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寻幽探秘之星)杜甫草堂&三星堆

guiling

<p class="ql-block">昵称;guiling</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6905891</p> <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四月初,一到成都,直奔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带着家人来到成都,在浣花溪边建"草堂"而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有240余首流传至今,其中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p> <p class="ql-block">走进草堂,更形象化了解诗圣的一生。尤其是仿建的两座茅草屋,远远观望真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博物馆古色古香,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信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文人世界。园林设计别具一格,红墙翠竹,花草繁盛,加上潺潺流水,宛如一座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杜甫和唐宋诗人的诗句,由众多书法家眷写,涵盖竖轴、横幅、斗方、条屏、手卷、小品、扇面等多种书写形式。</p> <p class="ql-block">草堂的竹,是立体的诗行。新篁扶疏处,日光碎金,竹节分明,一寸寸将春深丈量,无怪乎温庭筠写“竹影和诗瘦”,无论是谁的笔,写了竹便自会多几分风雅。</p> <p class="ql-block">草堂书院万册藏书,不过天地诗卷的注脚。这里的故事从未落幕~读一卷书,亦是读一川风月、读满园草木、读千年不灭的文明薪火。</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流水顿挫,青苔筑韵,阅读不再囿于案头,更在一草一木,一步一景中的体悟之中。适逢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在草堂与春风共读。</p> <p class="ql-block">(二)</p>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个土堆,古城古都古蜀国遗址。</p> <p class="ql-block">去年早春,我在上博东馆看了;三星堆呈现璀璨古蜀文明展,已很震撼。而今踏入广汉大地,走走看看,亲自感受;百年逐梦,矢志追求。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谱写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蜀字下面的"虫"字,从三星堆纵目人面像上的卷曲身体来看,"蜀"字下面的虫身亦可理解为龙身或蛇身。</p> <p class="ql-block">里面三个展室,也是把三星堆的文物尽数展示出来,看得很过瘾。各种面具、神兽、祭台,三星堆的文物在工艺上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虽然没有过人之处,但造型上的奇异,确是世所罕见,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金杖,长1.43米。应该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在金杖一端,有一段錾刻的图案,图案由人头像、箭、鸟、鱼组成,不知是王杖还是法杖。我国夏商周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而三星堆出现了象征权利的金杖,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间文化差异,显示出浓厚的神权色彩和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整体线条抽象、流畅。是三星堆博物馆中本人最喜欢的一件文物。人像身高1.8米(含冠),加上底座通高2.6米。</p> <p class="ql-block">天地人神,这是博物馆对三星堆的定义。三星堆精美绝伦的文物群体,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敬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祗、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我觉得没有什么描述比博物馆上述的更精确,三星堆真的值得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