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休宁五城有座颜公山,《新安志》记载:“高五十仞,周三十八里,上有湖广五亩,中多鲤鱼,昔有颜公隐此山,一旦乘风去,岁若旱祷辄应。”</p> <p class="ql-block"> 从上岩溪村沿着石板山道,一路经过天犁沟、五里亭、七里亭、牛栏门、十里亭、换衣亭等,大约十五里便到了全真庵遗址。四周山峦如五女拜寿般侍立,依山势风水名为“五岳朝天”。</p> <p class="ql-block"> 全真庵遗址上有一块硕大的石碑,便是《颜公山记》碑,前些年还有人见过刻有“颜公山记”四个大字,并且有勾边花纹都清晰可见,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被日晒雨淋,正文小字剥蚀了。石碑正面朝下倒覆于草丛之中,长210厘米、宽90厘米、厚15厘米,我曾试图去翻动它,以求见其中的文字,石碑却纹丝未动,估计非四五个壮汉不能为。唯一找到的是一块“大清乾隆九年”所立的“先师祖正传和尚”的墓碑。遗址内到处是砖块瓦砾、大小不一的石板、形状各异的础磉,还有八角方正的旗杆礅,小巧精致的莲花座以及残存的挡土石墙等等,足见当年全真庵的规模与气势。</p> <p class="ql-block"> 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旁,见一座五米多长、一米半宽的水池,便是县志中刻画的清浊池,中间还有两石板相隔,古时候一池中水清澈,名清池,也叫圣池,另一池水浑浊,名浊池,也叫龙池。圣、龙池相连却一清一浊,同地异色,四时不涸不溢;传说每三五年间,池内忽涌白浪,高一二尺,少顷即干,被称洗殿水,人喝了池中水后能治百病。</p> <p class="ql-block"> 县志中还记载全真庵附近有棵五谷树,传说这株五谷树是长老洪静大师特从四川峨眉山移植来的,周边百姓据此安排耕种农事,被称作神树。也许它早已枯朽,也许还淹没在这颜公山的满目苍翠之中,可惜我们同行者中均没人认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 颜公山由于神灵和自然的造化,自公元1130年有浮屠人慧园大师在此建全真庵修行传道,庵内有世尊一座,高不盈尺,铜身金装古雅,类吴道子所作,山民呼为金佛。鼎盛时期,香火极为旺盛,僧侣多达600多人。明初朱升登临颜公山,留下不朽诗章:“咫尺九天低日月,分明千里俯山川;颜公登踏只如此,空悔尘中六十年。”传说许国大学士明万历年间一次性捐银5000两给全真庵以资修缮,特别是明时任过江西按察司清军驿传道副使、休宁隆阜的范涞,因遭其朋党嫉恨被劾,蒙调家居后,隐居颜公山全真庵,修撰《休宁范氏族谱》。这些传说史实,更让颜公山锦上添花,名声大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