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新课教学纪实

<p class="ql-block">实习学校:广丰区实验中学</p><p class="ql-block">实习学科:生物 </p><p class="ql-block">实习指导教师:吴春仙 </p><p class="ql-block">实习时间:2025年4 月</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姓名:曹颖 </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学号:22120203 </p><p class="ql-block">实习生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p><p class="ql-block">带队指导教师:张金香</p><p class="ql-block">上课年级班级:七(19)班 </p><p class="ql-block">上课章节: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p><p class="ql-block">是否公开课:是</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准备阶段</p><p class="ql-block">1.教学教案</p> <p class="ql-block">2.备课磨课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准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课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生理学的知识,还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吸收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反复的磨课过程。首先我从生物学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力求清晰、连贯且有层次,准备一个短视频进行课堂导入,结合图示和动画详细讲解呼吸道的各个结构部分,并介绍每一部分如何参与空气的处理过程。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我通过PPT、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生动的图像和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对呼吸道处理空气过程的直观认识。</p> <p class="ql-block">3.教学PPT</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实施阶段</p><p class="ql-block">(一)课堂导入</p><p class="ql-block">以一个问题及新生儿啼哭的视频引出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p><p class="ql-block">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新生儿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呢?</p><p class="ql-block">讲述: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p> <p class="ql-block">(二)新课讲解</p><p class="ql-block">课堂实景</p> <p class="ql-block">师生互动</p> <p class="ql-block">板书设计</p> <p class="ql-block">(三)课堂小结</p> <p class="ql-block">(四)习题巩固</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评价阶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实习点学校指导教师吴春仙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节课的课件设计非常精良,通过颜色、字体和图表等元素的合理运用,重难点得以突出,使学生能够在视觉上快速抓住重点内容。尤其是在解释复杂概念时,课件中的示意图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同时,课件的过渡和衔接非常流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涵盖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生物组教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件内容简洁而富有层次,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每一部分的核心知识点。教学环节完整,有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小结、习题巩固、课后作业,还有板书设计。教师能够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此外,教学内容逻辑严谨,前后衔接合理,学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授课过程中,教学节奏显得较为紧凑,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过短,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消化这些内容。在本节课中,虽然有一定的学生活动环节,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讲授,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改进:可以适当减缓教学节奏,尤其是在讲解难点和重点内容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互动;设计更多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探讨问题,或者设置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带队指导教师张金香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非常完整,符合一堂优秀课程的基本要求。从一开始就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新课讲解环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谨。课堂小结则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精炼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清知识框架,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混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授课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课的内容很丰富,有动画和视频,能直观地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且有序,在每个环节中都能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且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逻辑性强,这对理解有很大帮助。但是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过快,有些跟不上节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组实习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件制作精良,教学环节完整,教学内容丰富,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课堂活动设计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四、教学反思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在课件制作、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总结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点:①课件制作精良、突出重难点,②教学环节完整,有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小结、习题巩固、课后作业,③教学内容丰富,联系生活实际,逻辑严谨;缺点:①教学节奏过快,②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较少,学生活动环节参与度较低,③本节内容易错字较多,未向学生着重强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以上的反思,针对课堂中的缺点,我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改进:①调整教学节奏,对于重难点的内容,要适当延长讲解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②加入小组讨论、互动式问题解决等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③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