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书籍——第四十篇《长安的荔枝》

汪雅琪

<p class="ql-block">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欢迎打开《你好,书籍》第四十篇。我是渭城区风轮初级中学八年级(7)班的童嘉敏,今天我把《长安的荔枝》分享给您听。 </p> <p class="ql-block">  作为马伯庸笔下的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以底层小吏李善德的视角,再现了盛唐时期“荔枝转运”这一荒诞而残酷的官场现实。这部作品不仅是关于古代物流奇迹的精彩叙事,更是一面映照权力运作与人性挣扎的镜子。通过李善德的命运,我们得以窥见繁华盛世背后的民生疾苦,感受小人物在庞大体制下的无奈与抗争。 </p> <p class="ql-block">  李善德的故事始于一个荒诞的“肥差”——被同僚算计,接下“荔枝使”的职务,要在贵妃诞辰前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至长安。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恰如一场精心设计的官场陷阱。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盛唐的浮华与残酷:长安城内的权贵醉生梦死,而岭南的驿卒却在荔枝转运中累毙于途;贵妃轻轻一笑的背后,是无数底层百姓的血泪与牺牲。 </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善德的挣扎与智慧,却让这个故事超越了简单的讽刺。他计算路程、改良保鲜、优化路线,甚至不惜与权贵周旋,只为实现这个荒诞的任务。他的坚持,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抵抗,也是对“皇权至上”逻辑的无声质问。当他最终站在贵妃面前,说出“臣请陛下免岭南三年赋税”时,这一刻的勇气,远比荔枝的甘甜更令人动容。 </p> <p class="ql-block">  对比李善德的困境,我们这代人的选择显得如此自由。当我们在超市随手拿起一颗荔枝时,不应忘记千年前那个在驿道上奔波的疲惫身影;当我们在抱怨生活的不公时,更要反思李善德在绝境中仍不放弃的坚韧。 </p><p class="ql-block"> 书中展现的不仅是历史的荒诞,更是对现实的警示:权力的游戏从未消失,而普通人的尊严,往往需要在夹缝中奋力争取。《长安的荔枝》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的人,而是在世界的不公面前,依然坚守良知的人。 </p> <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岭南的荔枝香仍在鼻尖萦绕,长安的宫阙阴影却愈发清晰。这部作品提醒我们:历史从不只是帝王的传记,更是无数小人物的悲欢。而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前行的人,都值得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撰稿:汪雅琪</p><p class="ql-block">编辑:王珍</p><p class="ql-block">审核:何祖雯</p><p class="ql-block">签发:赵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