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寻幽探秘之星】阆中古城

晓天

<p class="ql-block">昵称:晓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238916</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坐落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自古便是巴蜀之地的重要军事重镇。它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微州古城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这座古城的核心区域虽仅2平方公里,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的建筑风格,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其棋盘式的布局,将南北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形成了“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不仅展现了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的理念,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古城内的街巷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骨架,层层展开,宛如棋局般井然有序。</p> 阆中古城历史 <p class="ql-block">阆中,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战国中期曾是巴国的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设立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郡、州、府、道的治所,甚至在清初曾作为四川省省会达2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这里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如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三陈两状元。三国时期,蜀将张飞曾在此镇守七年,初唐勝王李元婴亦在此营建隆苑,而诗圣杜甫则留下60余首诗篇,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甫虽在阆中的时间短暂,但创作的诗篇却极为丰富。《阆水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与《阆山歌》共同展现了杜甫在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阆水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诗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嘉陵江的壮美景色,从</span>石黛碧玉、日破浪花、沙际归春、巴童荡桨、水鸡衔鱼等嘉陵江景物,无不展现出阆中古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阆水之美的深深喜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阆山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b></p><p class="ql-block">此诗不仅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更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时局的忧虑,展现了其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怀。</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以其“唐宋格局、明清风貌”保存完好而著称,既是军事要塞沧桑历史的见证,也是巴蜀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其历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在中国古城中独树一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p> 阆中古城主要景点 <p class="ql-block">古城内有众多著名景点,如汉桓侯祠、川北道贡院、阆中文庙、中天楼等,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汉桓侯祠</b></p><p class="ql-block">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这座明清时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其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堪称三国文化的重要遗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川北道贡院</b></p><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学道街,清嘉庆年间重建,完整保留了龙门、考棚、至公堂等三进庭院式建筑布局,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代考棚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场所,曾在此举行乡试四科,为四川乃至全国选拔了大量人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阆中文庙</b></p><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火药局街,是民间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及地方官学传授儒学的学府,又称学宫。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遗存,虽历经损毁,但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得以幸存,具有鲜明的阆中地域特色,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川北道署</b></p><p class="ql-block">阆中自古为川北重镇,历来就是整个川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川北道署,作为设于省之下、立于府之上的派出机构,是阆中政治地位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现今仅存的三处古代道署中,阆中便是其中之一。走进川北道署,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官衙文化及道台制度的沿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中天楼</b></p><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牌楼,是整个古城的中心点及地标性建筑,亦为阆苑十二楼之一。阆中古城以它为轴心,形成“天心十道"的独特布局,向东、南、西、北四面辐射开来。登临此楼,可俯瞰古城全貌及街道布局,尽览其古韵之美。</p> <p class="ql-block">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的故居被称为“府第”。尽管他们被誉为“梧桐双凤”,却未曾涉足官场。据史书记载,尹枢在考取状元时已年过七十,因此选择返乡安度晚年。朝延为表彰其刻苦精神,特拨款修建了这座状元府第。 22年后,其弟尹极亦考取状元,同样因年事已高而选择回到阆中的状元府第生活,此时尹枢已不幸辞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锦屏山</b></p><p class="ql-block">国家4A级风景区,位于阆中古城南郊,因“<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b>” 而得名。吴道子曾以锦屏山为轴心,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杜甫亦有“<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阆州城南天下稀</b>”之诗句赞美其美景。历经千余年的装点润饰,锦屏山愈发绚丽多姿,素有“阆苑仙境” 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其海拔480米,与周边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p> 阆中古城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典范。红四方面军曾在此渡江长征,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在此和谐共存,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繁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国文化</b></p><p class="ql-block">三国文化,是阆中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214一221年)。他率精兵万人,击败了曹操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大军,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辉煌胜利。张飞伐吴前夕,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修建的“桓侯祠",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时期的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皆为阆中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科举文化</b></p><p class="ql-block">科举文化,在阆中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唐代,阆中出了尹枢、尹极两位状元;宋代,又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两位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阆中共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 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红色文化</b></p><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是阆中古城的重要篇章。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春节文化</b></p><p class="ql-block">春节作为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已传承千年,早在公元前110年,阆中古天文学家落下闳竖竿观日,以竿影长短确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据一年中昼夜的长短变化确定出“春分”、“秋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个节气。从此,“春节”以固定的节日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宗教文化</b></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风水文化</b></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b style="font-size:20px;">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b>”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走进阆中古城,仿佛穿越了干年时光。青石板路,古朴建筑,每一处都透着历史的韵味。古城墙巍峨,张飞庙庄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漫步街头,张飞牛肉的香气扑鼻,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夜幕降临,古城灯火辉煌,江水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醉。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阆中古城,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p> 区域位置 感谢雅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