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与惠山古寺相邻。这是临近惠山寺的侧门,门檐下“寄畅园”三字是乾隆御笔。 寄畅园始建于明嘉靖初年,是无锡最著名的江南园林。巧妙地借景惠山、锡山,并引“二泉”水入园作水景,园内池塘中可见到远处锡山上龙光塔的倒影。 寄畅园灵秀之中见大气,它以山为背景,以池为前景,整个园林显示出一股暗潮涌动的气势。 园中的池称“锦汇漪”,二泉是它的源头,泉水经“八音涧”注入池内。 锦汇漪占地三亩有余,约占全园面积五分之一,南北狭长,波光潋滟,形成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整个寄畅园的风景都是围绕着锦汇漪这一池流水而展开的。 锦汇漪东面是临水亭廊。 锦汇漪的北边水面上筑有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名为“七星桥”。 向南可以远眺秀丽的锡山和山顶的龙光塔。 从“锦汇漪”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 郁盘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圆台取名“郁盘”,亭也就叫“郁盘亭”了。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 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涌碧轩。 二泉书院创建于1516年,创始人邵宝(1460-1527年)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不畏权势,仗义直言,因触逆权臣,被贬还乡后,在惠山创建了二泉书院。《二泉书院》匾额,是邵宝后代、清代邵涵初篆书。 二进为君子堂。 <div><br></div> 三进为邵宝纪念堂。 正堂立有邵宝塑像,上挂《真士夫》匾额。“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正是邵宝为后人崇敬之所在。 “拜石亭”乃邵宝读《周易》之处,他曾于此写下《点易台铭》刻于石碑。该石碑长期埋于土中,近年出土后重置亭中。此碑为明式四面碑,正面为“点易台”三个大字,另外三面为邵宝行草书《点易台铭》。 “含贞斋”为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位于“秉礼堂”后面。门外抱柱上有一联:“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取为“含贞斋”。 斋内《含贞斋》匾额为无锡书法家刘铁平书。匾下悬漆画《明寄畅园全图》,两侧抱柱联为“池含林采明于缬,山露苔华媚若钿”,由钱南周撰、王汝霖书。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 寄畅园依山而建,园内惠山基石上高耸着叠石假山,假山掩隐之中有山涧可以通行。 八音涧的山坡上于1981年复建了“梅亭”,黛瓦粉墙,典雅大方。 梅亭石柱上有一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史克方所书。梅亭是寄畅园的制高点,立于亭间可将寄畅园景致一览无遗。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堂名源于“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树”可解为“木”,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堂内《嘉树堂》匾额是书法家王能父(1915-1998年)所书。堂上抱柱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是李铁映所书。 园中共有200多方《寄畅园法帖》,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等墙壁上。 后花园中有一座小御碑亭。 亭中立有乾隆御碑一块。 这是园内最高的古建筑“凌虚阁”。凌虚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屡毁屡建,现在的凌虚阁是2000年重建的。 阁上悬两块横匾,上匾《凌虚阁》,是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1924-2004年)所书,下匾《江南胜迹》,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907-2000年)所题。 卧云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 《卧云堂》门前匾额由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所书。 堂中匾额《山色溪光》为康熙皇帝御题。据说,这里曾是康熙、乾隆来寄畅园时的接待处。 寄畅园在明嘉靖初年名为“凤谷行窝”,园内主建筑门前现仍挂有朱屺瞻(1892-1996年)所书的《凤谷行窝》匾额。两侧抱柱联为“杂树垂荫,云淡烟轻;风泽清畅,气爽节和”,乃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撰,由书法家高石农(1916-1988年)篆书。<br> “凤谷行窝”内悬《松风水月》匾额,古意雅致,厅堂内的摆设为清代风格。 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西门为“碍月” 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凤谷行窝前的天井西墙上有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摐”。 穿过“碍月”门就是“秉礼堂”庭院。 院中有假山池塘,弯弯曲曲的长廊一直延伸到寄畅园的后花园。 院中有厅堂、回廊、水池、湖石和花木,营造出色彩多样、层次丰富的园中之园。 “秉礼堂”古朴典雅,是为纪念关羽而建。传说关羽被曹操软禁后,曹操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这是寄畅园大门。 大门外街道两侧遍布杜鹃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THE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