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声嘹亮】藏在书页里的温柔

聂拥军

写人,是作文里最温暖的修行。那些在记忆里闪光的人,总带着独特的温度与棱角,等待我们用文字为他们注入生命。当我们试图在纸上重现某个身影时,关键不在于堆砌华丽辞藻,而在于捕捉那些让人物 “立得住、走出来” 的鲜活细节。<div><br></div><div> 当我们学会像摄像机般观察生活,用放大镜捕捉细节,用真心感受人物的温度,那些藏在记忆里的人便会沿着笔尖走出来,带着属于他们的呼吸与情感,在文字里永远鲜活。毕竟,最好的写人作文,从来不是 “塑造”,而是 “遇见”—— 遇见那些曾温暖过我们的人,并用文字让这份温暖永远流传。<br></div><div><br></div><div> 本期,让我们跟随杨铱苒、唐安然、信诺丞三位同学的笔触,看他们他们最熟悉的人是谁吧。</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藏在书页里的温柔</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滨河学校 四(3)班 杨铱苒</div><div><br></div><div> 那次争吵后,我才发现妈妈严厉的外壳下,藏着一片柔软的爱意。<br><br></div><div> 那天数学单元测试卷发下来,鲜红的86分刺痛了我的眼睛。回到家,妈妈盯着试卷,眉头拧成了疙瘩:“错题订正了吗?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攥着衣角,委屈地顶嘴:“你就知道批评我!”她突然提高了音量:“现在不严格要求,以后怎么办?”我气得冲进房间,重重摔上了门。<br><br></div><div> 深夜,我被客厅传来的翻书声惊醒。透过门缝,我看见妈妈戴着眼镜,正在整理学习资料。茶几上摆着一摞崭新的书:《小学生应用题大全》《数学思维训练 100 例》,还有几本英语绘本边角都被翻卷了边。妈妈轻轻翻着书页,不时在便利贴上写写画画,旁边还放着手机——屏幕上是学习视频。我注意到她手机壳还是三年前的款式,边角磨得发白。<br><br></div><div> 我突然想起,上周她取消了和闺蜜的下午茶聚会,说要陪我复习;想起她曾经最爱的瑜伽课,课表上已经很久没有她的签到记录;还有她床头那本翻开的《妈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书页间夹着给我列的学习计划便签……原来那些严厉的批评,那些“逼”我学习的时刻,都藏着她最深的爱——她舍弃了自己的休闲时光,舍弃了精致打扮的机会,甚至舍弃了难得的放松时刻,只为了给我更贴心的陪伴。<br><br></div><div> 第二天清晨,书桌上多了一杯温热的牛奶和一张便利贴,妈妈工整的字迹写着:“再难的题,我们一起慢慢攻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我这才明白,妈妈的爱从来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把所有的温柔,都藏进了为我查阅资料的深夜里。原来,妈妈的爱就像她为我准备的那些书页,看似普通,却每一页都写满了关怀与期待。</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金牌守门员</font></h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滨河学校 六(2)班 唐安然</div><div><br></div> 每周的足球社团活动时间,我都会见到对面的守门员。每一次的社团比赛,我们总是被分到两个不同的队伍里,我进攻,他防守,使得我们在球场上总是对手,而不是队友。<br><br></div><div> 他自称“金牌守门员”,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对方球员不在极近的距离上单刀直入,那么他几乎都能守住阵地。有一次,我带球冲到了门前不远的地方大脚射门,只见他目光坚定,紧紧地盯着来球方向,脚下生根,稳稳地与大地融为一体。当球从我脚下闪电飞出时,他好像会瞬移一般,顶着球的轨迹就把球踢飞了出去,紧接着我又补射了一次,他又一次把球扑了出来。当我还想再补射时,他的队友们已经回防,聚拢在我预期的弹道上,没法再进球了。他高超的守门技能为队友回防赢得了时间,为球队守住了比分。<br><br></div><div> 我们队的守门员在发球时总喜欢开大脚,往往我们队友还没碰到球,球就直接飞到对方门前了。但他不,每次他成功接到球,并不着急自己开大脚踢回去,而是传给身边赶来防守的队友,让队友去带球、冲锋、射门。因为由中锋、前锋去运球,比守门员开大脚进球的几率高太多了。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善于团队协作,不爱争功。<br><br></div><div> 我们俩在球场上是对手,我多次攻破他防守的球门,他也多次击败我的进攻,有一次我还不小心踢伤了他,但他始终保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从不计较在赛场上的得失和不愉快,在赛场下仍然愿意和我交朋友。这应该就是《论语》中“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君子风范吧!</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遇见聂老师</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滨河学校 五(1)班 信诺丞</div><div><br></div><div> 三年级时,我加入学校小记者团,遇见了让我写作开窍的聂老师。他有个圆滚滚的肚子,笑起来像个会移动的棉花糖,说话总带着股子说书人的劲儿,连批评人都像在讲单口相声。<br><br></div><div> 那次任务,我抓耳挠腮憋出三百字,苦着脸蹭进办公室。他正端着保温杯慢悠悠踱步,见我来了,突然一拍我的肚子:“就写你减肥这事儿啊!”我当场愣住——减肥?这算什么题材?<br><br></div><div> 聂老师拽着我往沙发上一坐,保温杯往桌上一墩,杯盖 “当啷”一声蹦起来。他神秘兮兮地凑近,“你瞧啊,每天晨跑时你呼哧呼哧喘气,像只被追着啄的小鸭子,头发丝儿都能甩出水珠子;中午对着芹菜挑三拣四,筷子在菜盘里跳踢踏舞,转头却抱着可乐吨吨灌,跟个偷喝岩浆的小火龙似的;晚上躲在被窝里啃薯片,包装袋响得跟放鞭炮似的……” 他边说边比划,一会儿叉腰模仿我跑步时摇晃的样子,一会儿捏着筷子扮挑食,逗得我“噗嗤”笑出声。<br><br></div><div> “把这些零碎事儿串起来,比那些假大空的话有意思一百倍!”聂老师给我上了节“私教课”。<br><br></div><div> 后来我照着他的法子写偷吃薯片被妈妈抓包的场景:“包装袋刚裂开条缝,卧室门‘咔嗒’一声响,我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像只被按了暂停键的蟑螂,薯片渣还粘在嘴角,跟长了白胡子似的。”聂老师看了笑得拍大腿,在文末画了个大笑脸,旁边批注:“活灵活现!下次把蟑螂换成仓鼠,更可爱些。”<br><br></div><div> 跟着聂老师学写作的日子,就像在玩一场永远不腻的寻宝游戏。原来最好的写作课,从来不在课本里,而在那个会变魔术的胖子老师的眼睛里,在他装满生活碎片的“秘籍” 本里,更在他带着温度的幽默与耐心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