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老师先我们一天就抵达到了南阳。</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上午八点二十三分,乘坐动车开启了此次的行程,一路上沿途观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时不时会下车活动一下筋骨,正值四月底,中原大地已经是绿意葱葱。</p> <p class="ql-block">刚一走到出站口,就看到南阳的同学早早地等候在此迎接着我们。沿途看到遍地都是盛开的月季花,初到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便以其独特的魅力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满心期待着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南阳同学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老师和同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阳同学为我们安排的酒店,环境优雅,服务周到。</p> <p class="ql-block">晨练,是我坚持很久的习惯,到了南阳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晨光微露,早市已经铺开。</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前和路边盛开着各色各样的月季。</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上午八点,河南的同学来到酒店驱车前往位于西峡县的中国恐龙遗迹园。一路上,想象着即将见到的远古生物遗迹,心情愈发激动。</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便被遗迹园门口这巨大的恐龙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田雁伟同学心细如发,知道刘老师腿疼行动有些不便,准备了电动车,减少了刘老师的行走时腿部的不适感。</p> <p class="ql-block">大家聚在一起教刘老师电动车的使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刘老师操纵自如,美滋滋。</p> <p class="ql-block">棘龙因其背部独特的帆状物、具大的体形而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恐龙,体长12------17米,头大且较长,具有锋利的牙齿;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奇棘延长而成,最长可达2m,长棘之间推断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的帆状物,能起到调节体温的功能;常靠两足走路,也能用四足行走。棘龙是半水生动物,擅长捕鱼,是非洲特有的一种肉食性恐龙。</p> <p class="ql-block">河南西峡龙是在西峡盆地发现和命名的第一具恐龙,也是河南省发现的第一具伤齿龙类化石,西峡盆地发现的戈壁棱柱形蛋就是该类恐龙所产。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下颌的前端、以及零碎的前肢骨头,头颅骨有许多类似拜伦龙的特征,上颌有22颗牙齿。</p> <p class="ql-block">河南恐龙蛋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题的地下展馆,展馆全长236米,投资近1100万元,开挖土方3万多立方米。整个遗址共剥离出恐龙蛋化石1000多枚,由门厅、过厅、引洞、遗址一号洞、二号洞、天井、三号洞、疏散通道八个部分组成,真实地展现了恐龙蛋化石的原始埋藏状态。</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恐龙?恐龙属于爬行动物,许多恐龙都有体毛、且行动迅速,但许多大型蜥角类恐龙行动缓慢。根据骨盆的结构恐龙可分为两类 : 蜥臂目,主要包括植食性的蜥角类恐龙和肉食性的兽角类恐龙;鸟臂目,全是植食性恐龙。</p> <p class="ql-block">恐龙蛋的表面纹饰多种多样,有长形蛋类的脊状纹饰,大圆蛋类的紧密的瘤状纹饰,石笋蛋类的小瘤状纹饰等;也有许多恐龙蛋表面光滑无纹饰,如网形蛋类、树枝蛋类、蜂窝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等。现代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的蛋均无纹饰,因此还不清楚恐龙蛋纹饰的功能。</p><p class="ql-block">根据壳单元的排列方式,恐龙蛋壳组织结构可分为“似鸟蛋壳组织结构"和“网形蛋壳组织结构"。前者的蛋壳结构与鸟蛋相近,分为锥体层和柱状层,有的甚至具有表面晶体层,气孔为窄长的管道,代表性的种类包括长形蛋类和棱柱形蛋类(窃蛋龙蛋和伤齿龙蛋);后者的壳单元排列成网状,或者紧密排列成类似鸟蛋壳的结构,代表性的种类包括网形蛋类、树枝蛋类、蜂窝蛋类和石笋蛋类等,在现代爬行动物中没有与之类似的蛋壳结构。</p> <p class="ql-block">恐龙蛋的孵化主要靠太阳光能的温度,埋在地下的蛋可通过周围环境的温度帮助孵化,一些体形相对较小的恐龙,例如窃蛋龙类会选择地形较平坦,向阳无阴避风的地面上筑巢并孵化后代。从西峡等地的恐龙蛋化石分布来看,当地恐龙蛋的孵化率极低。</p><p class="ql-block">恐龙蛋化石的保护实际上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恐龙蛋化石蕴含着各种类型的信息,在地球发展演化、生物进化、生态环境与灾变事件等方面,都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为了保护恐龙蛋化石,中国在多处发现恐龙蛋的地方建立起保护区,对恐龙蛋进行科学严密的保护。河南西峡盆地大量恐龙蛋的发现,对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活动,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西峡的恐龙蛋化石,绝大部分是在白垩纪晚期的地层里发现的。