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3日一早,我来到沙川镇的内史第。这是一座清代建筑。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内史第”坐落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坐北朝南, 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p><p class="ql-block"> 好几位大名人: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黄炎培,胡适在这里出生或者生活过。参观这里也就是我要住在川沙镇的原因。这里介绍黄炎培的篇幅很多。而且标名这里是黄炎培故居。原因是这里是黄炎培的外公家。而且黄炎培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最长。</p><p class="ql-block">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号楚南,浦东川沙人。清末举人,著名的民主人士,早期的同盟会成员。教育家,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45年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7月从重庆去延安访问。会见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延安归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 他人生最精彩的一幕应该是1945月7月访问延安。发表“延安归来”,扩大了中共和毛主席的影响。后又与毛主席谈论“甲申300年祭”中的周期率问题,探讨执政者如何破解封建王朝,朝代更迭的周期率。从而让毛主席深深思考,发誓不能做李自成,并且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 提出“两个务必”。客观地讲,朝代更迭有周期率是完全正常的,兴久必衰,衰久必兴。符合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只是如何化解朝代更替中的社会动荡,流血牺牲。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这些问题,却是思想家,政治家需要思考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1895年至1904年,宋庆龄和宋美龄,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曾经租住在内史第。宋耀如在川沙传教。并且在这里生下了他们兄妹三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1891年至1892年,刚出生的胡适,因其父亲从上海调至台湾任职,其父便将他和母亲寄居在这内史弟,直到胡适父亲病故,胡母才带着胡适回渍溪老家。</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缅怀历史。详细参观了纪念馆内的照片。实物。觉得伟人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偶尔的机会,让伟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让他们的人生故事成为吃饱了没有事干的人,茶前饭后的谈资。一般的伟人,根本影响不了社会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只有极少数伟人会影响社会进程。况且,谁在成功之前,又知道自己会成为伟人吗?</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内史第,我决定前往高桥镇。这是杜月笙的老家。杜月笙成名以后,为了显示自己“仁孝为先”,并能光宗耀祖, 1931年,在高桥老家建造了杜氏祠堂,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落成典礼。祠成之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几乎所有当时政要名流均分送匾额,并派人到现场祝贺,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社会事件。如今,家祠等其他建筑均已毁损,旧址位于保税区内。无法参观。印证了哪句老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还刚从书上得知杜氐祠堂落成的气势,转眼来看就没了。最后我只能来到高桥古镇参观,这里离黄浦江和长江都不远,有很多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借此感受一下杜家祠堂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在高桥镇吃完中午饭,我沿着长江边的公路来到吴淞口。这里是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附近建有大型的游船码头。吴淞炮台遗址旁建有炮台湾湿地公园。不远处就是崇明岛。属于长江冲击形成的陆地岛。我曾经登上过崇明岛。只是当时从上海市区走高速公路上岛的。站在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可以清晰地看到进出黄浦江的船只。可见当时吴淞炮台扼守着长江和黄浦江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 从炮台湾公园出来,我来到淞沪会战纪念馆。淞沪会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吴淞口至上海城区之间的对日会战。两次淞沪会战应该是指:分别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的对日作战,和1937年8月23日至12月2日的对日作战。这是近代中国之痛,也是我们的国耻。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在此不再重述。在淞沪会战纪念馆的对面,便是宝山区的滨江公园。坚固的防洪堤坝,守护着当代人的安宁。海滨公园内一派安乐祥和,大家似乎忘记了这一带很多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的炮舰便从这里长驱直入,逼我们签订“南京条约”在内的丧权辱国条约。