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太阳宫牡丹节,邻居大姐说太阳宫的牡丹花开了,只可惜平日无空只能周末来观赏,时间略晚,错过观赏的最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有很多风筝爱好者在放风筝</p> <p class="ql-block">1. 太阳宫地名的起源</p><p class="ql-block">太阳宫这一地名的由来与一座清代供奉太阳神的庙宇密切相关。据记载,这座庙宇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当地村民合建,供奉太阳神(大明神),因而得名“太阳宫”。相传,乾隆皇帝巡游至此,正值旭日东升,见村落沐浴在金光之中,便赐名此地为“太阳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太阳宫庙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太阳宫庙最初是一座乡间小庙,占地面积不大,南北十弓,东西十八弓(约30米),建筑包括殿三间、瓦房三间、土房五间,以及山门和砖影壁等。庙内供奉有泥塑佛像、铁磬、铁钟等法物,还种植了两棵榆树和两棵柳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太阳宫庙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太阳宫庙曾是民间祭祀太阳神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太阳神生日)和正月初七、二月初二,村民会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春分节气时,人们也会在此祭拜太阳神,以祈求万物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太阳宫庙的衰落与消失</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宫庙逐渐衰落。到20世纪50年代,庙宇及其法物已荡然无存,仅剩地名流传至今。庙宇旧址后来被用于设立学校和乡公所,1961年成立太阳宫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太阳宫地名的延续与现代化发展</p><p class="ql-block">尽管庙宇已消失,但“太阳宫”这一地名被保留下来,并成为北京朝阳区的重要地标。如今,太阳宫地区已发展为一个高端居住区,周边建有太阳宫公园、安馨花园等现代化设施,保留了地区的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太阳宫的历史从一座供奉太阳神的乡间小庙开始,经历了祭祀活动的繁荣与庙宇的衰落,最终以地名的形式延续至今,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关于“芍药居”的由来,当地有这样一个传闻:清乾隆年间,位于此地的太阳宫香火很旺。有一天,乾隆皇帝到太阳宫施香,当路过一家小店铺门前时,见店里摆着许多鲜花,并以芍药花居多,于是走了进去。他在店里转了一圈儿后,发现店铺后面有个农家小院,院内种植的芍药花开得正艳,满院芬芳,但见一位老者正精心地浇灌着芍药花。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因为后宫娘娘最爱用芍药调的花蜜养颜。于是乘兴给小花店赐名“芍药居”,并要店家将芍药花进送宫里。以后村里的许多人家便开始种植芍药花,除了进送皇宫外,还远销到京城。从此,这个无名小村便依小花店之名而称“芍药居”,并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无任何史料可查,当地也没有种植芍药的记载。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芍药居小区的兴建,这里才日渐繁荣。特别是地铁13号线在此设置了“芍药居站”以后,使这一地名更为人们所熟知。芍药居站,是地铁10号线与地铁13号线换乘车站,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太阳宫公园在坝河附近现在公园里有个大大的荷塘,又增加了小河塘喷泉减少了柳絮的飞舞</p> <p class="ql-block">荷花还没长出,小同学可以让义乌号畅游</p> <p class="ql-block">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文人墨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