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论匾额引领中国文化自信<br>一、引言<br>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河中,匾额文化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更在承载历史、传承道德、融合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匾额文化,发挥其引领文化自信的作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r>二、匾额文化概述<br>匾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种优秀文化形式。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孕育于先秦时期,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有确切记载最早出现匾额的时间为汉高祖六年,当时萧何题写了“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此后,题匾挂匾之风从官方逐渐普及至民间,其应用范围涵盖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被史家誉为“门眉上家国,梁柱间文脉”。民国文献中“城乡无处不匾、居家无室不匾”的描述,便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写照。<br>值得一提的是,匾额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国国内,它还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韩国、日本的许多名胜古迹上,不乏以汉字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成为了华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展显了华夏风采。<br>三、匾额引领文化自信的体现<br>(一)承载历史记忆<br>匾额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符号,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故事。以清代紫禁城乾清宫正殿高悬的“正大光明”匾为例,此匾为顺治皇帝御笔亲书,当时皇帝传位的诏书就藏于其后。此外,有关匾额的历史佳话在乡里广泛传颂,这些匾额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如太原市的“华泰厚”,“六味斋”等。通过对匾额所承载历史信息的了解,人们增强了对本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br>(二)传承道德观念<br>优秀匾额的文字内容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人文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紧密相连,持续散发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正能量。匾额文化还担负着民间旌表的特殊使命,文献中常见匾文表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等行为。有些匾额镶于牌坊,屹立于通衢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一方百姓引以为荣之物。匾额内容作为中华道德的具象载体,将中华美德、古训名言通过匾文书写的形式带入千家万户,承担着传续道德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从而坚定对本民族道德观念的自信。<br>(三)融合多种艺术<br>匾额集书法、雕刻、漆艺与装饰艺术于一体,各种艺术形式在匾额上得以融会贯通。其中,书法艺术在匾额文化中最为凸显。富含人文意蕴的嘉言古训通过正大气象的书法展现出来,观者在仰视匾额的过程中体悟庄重,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被传统美德所感染。不同内容的匾额通过不同风格的书法进行展现,观赏匾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品读书法。一块匾额的制作,从选题到书写,从雕刻到装饰,参与者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这种艺术的融合与传承,展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水平,让人们为自己民族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进而提升文化自信。<br>四、匾额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br>由于历史原因,匾额文化的发展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现代人对于匾额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匾额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缺乏深层认同。不会读匾、看不懂匾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各种尴尬事件出现。缺少了匾额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显得不完整或者名不符实,城市中到处充斥的电脑字体让城市变得单调乏味。城市同质化、艺术低俗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匾额文化的流失。<br>此外,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中,匾额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人对匾额文化的传承要么完全局限于历史上的思维定势,因循守旧;要么为了创新而不守规矩随意创造,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利于匾额文化的健康发展。<br>五、发挥匾额引领文化自信作用的建议<br>(一)增强传承责任意识<br>政府方面,文旅工商部门在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商业网络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匾额的应用推广;教育和宣传部门在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时应为匾额文化的普及提供条件。社会方面,工商企业在营造企业文化时要注重添加匾额因素;社区和家庭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也可尝试应用匾额。各方协调联动,通过匾额丰富城市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打造匾额名片。<br>(二)创作优秀书法作品<br>呼吁有一定水平和资质的书法家为社会和人民创作出雅俗共赏、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以适应匾额文化发展的需要。因为书法是匾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匾额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br>(三)建立传承发展协会<br>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匾额文化的有序发展。可以号召有关匾额文化的各方面学者和艺术家,围绕匾额创作过程的一系列环节开展研讨会和工作坊,挖掘匾额文化的历史资源、开发匾额文化的现实价值、丰富匾额文化的成果形式。努力把匾额文化打造成为城市名片,让匾额应用形成风尚,进而营造一个有关匾额的文化圈、艺术圈、产业圈,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进路中寻求匾额文化的新生。<br>六、结论<br>匾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历史记忆、传承道德观念、融合多种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够有效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然而,当前匾额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大众认知不足、传承方式不当等。通过增强传承责任意识、创作优秀书法作品、建立传承发展协会等建议的实施,有望推动匾额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引领文化自信的作用。<br>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匾额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承和创新方式,让匾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匾额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