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口琴独奏:凡尘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是一首流传于山东中南部的传统情歌。情歌大多表现细腻,情绪委婉,音乐秀丽,它区别于劳动号子的刚劲,山歌的直爽,而常运用“比”和“兴”的手法,借用一些细小的物品作为感情的寄托,构思巧妙,但表现手法还是不失山东民歌的质朴、简洁。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又独具特色,例如还有一首流传广泛的山东黄县《绣荷包》。但苍山地区的《绣荷包》是山东众多的《绣荷包》小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其一,因为苍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绣荷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该地区的《绣荷包》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加浓烈的感情;其三,该地区所特有的柳琴戏特色,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基于上述原因,苍山民歌《绣荷包》在曲调的旋法、歌词的风格与唱腔衬词的使用上形成了自身许多独有的地方特色。是一首优美细腻、旋律十分动人的优秀民歌作品,它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和优美的曲调让人们对其着迷、沉醉。</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个精美的荷包里,这些民间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有繁有简,美丽的图案含蓄地传达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同时低声吟唱,时间长了,劳动妇女自己创作的《绣荷包》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差不多遍布于中国各地。荷包便是妇女们袒露心声的重要手段,荷包承载的是永恒的主题,那便是爱情。《绣荷包》的小调,抒发着自己真挚的感情,展示了对爱恋之人的爱慕以及牵挂之情。</p> <p class="ql-block"> 初一到十五</p><p class="ql-block"> 十五月儿高</p><p class="ql-block">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p><p class="ql-block"> 三月桃花开</p><p class="ql-block"> 情人捎书来</p><p class="ql-block">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p> <p class="ql-block"> 三绣南来雁</p><p class="ql-block"> 飞过千重山</p><p class="ql-block"> 你与我那情郎哥把呀把信传</p><p class="ql-block"> 郎是年轻汉</p><p class="ql-block"> 妹是花初开</p><p class="ql-block"> 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