬了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是明代壁画留存至今少有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的木雕、砖雕和壁画雕刻、绘制的都极精美,色彩鲜活。有两块壁画漏水毁坏严重,几乎看不太清了。也有的壁画底部或沥金部分在脱落。需要资金和专业人员技术处理支持。当地政府应该也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只对官方专业人士和极少数爱好者开放。毕竟来的人越多,震动、光照、二氧化碳等都会加速老化。整个观看过程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些宝贵的遗存。也感恩有幸遇见,目睹几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的艺术风采。只希望及时原状保护留存,毕竟现代工艺和各种材料,颜色都难以达到过去的标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