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288220</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坐落于贵阳市花溪区,身处一个壮观的喀斯特盆地之中,四周山峰层峦叠嶂,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 古镇因镇旁有一座呈青灰色的狮子山而得名,故称为“青岩”。古镇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砌墙、石铺路、石筑桥,因此又被誉为“石头城”。</p><p class="ql-block"> 古镇历史悠久,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军事要塞,至今已有逾六百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古城墙及茶马古道青岩段等历史遗迹。古镇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承载着重要的军事历史意义,被誉为贵阳的“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清晨,古镇尚未从夜的温柔怀抱中苏醒,而我已披一身晨曦登上古镇城墙之巅,静候东方日岀。少顷,旭日东升,晨曦中的古镇渐渐地清晰起来。站在城墙上远眺,整个青岩古镇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六百年的风雨,六百年的沧桑,造就了这座独具魅力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的砖石在晨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那些曾经的风雨与战火。触摸着城墙,指尖传来的凉意,似乎能穿透岁月的尘埃,感受到那份古老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沐浴在曙光中的定广门,如同一道金色的屏障,横亘在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庄重。城门上,那炮、那楼、那旌旗都透露着不屈的意志,诉说着一段段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携着晨光,从古镇的南城门楼上下来,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步入镇内,开启了我的青岩古镇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镇数十步,迎面而至的是一座十分精美的牌坊。牌坊正式名称为赵理伦百岁坊,是为了纪念清末状元赵以炯的曾祖父理伦公百岁时所立。理伦公生前是青岩的首富,因其乐善好施、经营有方而闻名。他在百岁时,清道光帝下旨建坊以示庆贺。↓</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清晨尤为美丽,当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那些古老的建筑和石板路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缕金黄色的光线温柔地洒落在古镇的街上,街上行人稀落,小巷蜿蜒而幽静,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静谧而祥和,一切都安静得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古镇静谧而安详,古镇还在睡梦中未曾醒来。此刻的街道上没有人群的喧闹,独自漫步在老街巷弄里,感受这份难得的清幽。↓</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临街的铺面,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着青瓦,门前挂着招牌、幌子,从前在客栈门前还悬挂“鸡鸣早看天,未晚早投宿”的灯笼。↓</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镇迎来了第一批游人,游人的到来,让沉睡的青岩在清晨的阳光和市井烟火中逐渐苏醒过来,沿街的商铺纷纷打开店门,又开启新一天的烟火味道。↓</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老街上,临街餐馆一个接着一个,各家招牌上都挂着“特色卤猪脚”。一只只酱红色的猪蹄浸泡在门前的大卤锅中,卤香味满街飘散,仿若走进“猪脚王国”。↓</p> <p class="ql-block"> 青岩的玫瑰糖也是当地传统名点之一。玫瑰糖鲜香酥脆,味道回味无穷。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眼下以黄记玫瑰糖最为岀名。↓</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种民族的文化元素。这里的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和木材建造的,屋顶上覆盖着青瓦,显得格外古朴。↓</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融合了西洋元素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在文化交融方面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石头文化尤为突出,古镇以石为墙、以石为路、以石为桥,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镇里的道路、房子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岩石不同于泥墙,历经数百年仍然坚如磐石。↓</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青石,这些石头被广泛用于建筑,给古镇增添了一种古朴的质感。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脚下传来的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 背街:背街是古镇内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由青石板铺成,经过几百年的冲刷和磨砺,光可鉴人,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和神秘感。背街位于南街与西街之间,是电影《寻枪》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背街的两侧是由层层片石砌成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这里的石巷经历了无数次的整修重建,但仍保留了独特的古韵和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状元街:状元街因赵以炯而得名。赵以炯是贵州第一位文状元,于1886年中状元,结束了云贵两省五百年来没有文状元的历史。赵以炯的故居位于青岩古镇北门下院街,当地人习惯将这条巷子称为状元街。↓</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状元街一号,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p> <p class="ql-block"> 張公馆: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是青岩典型民居。该建筑地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张公馆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公馆文化。↓</p> <p class="ql-block"> 四川会馆:四川会馆(又称“川主庙”)是明清时期由四川移民建立的同乡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兼具历史价值与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 赵公专祠:赵公专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之专祠。↓</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字藏塔:字藏塔又称惜字塔,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塔高8米,呈六角形,塔顶有三球重叠,以迭涩檐分作7层。最底层有一孔是昔日人们焚烧字纸的地方,古人认为废弃的书纸不可乱扔,需统一烧掉,故而,字藏塔承载着当地人对文化的敬重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不仅是一处历史的遗迹,更是中国文化包容性的生动写照。这里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等多种宗教和谐共存,不同信仰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青岩古镇北明清街终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是青岩古镇中最大的寺庙,寺庙为三进四合大院,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建筑规模恢弘、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慈云寺: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 万寿宫: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古镇西街3号,由江西客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最初为江西移民集资建造的八家祠堂,嘉庆年间改为道观,是古镇历史变迁中的信仰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 青岩天主教堂:教堂位于青岩古镇的西门附近,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这座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它见证了19世纪中叶中国教会与地方村民的冲突,以及清政府在外交压力下的妥协与赔偿。教堂的存在为青岩古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1856年,法国传教士胡傅理选址姚家关修建了贵州第一所天主教大修院,并于1859年建成。然而,1861年发生的“青岩教案”导致大修院被烧毁,随后在1867年,教会重新选址修建了现在的青岩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做为一座明清两代的军事重镇,古镇拥有完整的城墙和雄伟的城门,城墙上还设有精巧的垛口和炮台,彰显着其昔日的军事威严。古镇的四个城门——东、南、西、北,其中北门和南门尤为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南城门:南城门又叫定广门,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由总兵班应寿扩修青岩城时所建。南城门的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式顶木建筑,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和炮台,远看甚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北城门: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年),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班麟贵之子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是青岩古镇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如今的青岩古镇随着屯戍的鼓角远逝,已卸下军事重任,退出了历史舞台。唯有这历代修筑的古城墙,身披百年褶皱,独自向游人叙述着那旧时的一幕幕壮烈征战史。回望来路,一笑沧桑似梦。↓</p> <p class="ql-block">图片: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编辑:宋老头</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