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吓大的吗?

沪上闲人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24645999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是吓大的!”这话有点道理,意思是人在面对各种挑战和恐惧的过程中成长。然而,恐惧既能磨炼勇气,也可能留下心理阴影,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因此,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既要让他们面对适当的挑战,又要避免造成心理创伤。科学研究表明,人对未知的恐惧是天生的,但如果方法得当,这种恐惧可以转化为好奇而非畏惧。在这方面,西方的一些教育方式或许值得我们借鉴。以下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或许能引发更多思考。 </p><p class="ql-block">一、狼外婆的故事:适得其反的恐惧教育 </p><p class="ql-block">中国家喻户晓的“狼外婆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代,核心是希望孩子学会识别坏人,勇敢机智地与恶人周旋。然而,我发现,对心智尚未健全的幼童讲这类故事,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p> <p class="ql-block">我女儿,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在三四岁时听大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狼外婆”后,非但没有变得勇敢,反而变得胆小,不敢独自睡觉,甚至害怕黑暗和陌生人。这种恐惧感持续了一两年才逐渐消散。这让我意识到,过早引入过于恐怖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孩子陷入不必要的焦虑,而非真正学会应对危险。 </p><p class="ql-block">二、车祸与夜哭郎:惊吓后的心理影响 </p><p class="ql-block">恐惧的影响不仅限于故事,现实中的突发事件同样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冲击。 </p><p class="ql-block">我父母单位分布在一条公路两侧,孩子们常在路旁的松树林里玩耍。这条路是通往县城的唯一通道,车流密集。一天,七岁的刚伢子穿马路接五岁的弟弟时,一辆卡车疾驰而来。眼看躲避不及,他迅速卧倒,卡车从他身上碾过,他却奇迹般地毫发无伤。大人们纷纷夸他机灵(后来他考上北大,成为国务院官员,这是后话)。然而,他的弟弟就没那么幸运了——站在路边的弟弟被吓坏了,每到晚上哭闹不止。没过两天,他家旁的电线杆上就贴了一张纸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光。”母亲告诉我,这是民间用来“治”孩子夜惊的土办法。且不论是否有效,孩子的心理显然受到了伤害。 </p> <p class="ql-block">三、初中看车祸:恐惧的蔓延与母亲的“疗法” </p><p class="ql-block">恐惧不仅来自亲身经历,也可能因目睹惨状而滋生。 </p><p class="ql-block">我读初一时,附近发生一起车祸。单位的一位青年职工在公路桥上被撞身亡,死状惨烈。出于好奇,我也跑去看热闹。当晚回家时,我们抄近道走田埂路。天已擦黑,风吹稻浪沙沙作响,树影摇曳,我满脑子都是血淋淋的车祸画面,心里沉甸甸的,腿像灌了铅,一路疑神疑鬼。接连几晚,我都睡不安稳。细心的母亲发现后,劈头盖脸骂了我一顿,指责我不该去看那种场面,还批评我的种种不是。奇怪的是,挨骂后我反而释然了,不再胡思乱想。现在想来,母亲的责骂转移了我的注意力,无意中帮我摆脱恐惧的困扰。 </p><p class="ql-block">四、地质队的“鬼故事”:迷信与现实的碰撞 </p><p class="ql-block">17岁那年,我在湖南地质队当临时工。井队里有个姓李的师傅,自称会法术,能擒妖驱鬼。我们几个年轻工人半信半疑,忍不住去听他讲些神神叨叨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一次,他煞有介事地说,有个同事发烧时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坐在门槛上梳头,他念着咒,洒了鸡血后,“鬼”就再没出现。他描述得那么玄乎,我们听得毛骨悚然,但转业军人出身的班长冷笑一声:“别信他胡扯,他以前就因装神弄鬼调戏妇女挨过处分!”这番话让我恍然大悟——许多“灵异事件”不过是人为制造的恐惧。 </p> <p class="ql-block">五、夜遇骷髅头:一次意外的“胆量测试” </p><p class="ql-block">不久后,我经历了真正的“恐怖夜行”。 </p><p class="ql-block">某天夜班,我睡过头,匆忙赶往新井场。四周漆黑一片。我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过田埂,绕山坡,来到一所学校操场时,突然踢到一个圆滚滚的东西——竟是一个骷髅头!黑洞洞的眼窝直勾勾“盯”着我。我头皮发麻,拔腿就跑。却总觉得有东西尾随,脊背发凉,手心出汗,紧握着手电筒连转身回照的勇气都没有。看到一座旧仓库,知道井场快到了!我喘口气,赶忙继续往前。路越走越窄,怎么还有树林?!我已顾不得许多,使劲朝灯光方向冲。刚出林子,“谁?!”一声厉喝。“呃,班长是我!”“你怎么跑到井场后面来了?!”原来在仓库路口,本该走右侧,慌乱中走错,被巡视的班长撞见。天亮后才知道,学校操场刚建,散落的尸骨尚未清理干净。这次经历虽让我吓得不轻,但也算是一次“壮胆”历练。 </p> <p class="ql-block">六、西方教育启示:科学练胆与合理引导 </p><p class="ql-block">对比国内传统的“吓唬式”教育,西方培养勇气的方式更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 </p><p class="ql-block">例如,加拿大学校用独腿英雄特里·福克斯的跑步横穿加拿大的壮举激励孩子;万圣节时,家家门外摆挂着“鬼”骷髅,怪物,幡旗等,制造恐怖;孩子们装扮成“鬼怪”敲门讨糖,在游戏中接触恐怖元素,反而消解了恐惧。反观我们的“狼外婆”,或许该调整讲述方式,或等孩子年龄稍大再引入。 </p><p class="ql-block">七、现代社会的挑战: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防线 </p><p class="ql-block">如今,影视剧充斥暴力镜头,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构成严峻挑战。国外对影视内容实行分级制,明确标注“儿童不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但无良商家利用手机推送恐怖、色情内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中约5000万人在过去半年里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2600万人接触过色情内容;英国的调查披露一半的儿童接触过成人与暴力内容;而美国对1500名11-13岁儿童调查结果也不乐观。加强监管和教育引导,帮助儿童正确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恐惧能让人成长,但方法必须科学。盲目吓唬可能适得其反,而合理引导才能培养真正的勇敢。我们不妨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思考如何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面对挑战,既锻炼胆量,又避免心理创伤。 </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图片来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