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老马,手机摄影</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349692</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为采访任务去过几次甘肃,新疆,头一次认识到这两个大西北地区的美。稍晚一些又带着小女儿去了敦煌和青海,综合起来做了这一集美篇,希望各位看官喜欢。</p> <p class="ql-block">大西北的著名城市兰州,我在青海工作时,曾经几次路过,没有好好看看。这次到兰州,是因为中铁十八局一处接了引大入秦水利工程的任务</p><p class="ql-block">这项工程是为了把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水跨流域引到兰州北部60公里处的秦王川地区,解决那里的干旱少雨问题。工程要打通祁连山,地跨甘青两省四市六县(区),包括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东一和东二干渠、电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 条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等,干支渠长达 1265 公里。</p><p class="ql-block">这项工程2015年8月完工后,解决了供水区 200 多万人和 20 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使秦王川地区的人畜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亩产由原来的6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为兰州、白银等城市及兰州新区等的工业用水提供了水源,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协调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铁十八局一处承接了26号引水隧洞的施工任务,我们摄制组于1994年6月底来到甘肃省永登县山区的工地,采访了工程指挥长、一处副处长王广斌。他是一位爽朗能干的苏北人,几天下来,我们两个人成了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这是71座引水隧洞中比较长的一个,具体数字不记得了。只记得必须乘小矿车走好长时间才能到工作面。</p> <p class="ql-block">附近寺庙的喇嘛们到工地慰问建设者们。</p> <p class="ql-block">我请老喇嘛讲了几句话。晚饭后,跟着他们去山崖上的寺庙参观了一下。寺庙里有一位十几岁的小活佛,到甘南拉卜楞寺学习去了。小活佛的卧室比较简陋,可见寺院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我突然发现,卧床旁边的糊墙纸缝隙里插着两张小画片,抽出来一看,是《红楼梦》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美女图。不禁暗暗好笑,小活佛尘念未死啊!担心老喇嘛看见,我赶紧给塞到缝隙里,严严实实的,一点边也没有露。</p> <p class="ql-block">这条隧洞完工时,我早就离开了,这是十八局录像室张主任发来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p> <p class="ql-block">甘肃鲁土司府即鲁土司衙门旧址,位于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土司庄园。十八局一处副书记、工程指挥部书记王学龙陪我们来参观鲁土司衙门,我这是第一次游览土司府,非常好奇。</p> <p class="ql-block">土司制度是南宋、元、明、清中央王朝在西南、中南、西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边疆治理制度,即“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领当地人。</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成吉思汗六世孙、元蒙皇室后裔脱欢兵败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降明,被封为土司,成为一世土司,其孙失伽因随驾征战有功,明成祖赐姓“鲁”,并授命“管束庄浪土官、土军、土民,掌印世袭指挥使司”。自 1370 年一世土司到 1932 年改土归流,鲁土司世袭十九世,历经 562 年,共有二十三位土司,辖区包括今永登县大部,红古区全境,天祝藏族自治县、永靖县的部分地区、青海民和县、乐都县、互助县、永靖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九千余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这位土司大人的权力真不小啊!</p> <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十三年十五世土司鲁纪勋从北京朝贡回来仿北京王公府第并按工部营造法式建造,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 4 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 万余平方米,号称“三十六院,七十二门,九百九十九间房”。这么大的建筑规模,难怪当地民间有“小故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鲁土司府的建筑风格既有汉文化的元素,又融合了藏传佛教等多元文化特色,如妙因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大殿的梁架结构及三重檐式屋顶使其内部开阔无柱,殿内的撑拱、围柱、斗拱、藻井等建筑构件上均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是土司府后花园里的这块大陨石,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它小的也没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离开鲁土司衙门回到兰州,又决定到炳灵寺游览一下。这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洞窟,据说是我国十大佛教洞窟之一,我原来只知道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还有一个四川大足石刻,所以,这个炳灵寺非去看看不可!</p> <p class="ql-block">去炳灵寺必须到刘家峡水库坐船顺着黄河逆流而上,可惜这座黄河上最大的水库没有开放,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离开水库,两边都是光秃秃的荒山,水也变得浑浊,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了!</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黄河之滨群山中的炳灵寺到了,这座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崖壁上,为世界文化遗产,属敦煌研究院管理。</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最早称为唐述窟。唐朝称龙兴寺,宋朝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2014年6月炳灵寺石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跟炳灵寺大佛合影,希望他老人家保佑我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这尊炳灵寺大佛位于炳灵寺石窟第171佛龛内,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土塑成,高达27米。大佛始建于唐代,之后历朝历代多次给予了修缮。佛顶原有七层阁楼建筑,后被战火烧毁。</p><p class="ql-block">炳灵寺大佛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甘肃第三大佛。</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有上下四层,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71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汉中盆地的张骞墓应该是和炳灵寺同时由三个国家联合申遗入选的。</p> <p class="ql-block">1992年暑期,天津市在新疆举办商品交易会,我和记者马津津前去采访。这是第一次来新疆,特意到建设兵团最出名的驻地石河子游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想象曾经是荒凉的戈壁滩。</p> <p class="ql-block">我借了石河子电视台的设备拍摄。一位照明的小伙子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天津有我们这么多的树吗?</p><p class="ql-block">咋一听觉得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我仔细想想,可以理解。看他的岁数,应该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没有去过新疆以外的地方,在他们兵团内部,他是以自己家乡的建设成果为骄傲的。</p><p class="ql-block">我对她说,你的家乡非常美,我很羡慕你。我的家乡也很美,等有机会了,欢迎你也到我的家乡天津来看看。小伙子很高兴地说,我将来一定去天津找你玩。</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新疆,肯定会去天山天池游玩,我觉得这么美丽的雪山天池,肯定是神话中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境。</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小女儿高考前,我许愿说,只要你努力了,考试完我带你去敦煌和青海。</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高考结束,我就还愿带她到了甘肃省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然后转道经兰州到青海,参观了黄河上的李家峡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畔油菜花盛开,蓝天碧水黄花,老天爷把大自然的色彩润染的如此和谐美丽!</p> <p class="ql-block">我爱你,广阔雄伟,山川秀丽的大西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