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据邵氏宗谱记载,在明代万历七年即1579年先祖就己迁居邑西巨镇奔牛了,祖先在奔牛400多年间,开店,置田,酿酒办糟坊,到父亲邵山涛这一辈己成为奔牛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邵家有着奔牛半条街的美誉,所酿美酒清初诗人吴梅春在作园园曲中就有: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的美言。家父邵山涛(1890-1975)继承祖产糟坊,他平素乐意慷慨助人而深得人心,深受民国政府器重,民国十六年废安西乡董事/会(奔牛镇属武进安西乡)立安西乡行政局时由商人一跃成为地方上的政界人士,先后任安西乡行政局长,农政区区长,奔牛镇镇长,江苏农民银行奔牛办事处主任,武丹联防会主任,奔牛商会会长,奔牛树人中学董事会主席,武进县公款公产主计员等。刘国钧在奔牛经商十四年离不开父亲的支持而成为好友,刘国鈞曾与父亲商议准备在奔牛镇西建一个大型纱厂,后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办成,刘国钧曾大力支持家父创办奔牛树人中学,和奔牛老公园。家父从不追名逐利,一生都扑在公益事业上,本着为百姓做实事的情怀做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斥资筹办奔牛救火会,农民银行,禁烟禁毒所,他对培养人材颇为关心,亲人创办了奔牛树人中学,为了地方百姓有个公园,集资创办了奔牛老公园和武进县图书館,他曾在1931年在上级命令下招集民工,任开浚大运河和孟河两河奔牛工程段主任,1928年在省交通厅和武进县长章列的命令下招民工配合国军三师共筑镇澄公路奔牛段,解放后家父任武进县第一第二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武进中苏友协会员,1952参加武进县庆祝国庆筹备会,送儿参军我们成了光荣人家。因时间久远,时间可能有些出入,只能凭记忆和家父日记来简述他所做的公益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创办奔牛救火会:奔牛古镇历次都经过战争的兵燹,家家都在废虚上一次次地重建家园,所彻的沿街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带木质阁楼的房屋,稍不注意极易引起火灾,民国15年奔牛镇商会改选父亲任商会主任,父亲募集资金去上海购置了两部救火洋龙,以及全套的救火工具,成立奔牛救火会,家父任会长,救火队员从商户中选择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壮年担任,订立了简章和消防制度,会址设在水陆交通和取水都很方便的临街大运河处。救火队员是义务的不取分文报酬,家父常组织救火队员进行演练,如遇商户失火第一要紧的是,值班救火队员紧急敲响救火铜锣,锣声震天响很是急促,救火队员听到锣声立刻奔赴设在街上的两处救火会,队员们推动洋龙,带上装备急奔火场,失火处的近邻也会拿着面盆,木桶等加入救火队伍,灭火结束后要轻敲三下回声锣,再把救火设备推回各自的救火会,并及时修整晾晒以备下次再用。为了防止特大火灾,遇到奔牛两个救火会都难以扑灭的大火灾时,家父联系了常州救火会进行合作,成立了常州奔牛联合救火会。从此再也没发生过以前奔牛乾丰泰钱庄失火烧死七人的悲惨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创办江苏农民银行奔牛办事处:奔牛是水陆交通的重要码头,三里长街的商店一家连着一家,与这配套的钱庄也很多,有句俗语叫坐着借债,跪着索债,但也有个别无良心者用伪造的地契作贷款抵押,等借款一到,人便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了,所以钱庄都雇用跑街人,他们5天或10天就向借贷人索取利息,有的钱庄还放印子钱索取高利息。家父为了整冶这种乱象,决定创办银行他联系了江苏农民银行得到了允许,家父在中街府庙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的地方全资开办了武进乡镇第一家私人银行,名为江苏农民银行奔牛办事处,借贷利息要远低于钱庄,并且还进行粮食储押,经营质押业务。