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怎样写孔子

柳周

<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对孔子极其崇敬。他认为孔子虽然没有高官厚禄,是个“布衣”,但与那些身前荣华富贵、身后却一死百了的君王贵人相反,是相传十几代,天下读书人个个都崇敬的。司马迁叹道:孔子真可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还情不自禁地赞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德如高山人敬仰,行如大道人遵行。我虽然还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但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叙孔子生平事迹时,并不回避孔子奔走列国、处处碰壁的遭遇,反倒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渲染孔子的艰难困苦。</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写道,孔子的先世虽然是宋国的贵族,却已流落鲁国,父母按当时的风俗“野合”而生出孔子,“贫且贱”,社会地位很低,三岁丧父,长大后管过仓库和牲口。但孔子勤奋一生,谦虚谨慎,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齐国学习韶乐时,竟专注得“三月不知肉味”;晚年研究《周易》,因为反复翻阅,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断裂,即所谓“韦编三绝”。可见孔子凭着“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造就了不凡的才能。</p><p class="ql-block"> 孔子奔波在列国之间,希望实行他所信仰的周礼。他的崇高理想不为常人理解,被匡城人围困了五天。他们经过一个叫“蒲”的地方,蒲人不让他们走,最后不得不订立一个假盟约而金蝉脱壳。孔子敲着罄倾吐自己的心事,一个背着草筐的人听见了,说这声音敲得又急又响,恐怕是在叹息没有人知道自己。既然这样就算了嘛!可是孔子依旧风尘仆仆地奔走。他们离开楚国的叶地,在去蔡国的路上,孔子学生子路向两位叫长沮、桀溺的种田人打听渡口在哪里,两位种田人借机劝道:“如今天下礼崩乐坏,如滔滔大水,一片混乱,谁能改变它?与其跟着孔子这种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一起逃避世事吧!”孔子得知后叹道:“我不能隐居山林,与鸟兽合群。我不跟当政的贵族打交道还能跟谁打交道?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会到处奔波去改变他们了。”一天,一个楚国狂人见到孔子就唱道:“凤凰呀凤凰,你为什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将来的事还可谋划。算了吧,算了吧!如今从事政治的人都是危险的呀!”孔子听了想跟他谈谈,楚狂人马上走开,避而不谈。孔子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还是为自己的事业奔走操劳。他希望通过已经当官的弟子,去改变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安定天下。</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吃惊的是司马迁还不回避孔子曾遭受过奚落。有一次子路问一位用木杖挑着锄草工具的老人:“您看见我的老师没有?”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也能当老师吗?”司马迁照记不误。孔子到郑国,遭受威胁,师生逃跑走散,孔子孤零零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形容说:“东门城外有个人,头像唐尧,颈像皋陶,肩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夏禹短三寸,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简直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司马迁描写孔子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苦笑说:“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丧家之狗,对极了!对极了!”我们看到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孔子对自己的调侃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丧家之狗”是司马迁的原文。司马迁这样写会损害孔子的形象吗?不会,恰恰相反,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反倒看到了一位宽厚的、风尘仆仆而坚定不移的老者形象,感到分外真实,活灵活现,可敬可歌!孔子一生这么艰难坎坷,周游列国十四年,有时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什么还有弟子追随?因为他有高尚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文学作品刻画正面人物,如果采取文化大革命中演样板戏的那种方法,塑造英雄形象都“高、大、全”,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就可敬而不可亲了。让正面人物到矛盾冲突中去磨练、淘洗,沧海方显英雄本色。如果讲关公只讲过五关斩六将,不讲走麦城,随意拔高,既不可信也不真实。</p><p class="ql-block"> 不仅文学作品不能随意违背真实地去编造人物形象,就是其它的媒体宣传也不能随意涂改粉饰真实。一会儿反手为云,一会儿覆手为雨,谁还相信?</p><p class="ql-block"> 孔子做官时,处理案件的文辞,有可听取别人意见的地方,是不专断的。但他编写《春秋》,认为该记的要记,该删的要删,连子夏这样以文字见长的学生都不能插一句嘴。学生们跟他学《春秋》,孔子说:“后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本《春秋》,而责怪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本《春秋》。”可见孔子对史实很有主见,是绝不随便涂改、曲意跟风的。</p> <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晋国曾有不畏强权、刚正直书的董狐之笔。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司马迁写史,也坚持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哪怕是遭受腐刑这种侮辱人格的身心迫害,也决不随意跟风。这一传统为后代不少史家所继承,因此留下了不少真实的历史。司马迁的文采飞扬,思想深刻,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鲁迅先生赞美他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的《孔子世家》,主要是依据《论语》等书,而《论语》很大可能是崇敬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墓边一句一句回忆书写出来的。孔子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学生会写出这样一本书来纪念他,更没有想到三百多年后会有一个司马迁来记叙他。而后人却主要是通过《春秋》以外的这些文史资料了解了孔子。实事求是的《论语》和《史记》都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著。这些史实留给了我们深远的启示。 </p><p class="ql-block"> 199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 孔子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