走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为国家今天的繁荣感到无限荣光,但我们必须不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 宝山,因八十年代兴起的宝山钢铁厂而闻名。如今宝山区是上海市的重要市区。我在这里参观完以后,便赶往嘉定区。傍晚时分住进了嘉定城区的酒店。晚上还来到老城区参观。</p><p class="ql-block"> 嘉定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西北部,总面积约4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8万。</p> <p class="ql-block">4月4日一早,我便来到嘉定孔庙,又名文庙,学宫,位于嘉定区南大街183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800年来不断修缮、增扩、重修达百余次,从而建成被称为“吴中第一”享誉江南的嘉定孔庙,仍是上海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嘉定孔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和载体,在80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里走出了7000多名秀才、500多名举人,192名进士(其中3名状元),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大师和文化精英。</p><p class="ql-block"> 孔庙占地1.13万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还留有为数不少的宋、元构件及遗址。现有建筑分别有:棂星门、泮池、泮池桥、大成门、大成殿、礼门、明伦堂、仪门、当湖书院、仰高坊、兴贤坊、育才坊等等。组成了孔子庙、儒学署、书院三组庙学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望着气势磅礴的孔庙,细看大成殿内的𤩹画,和庙内碑廊。深感教化万民的工程巨大。我想起了发生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嘉定三屠”的故事。陷入深深的沉思。</p><p class="ql-block">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一个月内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这就是著名的“嘉定三屠”。</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大清王朝只不过是中国一个持续近三百年的朝代,李成栋何许人也?李成栋,汉族,陕西人。早年加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后降大明,官至徐州总兵, 1645年降清,一路镇压江苏,福建,广东反清势力,手段残忍。参与嘉定三屠,广州屠杀。1647年被清朝庭授广东提督。1648年初,李成栋又举兵反清。是比吴三桂还善变的“三姓家奴”。而我们嘉定被教化的子民,却付出了近十万鲜活生命为代价。他们的行为,似乎是那么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这种思想,来源于四书五经之“孝经”。嘉定民众就是被这种愚蠢式的教化,又被一帮愚忠于明朝的人利用,才有“嘉定三屠”的后果。仔细想想,头发与爱父母有何关系?一个抵抗不了外来侵略,保护不了自己的子民,只会欺压百姓,气数已尽的腐朽朝庭。有什么好忠于的呢?而李成栋这种流氓式的强人,只想求富贵,在主子面前求功名。可以理解。但绝不值得为这些人歌功颂德。就算他不反复无常,成为三姓家奴。善良是人啊,务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孔庙中愚忠,愚孝式的教化,难道不应该改改吗?</p><p class="ql-block"> 我从孔庙出来,还参观了旁边的汇龙潭公园,深感嘉定文化深厚。文化是一面双刃剑。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又可能是阻碍时代进步的阻力。不得不承认,文化影响着社会进程,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文化在起作用。包括我们现在发展成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大约十一点,我来到嘉定区下辖的南翔古镇,这里位于嘉定老城区通往上海市区的大路边,再往市区走就到普陀区了。被网上介绍的忽悠,我还是来了一趟南翔古镇,由于离上海主城区很近,又是清明小长假。人显得好多。好不好看,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人算是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在南翔古镇吃完中饭,我经太仓前往常熟市。我有一个习惯,网上吹一下,路上又挂了引路牌的景点。我就喜欢下车看看。一方面徒步,开车途中休息。另一方面好奇。在太仓县的沙溪古镇,我觉得这座小镇原汁原味,没有太多的修复。还真有江南水乡“沙家滨”的味道。当年革命样板戏“沙家滨”就是根据太仓,常熟,苏州一带新四军故事编写的。如今的常熟境内开发了沙家滨风景区。常熟市的唐市镇抢先改名为沙家滨镇。我曾经去过,只是在一片水网的芦苇荡边,开发出了一个叫“沙家滨”的景点,利用革命样板戏“沙家滨”的名声营利。这也莫怪,当年刚刚开始旅游,到东北就到处找威虎山,到海南就找娘子军驻地万泉河。到江苏就找沙家滨。脑子中就这点墨水,当然可以让他们随便忽悠。如今这里的沙溪镇,才真有“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下午五点半,我住进了常熟市老城区的酒店。常熟,太仓都是苏州市的下辖县级市。这里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这里的大景点应该是郑和下西洋的启航地—刘河镇,和常熟的沙家滨风景区。以前唯景点而景点的旅游时代,都去过。如今只想尽量靠长江,看看这些地区长成什么样子。放下行李,利用上街吃晚饭的时间,游览了常熟市的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