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孝翠

<p class="ql-block">  4月17日,年轻的张老师和齐老师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向我们展示了两节风格不同的精彩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设计:理念与结构的双维突破</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以 “食物金字塔” 为知识锚点,构建了 “认知 - 实践 - 迁移” 的三维教学框架。课堂伊始,她通过动态 PPT 展示金字塔分层(谷类、蔬果、蛋白质、油脂),配合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分类 “noodles、bread、cake” 等词汇,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操练环节,张老师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单词,并在每个词汇教学后都出现“温馨小提示”进行健康饮食的引导,实现语言与健康知识的双重输出。齐老师则以 “餐厅点餐” 为核心情境,打造沉浸式语言环境。她通过角色扮演(waiter/customer)引入词汇,利用食物卡片(含图片、单词、例句)进行多模态输入。在 “Menu Maker” 活动中,学生分组制作纸质菜单,运用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______.” 进行互动。</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特色:方法与风格的差异化呈现</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 “认知建构” 模式凸显学科融合。她将营养学知识(如膳食纤维、蛋白质来源)与词汇教学深度结合,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 juice 和 milk 属于不同层级”,培养批判性思维。用 “小秘密” 激发学生探索食物的单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齐老师的 “情境浸润” 策略强化语言运用。她创设 “扫码点餐” 等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自然使用词汇。教学风格活泼灵动,通过夸张的语调(如模仿服务员的热情语气)、丰富的肢体语言(如用手势表示 “large portion”),营造轻松氛围。评价方式多元,用不同的食物卡片引导男女生进行PK赛,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比Healthy food 和junk food,无形中隐含教学小心思,设计精巧。</p><p class="ql-block"> 三、个性建议:</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将教学过程中对“小秘密”的探索后移,在新授单词后,让学生再自主发现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则中的“小秘密”;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可增加 “食物金字塔 DIY” 手工活动,让学生用彩纸制作分层模型,增强动手能力。齐老师在总结Healthy food 和junk food后,可设计 “健康饮食辩论会”---Is ...healthy?培养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课程如 “知识地图”,以系统性见长;齐老师的课堂似 “语言实验室”,以灵活性取胜。两者共同印证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的理念。张老师通过学科融合构建认知体系,齐老师借助情境创设激活语言本能。</p><p class="ql-block"> 此次青年教师展示课的同课异构不仅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两种可行范式,也引导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内容属性灵活选择教学路径,在 “守正” 中 “创新”,在 “异构” 中 “同构”,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