在西峡县的多个乡镇均发现了恐龙蛋化石,最集中的埋藏地区在丹水、阳城、五里桥和回车四个乡镇。在西峡发现的恐龙蛋类型也多种多样,有长形蛋、圆形蛋和棱柱形蛋等。其中西峡巨形长形蛋个体长度40cm左右,稀有罕见,是西峡标志性的蛋化石。</p> <p class="ql-block">恐龙可能的产蛋方式:</p><p class="ql-block">椭圆形和圆形放射状移动产蛋方式:恐龙用爪在地面隆起一小堆圆形土或挖出一小浅圆坑,以此为中心,作圆周运动,产蛋一圈后,在上盖薄层砂土,移动位置向外,以同样方式产蛋。</p> <p class="ql-block">规律移动产蛋方式:恐龙用爪在地表挖一个类似长形、矩形或其他形态、深度不等的坑,接着就是基本有序的左右、上下移动,把蛋产在坑内,盖上一层泥砂土,并循环。</p> <p class="ql-block">天井剖面是三里庙恐龙蛋遗迹现场的一段白垩系沉积(马家村组),它属于已测红山水库------丹水剖面89层的一部分。现已确定西峡盆地至少存在17个产蛋层,此处出露的恐龙蛋位于最高产蛋层位。发掘现场发现恐龙蛋达1000多枚,恐龙蛋化石种类主要为:三里庙?树枝蛋和分叉?树枝蛋。供助发掘过程中修建的天井剖面,可以在局部范围内了解到恐龙蛋化石地层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甲龙,意为“坚硬的蜥蜴",休长8------10m,整个身体覆盖着结实的骨质甲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甶,尾巴上长满成排尖刺,尾梢呈骨棒状的骨锤,都是用于防御;它的脖子也很短,脑袋是宽宽的,四只腿都是短的,主要以地面上长的低低的植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萨尔塔龙是一种长脖子长尾巴的蜥角类恐龙,在蜥角类恐龙中相对较小,体长12m左右,背景覆盖着背甲,有助于自我保护,常生活在陆地上,偶尔也在水中游戏。萨尔塔龙的名称取自其化石产地阿根廷西北部的萨尔塔省。</p> <p class="ql-block">霸王龙,又叫雷克斯暴龙,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暴龙,体长一般12------15米,头大颈短,颌骨长,前肢短小,长度只有后肢的22%,后肢粗状,用于行走,它站起来身高超过两层楼高,仅仅头颅就达1.3m,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霸王龙可能是有记载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形的食肉类恐龙之一,也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p> <p class="ql-block">结节龙,属于甲龙亚目的一种,甲龙实际上分为两大类群,即甲龙类和结节龙类,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甲龙类恐龙是有骨锤的,结节类恐龙的尾部是没有骨锤的。结节龙体长4------6m,高1.8m,头部与身体覆满瘤状骨板,骨板小而密,很像坦克的履带;它的背拱起,身体滚圆,头部细小,四肢粗壮。</p> <p class="ql-block">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西峡分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恐龙蛋化石为核心展品的的综合性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3400万元,由河南省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中国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清华工艺美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装修展陈,于2003年10月动工,2006年6月竣工。展馆主要由展览大厅、恐龙纪元、仿声恐龙园、动感4D影院、达尔文实验室等组成,是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观赏的理想场所。馆内收藏了西峡境内出土的珍贵稀有的恐龙蛋化石和骨骼化石以及其他地方出土的恐龙蛋化石。</p> <p class="ql-block">中国西峡恐龙馆是一个大型的恐龙主题展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4月对外营业,是展示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世界级地质遗迹的窗口。展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由地球厅、海洋厅、生命演化厅、恐龙世界、发掘现场、互动参与厅、火山体验厅等部分组成,综合运用实物展示和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在现了恐龙时代的环境变迁,是您探寻生命起源,探究地球演变、探访恐龙奥秘、探索科学知识的神秘殿堂,也是您穿越时空、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神奇王国。</p> <p class="ql-block">地球生成后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它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发生着沧桑巨变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同时,深刻揭示了地球上生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强调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界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区,仿佛穿越回了亿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矗立在眼前,那庞大的身躯、尖锐的牙齿,无声的诉说着曾经的王者风范。