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黔行(四) <p class="ql-block">拍照:振礼 蓝夜星空 六时吉祥 丰禾</p><p class="ql-block">编辑:听雨</p> <p class="ql-block">3月19日,我们离开镇远古镇,来到凯里。</p><p class="ql-block">凯里,别名“苗岭明珠”,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位于贵州省东部。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我们到凯里,是要去它所属的“下司古镇”、“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游玩。</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位于黔东南州府凯里市下司镇,地处清水江畔。明朝洪武年间,在麻江宣威设立平定长官司,下司位于长官司的下游,因而得名“下司”。</p><p class="ql-block">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自然美景的地方,以其厚重的商埠文化,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素有“清水江上的明珠”和“小上海”之美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此图片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座落在清水河上的风雨廊桥,从这走过就进入了古镇。</p> <p class="ql-block">下司牌坊,是进入古镇的标志,也是古镇的大门。清代八柱三开间立体式建筑,牌坊上有精美的雕刻,人物、动物等活灵活现,算是牌坊界的天花板了。</p> <p class="ql-block">集体打卡</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青石板铺路,马头墙高耸,木楼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徽派建筑、闽南建筑和苗、侗建筑,风格各异,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下司邮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见证了下司的发展变迁,曾被网友们评为“中国最漂亮的邮政局之一”。它现在也是下司古镇的一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阳明书院,修建于明代后期。明万历年间,王阳明再传第子孙应鳌来到下司传播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后人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修建了阳明书院,传承阳明文化。</p> <p class="ql-block">姐俩听讲学</p> <p class="ql-block">“惜字塔”,又叫“字库”、“敬字亭”、“焚字炉”等,他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始建于宋代,元明清时普及,并逐渐成为文字和文化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禹王宫,也叫“寿福寺”,又称“两湖会馆”,由湖南、湖北两省的富商乡绅出资兴建,建于清代中晚期。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祈求行船安全修建。</p> <p class="ql-block">“禹王宫”,现也是下司“忆象活态历史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的聚会场所,是一座岭南特色建筑,由此可以看出,百年以前的下司,就是通商口岸,商贾云集。</p> <p class="ql-block">祈福长廊,人们到此挂上红幅,祈福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也是一个“桥”的展览地,一步一景,十步一桥,这个是“莲心桥”…</p> <p class="ql-block">桥上有很多红灯笼,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良心桥”</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路上,看着两旁青瓦木楼,沿河而建,隔江相望,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有种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建筑,融合了少数民族、西洋、徽派、和闽南派等建筑风格,走在下司的大街小巷,就像走进了古建筑的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这是码头街,也叫“大街”,始建于清代,码头街临近大码头,古时南来北往的商人和马帮上下码头都必须从这里经过,在古时这条街是下司最繁华的地段。</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茶坊,酒肆,各种店铺前市招旗帜随风飘摆,耳畔时常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好一幅当年盛世繁华的下司图景。我们好似穿越回到当年风光无两的“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侗族姐姐在给女儿绣“百花裙”</p> <p class="ql-block">走过码头街就来到了大码头。</p><p class="ql-block">大码头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是清水江上的商埠重地,商贾云集,当年繁华景象概括十二个字:“河小船多,街小马多,路小轿多”。</p> <p class="ql-block">在大码头这个古建筑上篆体书写的“下司”两个大字,气势恢宏,与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马蹄阵阵,驼铃叮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书写着下司千古传说。</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看什么?</p> <p class="ql-block">下司犬是世界名犬,因中心产区在下司,故称为“下司犬”。</p> <p class="ql-block">在街巷里,挂着这样招牌的下司犬猎犬户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古桥,流水,白墙黛瓦,下司古镇这样的风景,比比皆是,犹如一幅幅动人的水墨画卷,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走进下司,就像走进了诗意的画卷,走进了充满诗意的山水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司,这个美丽的边陲小镇,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美景于一体的瑰宝之地,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段值得细细品味的时光之旅,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令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