解放后钱庄的历史告终,江苏农民银行奔牛办事处有新政府接收,改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奔牛办事处,现遗址还在并在运河边挂有匾额来介绍此银行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开浚大运河孟河两河奔牛段工程处主任:奔牛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两河串镇而过也给奔牛带来了繁荣,但由于河道狭窄,长江的泥沙常常淤堵航道,历朝历代都要多次开浚,1931年初春武进县长吴德耀任命家父为疏浚大运河,孟河两河奔牛段的分局长,两河共招六千名民工,经费有武进县出资,大运河疏浚奔牛段是奔牛至连江桥,疏浚工程较为顺利。疏浚孟河也分为四段分别是奔牛,罗市湾,石桥,小河,疏浚不久遇到春水早发,大水从石桥段倒灌进未完工的孟河全境,疏浚总工程师荘敬宣布暂时仃工,不久孟河全境也疏浚完工。审计各段帳目时发现小河段的四联单的骑缝章系伪造,有贪污工程款迹象,这时武进县长候厚宗,召集各工程分局长开会,派人核查各段帳目,发现小河段四联单是伪造,过后将小河段分局长王季康和会计朱蕴山逮捕法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2年成立禁烟,禁赌,禁娼协会:民国时期奔牛是常州西乡巨镇,交通发达商铺林立。但黄赌毒盛行,三里长街有商住旅館6家房间总数有2百多间,当时有许多妇女生活因所迫,来镇上找工作,来到客栈被老板逼良为娼,奔牛的淫风可谓盛矣。镇上的赌博也是盛行,赌博主要在茶館店进行,全镇有大小茶館20多家,堪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赌博种类也五化八门有麻将,牌九,扑克等,下的赌注还相当大,赌徒们通宵达旦地赌,都想一夜之间能发横财,但最后都输个精光。为了翻本就去借高利贷或把家中值钱的东西去典当后继续赌,那时穷人赌,富人赌,男人赌,女人赌真是十人九赌呀!赌风吹遍了整个古镇。繁华的奔牛古镇有大小烟館63家,全镇吸鸦片的烟民要占到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镇上烟民随处可见,三人行必有瘾君子,烟鬼们个个脸色灰暗,双颊深陷,瘦骨嶙峋,眼神呆滞,形同鬼魅,烟瘾上来床上打滚地上打滚,烟鬼们燃尽了自己的田地房产商店,使其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父面对镇上的黄赌毒决定成立禁烟,禁赌,禁娼协会,协会成立后先发布告示,然后再联系武进县警察局长周道南,派警员来镇上封关烟館,去除娼妓,赌館,并日夜巡查将查获的鸦片,烟枪,烟灯,集中在奔牛中街后的灵官庙围墙内分三次当众焚燬。家父也得罪了许多开烟館之人,断了他们的财路,有个开烟館的人半夜起来用纸张浸上煤油点燃后,塞进邵公记沿街的店面房内,辛有邻居半夜起来小便看见火光,他用力撞开排门在火势将要蔓延之际,将火扑灭才未造成大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创建奔牛树人中学:筹建中学从32年就开始了,当时家父看到奔牛古镇教育落后,镇上只有几所小学,小学毕业后要上中学必须去常州,苏州等地多有不便,早就想创办一所中学,经过与镇上大户和旅外教师商议后,大家一致同意马上筹款建一所当地的中学,并成立了校董事会,筹款1千大洋的为校董事,父亲筹1万大洋大家公推家父为校董亊会主席。旅外教师有淅江大学教授朱福炘,复旦大学教师姚祖训,以及本地临平小学校长张孝庭,以及本镇大户共15人,筹建中学也得到武进县教育会长薛迪功和省党部书记王振先的大力支持。建中学有家父亲自操作,首先要选个清靜之地,家父看中了镇西能仁寺有一大片寺田是个理想的办学场所,当时能仁寺主持不肯,他还去镇江的中国佛教协会江苏分会告状,江苏分会的支持和秘书赶来奔牛能仁寺对父亲宣布说:侵占寺产按律要处三年徒刑,家父不惧势力与他们讲明办中学的重要性,后又请天宁寺方丈下来共同商议后,最后高价买下寺田,再利用能仁寺旁的节孝祠堂12间房子,填没了西庙沟建了十间校舍,聘用高学历的教师6人,招收了一个班。又去省教育厅备案注册,教育厅规定私立学校不能用地方名,只能把原先定好的校名私立奔牛初级中学改名为私立武进树人中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办学第二年名声大振,附近乡镇的子弟都要来奔牛上中学,要扩招校舍己不够,再叫其董事出资也不是办法,家父就去常州找事业己很发达的好友刘国钧商议,要求他资助办学,刘国钧在奔牛14年经商曾得到家父的大力支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好友为公益事业办中学当鼎力相助,当即支援1万5千大洋,父亲增设刘国为校董事会名誉主席,回来后又增建了10间校舍,以及仪器室,图书室,厨房和整修运动操场等,并设立助学金并补助贫苦学生。