这些化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得相对完好,每一块骨骼都仿佛在讲述着恐龙们在远古时代的辉煌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在科普馆里,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多媒体展示,我深入了解了恐龙的诞生、演化和灭绝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的恐龙蛋化石,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有的蛋化石表面丕能清晰地看到裂纹,仿佛下一秒就会有小恐龙破壳而出。讲解员详细地介绍着恐龙的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恐龙在茂密的森林中奔跑、捕食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我也来体验一下电动车的性能,嗯,果然不错。</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始建于元韩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占地40000余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80余间。建筑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堂、门房、屏门、二堂及两厢、夫子院、穿廊、三堂及两厢、东西花厅、东西库房和后花园,东辅线有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三班院、典史衙、县丞衙,西辅线有膳馆、监狱、吏舍、主薄衙等。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衙规制而建,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体现了古代地云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之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因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p><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的建筑大堂、二堂、三堂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建,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同时又受其地理位置和主持营造者、工部下派官员浙江人章炳焘的影响,融长江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享有“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座内乡衙,半部宫文化″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之一、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从恐龙遗迹园出来,用过午饭稍作休息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内乡县衙。这座古老的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宫署衙门之一,被誉为“天下笫一衙。一进县衙大门,那威严的仪门、肃穆的大堂,瞬间将我们带回了古代的宫场情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仪门上方的匾额庄严肃穆,仿佛在告诫着每一个进出的人要遵守规矩、秉持公正。</p> <p class="ql-block">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厅堂。大堂内,公案、刑具一应俱全,听着那些关于古代吏治、断案的故事,仿佛能看到身着官服的官员正严肃地审理案件,两侧的衙役们手持水火棍,气氛紧张而压抑。</p> <p class="ql-block">三班院系皂、壮、快三班衙役候差之所。皂班主内勤,负责站岗执勤,管理监狱等;壮班、快班主外勤,负责拘捕、侦缉。</p> <p class="ql-block">工房,掌管城池、衙署、仓库、桥梁、祀庙等工程营造。</p> <p class="ql-block">兵房,掌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民壮,武举考试,向上输送兵员,驿站、铺兵,城防、剿匪等。</p> <p class="ql-block">刑房,掌管刑狱案件,负责升堂筹备事宜、召集原被告到庭、堂讯笔录,勘验尸伤,拟写票稿,办理私法文书,收贮案件档案等事。</p> <p class="ql-block">吏房,掌管衙门内各机构办事人员的选用、补调、考勤、考核、褒奖等。</p> <p class="ql-block">户房,掌管民政、财政、赋税、户婚田土、征收纳粮、灾荒赈济等。</p> <p class="ql-block">礼房,掌管教育、学校、县试、礼仪、祭祀、教化、旌表、节庆等。</p> <p class="ql-block">县丞衙,县丞办理公务和起居之所。县丞为八品官,分管一县粮马、征税、户藉、巡捕等事,并典领文书及仓狱。</p> <p class="ql-block">夫子院,刑名、钱谷师爷办公和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三堂,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一些不变公开案件也在此审理。</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的建筑布局严谨,功能分区明确,从知县办公的正堂到家属居住的内宅,每一处都体现着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在县衙的花园里,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为这些严肃的官署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