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清河道署

制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清河道署</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清道光年间,清河道署由裕华路天主教堂地迁至兴华路,清河道署共有六套院落,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河道署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布局严谨,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全长160余米,自临兴华沿线纵向串通一座大门。共有大门、垂花仪门院、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及东路东跨院、西路西花厅院、西花厅后院等古建筑18栋,中轴线上四套院落布局规整,均为一正房两厢房,正厢之间有庑廊相连,正房(北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两侧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廊步山墙施花卉图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各院落两侧均开便门,以便进出。在中路二进院以东,存有清河道署东跨院;在中路四套院以西,有由左旁门出,有清河道署西花厅、西花厅后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3月5日,清河道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感受一下曾经的取水劳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超英水库位于孟良河上流支流,曲阳西北三华里处。是为了根治孟良河的重点工程之一,此河发源于北苏家峪,迤通东南,流贯五乡,入定县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河春季雨量极小,无灌溉之利,夏秋则山洪泛滥,两岸田禾立遭淹涝之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七年孟冬,党和国家为了保障人民长远的利益,提出了根治孟良河的倡议,并且投资九万一千元,兴建超英水库,实现沿河人 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風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英明的措施大大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劳动热情,共聚集水利大军二千七百三十名,他们披星戴月、 不眠不休,除万难劈山开岭,英勇奋战,仅用一百六+余日水库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全坝长二百三十公尺,高十五公尺,底宽八十七点五公尺,溢洪道三百九十六公尺,能蓄水一百四十七万公方,控制流域面积十平方里,能抵御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不使成灾。水可以汲水灌溉,共扩浇士八千余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超英水库的建成加上孝墓水库工程,可以有效的排除孟良河水患。随着水库的建成和发生效益,孟良河流域的自然面貌将随之改观,生产将大大发展,人民生活将日益提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颂扬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征服自然的丰功伟绩,留下考察孟良河变迁的史料,特立碑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超英水库现更名为白家湾水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31日,由曲阳县水利局移交到保定水利博物馆保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超美水库位于曲阳城北四十公里的深山区,杨家台村西北。系唐河河支流发源于主沟,常年有基流但无济于春季溉灌,可是每逢夏秋之际暴雨降临、山洪凶险,河床下游之村庄、良田、滩地常被摧毀,农民的生命财产无有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七年党和国家为了保障人民长远的利益,提出根治水患、在唐河规划之内,此库投资二十九万元,兴建超美水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英明的措施大大激发了 千部、群众的芳动热情,共聚集水利大军四千一百九十五名,一百九十七天胜利建成。坝长一百五十二公尺,高二十三公尺,溢洪道宽二十公尺,蓄水五八五万公方,控制流域面积二十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可常年蓄水防洪,还可养鱼养鸭,农业季节可放水灌溉,浇地一万五千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水库建成,唐河流域的自然面貌将随之改观,为了领扬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征服自然的毅力以及丰功伟绩,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考察唐河变迁的史料,特立碑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超美水库现更名为杨家台水库</b><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 31日,由曲阳县水利局移交到保定水利博物馆保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重修仙人桥碑记》石碑在仙人桥府河河道清理时出土,2024年3月13日入藏保定水利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仙人桥位于保定市清苑区石桥乡他人桥村府河之上,因不明创建之年与人,有“长虹贯日”“飞仙普渡” 之说,故称仙人桥。此碑记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河水泛溢,原桥损毁,崔崇等人出资重修仙人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安州生员冯慎撰亨碑文,清苑生员王明书丹于碑,以示后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