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莺初解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最是一年春好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0年的初</span><b style="font-size:18px;">春</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到深圳便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关在了女儿的家,于是乎成天的饱食终日,宅在家还被说成是为国做贡献!这要比起那些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日夜奋斗在最危险第一线的白衣战士、自愿者还有解放军战士,我总觉得这个贡献做的好惭愧、好惭愧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过这个疫情袭来,为了防止病情扩散与相互传染,我们普通老百姓所能做的也只有如此——宅家不乱跑。让你再浮躁再不安分的人也得静下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呀,况且都牵涉到你我。守好本分不添乱,就是为国作贡献。自己能做的,也只能如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流年岁月,常常也会让你有不顺意之时,唯文字,善解人意。翻一本书,读一段文字,饮一杯茶,什么也就都安静了。还好,这两个多月还真的让我静了下来,实实在在的读了八、九本的书:陈美华著的《李嘉诚全传》/关正文主编的《见字如面》/蒙曼著的《四时之诗》/陈达萌著的《宋氏三姐妹》/程碧写的《林微因传》/杨澜写的《一问一世界》/林希美写的《李清照传》/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纪云裳写的《董卿》/还有一本是沈从文讲中式美学(正在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书中最让我感动之一的是关正文主编的,动人的中国书信:《见字如面》。里面收集的有李清照写给綦崇礼(皇帝)的、袁雪芬写给父亲的、乾隆皇帝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于凤至写给赵四小姐的、王昭君写给汉元帝的、孙中山写给享利.福特的、梁思成写给林洙的、恽代英写给沈葆秀的等67封书信。它涵盖了古今中外,三教九流,从老百姓、名仕、将军到帝王!这些书信中的家国情怀,以及所传递给你价值的人格魅力常常会让你感动的潸然泪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你在读阅蒙曼著的,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时,它能让你于时光的流转中,感受唐诗的千古流韵、动人风情。让你赏读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同时也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读着读着,你则会如同穿越一样,来到了盛唐的长安,似乎也能感受到唐时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那种完全的自然节奏、老天的安排。人们知道,春天到了,那是“淑风吹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到下雪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这一首首诗都是那么的顺时而动,天人合一!据说唐诗流传下来的有五万多首,真够你载几车的!唐诗里的风情、风流、风骨、风雅你如果细品就足以让你能领略到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开卷有益,这话实在不假。书中那些独特的人生,饱满的情感,深遽的思想,质朴的品格,乃是人性中的珍珠。它会让你的灵魂变的丰盈而深远,更会赋予你生命中的审美与情调。常言说的好,品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更是人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困于生活,惜时、惜物、静心,在平淡的日子里,亲手为自己创造一点惊喜。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心灵干净,就象一块明镜,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那一抹干净是生命中最真实的底色,是岁月中最美的留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咱老家乃蒲城农村老山区,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家乡那泥土的香味,欣喜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样子,喜欢我家门前沟壑里面的山花烂漫,记得五十年代那阵, 湛蓝的天空上,常常能看到纪律性好强的排成队列的大雁,在田地里偶而还会遇上老鹰扑兔子的场景,秋收时在庄稼的行间会常常遇到鸟窝鸟蛋。是啊,走出家乡五十多年来,千里生涯而乡梦不曾休。爱树、爱花、爱草、爱一望无际的麦苗、油菜,爱小麦、谷子成熟期的芳香!这些爱好始终没有变,终生也不会变。这不单是一种喜欢与爱好,其中还有那深深亲情的蕴染。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里面既有父亲的影子,更有母亲的影子,还有更多逝去的亲人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世时是一位十分爱花惜花的人,即是是走在乡间小路上,路旁开的漂亮的野花,母亲也不会让你随意乱采的。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从村南的沟边小路回家时,总爱采路边的小花,母亲总是制止不让采,说:花是有情有性的,不能随意折,再说花开在路边,别人路过也好看呀。 花,像牡丹花、月季花、还有梅花,母亲不但会画而且画的很好,手工做的纸花也是可以乱真的。</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受母亲基因的遗传还是从小就受母亲爱花的影响,故我从小时候就喜欢花木而终生未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生如水清者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生如花淡者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