抗战爆发后树人中学仃学两年,后罗溪中学併入树人中学改名为丽江中学,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一家人逃难重庆回来后,接收丽江中学并重新改名私立奔牛树人中学,1956年政府接收私立树人中学并增设了高中部,并改名为奔牛中学。现己改名为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成为知名的中学,现己在运河南岸建起了新的省奔中,旧的奔牛中学己变成奔牛航空技术学校。为纪念家父创办奔牛中学之恩,旧学校有家父名字命名的山涛图书館,山涛教学楼,和3个主要创办人的铜像。新的省奔中也有家父的塑像和山涛教学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创办奔牛公园: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全家从逃难的重庆回到家乡奔牛,看到家乡这样一个大镇却沒有一座公园,家父热爱故土热爱公益亊业的初心不改,他与商会和大户商议后决定开始筹建奔牛公园,范是出资多的都在筹建公园的功德牌上石刻上名字,父亲出资最多功德牌上名字第一位。首先父亲把镇上的公产田与公园内的田主进行更換,公园东起老孟河,西至姚家弄后的北大路,南到浦沟,北靠镇澄公路。先.是平地开河,利用天然地形来布置,东边靠孟河有一土山,山高3丈在山坡上遍植梅树,山顶处和公路旁各设石台石凳,供游人坐憩,土山下筑有篮球场周围遍植棕榈,平地开挖的小河上南北各架有木桥,北边的平桥染成朱色叫红桥,桥头栽上葡萄它攀悬在桥顶的架子上,南边呈三湾的叫曲桥,小河两岸栽滿西湖柳和夹竹桃,小河中有金魚,小河西端是连着蒔滿荷花的池塘,塘边有草亭。在公园西侧建有一西式洋房共五间,周围有观景廊道,洋房内设奔牛文化站内供各种图书,画报,书刊,1956年武进县文化局看中了奔牛文化站,把它建成了武进图书館。对着图书館的浦沟边建有高大却古色古香的六角涉圮亭,在公园中有许多用冬青树围成的花埔内种四季花卉,公园内树木参天郁郁䓤䓤,走在砖铺小路上是鸟语花香蝉鸣虫唱,人在画中。武进图书館1960年迁去了湖塘,图书館旁的功德碑己不知去向,现浦沟填没,老公园建起了民房变成了奔牛公园新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处理打死伤兵事件:1949年解放军己取得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国民党残兵败将退守到长江南岸,此时部份败退下来的伤兵在奔牛镇西的能仁寺,和镇东的三里庵建有伤兵医院,共有伤兵一百多人,他们常在街上游逛,以荣军自居耀武扬威,对镇上商户无端挑衅和敲诈,连镇上维护商户利益的保安队也不放在眼里。这些伤兵买东西常不付款,商户见到伤兵视如虎狼,镇上保安队见这些伤兵在自己的地盘上横行霸道很有怨气。1949年1月30号是农历大年初二,许多商号还没营业。东街卖日用品的恒泰祥小店却开门营业了,这时一行数个伤兵去恒泰祥买牙膏,新年新岁的不肯付钱而发生口角,还要动手打店主,在他隔壁的镇公所值班保安闻声前去观望和劝阻,伤兵反而要拿枪动武,这时住镇公所的保安队长兼镇长的叶沛霖,听到回队保安员的诉说后大为光火,叶沛霖本是国军新六军少校团长,脾气爆回奔牛后任奔牛镇长和保安队长。他平时对伤兵就有怨气此时他一触即发,他立即集合队员架设机枪,对准镇公所大门。此时伤兵还在吵闹着还要对刚才劝阻的保安队员算帳,见伤兵来者不善叶沛霖下令对伤兵开火,霎时枪声大作当场击毙伤兵3人,其佘伤兵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叶为防伤兵集积后来报复,命令保安队从镇公所后门撤走,刚出后门又见一部份伤兵自东边而来,其实这些伤兵是刚从东街浴室洗澡刚出来,叶以为是伤兵报复来了,先下手为強又是一陈枪弹射出,又击毙伤兵2人。这一会儿共击毙伤兵5人。伤兵医院的团长知道后表示要血洗奔牛镇,奔牛全镇处于极度危险中。家父知道后找到叶沛霖说他们虽是伤兵但人多,他们手中武器可不是烧火棍,为避免伤兵血拚,你带保安队去我家祖田的沿贤村上,那儿有两间看坟人的茅屋你们暂时去那儿躲一躲,伤兵亊件我来处理,家人知道后不让家父去能仁寺与伤兵团长谈判,说有生命危险。家父为避伤兵血洗奔牛镇,不顾个人安危就去了能仁寺伤兵医院与团长谈判,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次讨价还价在农历2月初3终于谈成,对死亡伤兵给予优厚抚恤金,对死者予以厚殓各备大寿材一口,用白绸包尸入殓,每口棺材内放上好香烟十条,镇上负担死亡伤兵所有丧葬费和怃恤金,并给伤兵团长一定好处,伤兵葬在孟河埂上(现奔牛农贸市场处)这一筆巨大的费用有镇公所折价处理一批房屋,其余款项有镇商户摊派,伤兵事件使奔牛全镇商户雪上加霜苦不堪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