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殷墟是触摸中华文明起源的“活化石”,让历史从文献走进现实。</p><p class="ql-block">三千年前的商代都城遗址,用夯土基址、甲骨文刻痕、青铜器纹路,将史书中的“商王朝”具象为可触摸的文明现场。在这里,“盘庚迁殷”不再是课本里的一句话,而是洹河南北两岸宫殿与王陵的空间布局;“妇好”不再是甲骨文中的几个字符,而是带着755件随葬品的真实女将——殷墟让抽象的历史成为可感知的文明记忆,实现了“一眼望穿三千年”的时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率众从奄都(山东曲阜)迁都至河南安阳,称为殷都,此后殷城经历了8代12王,至纣王被周文王所灭,历时273年。</p> <p class="ql-block">• 殷城没落:周灭殷后,纣之子武庚叛乱未遂,殷人被强迁至洛水北岸,殷地沦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1928年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历经开创、恢复、全面开展等阶段,发现了众多遗址和大量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迄今为止,殷墟先后出土的甲骨文约有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奠定了汉字的造字方法、方块形态和发展框架,是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殷墟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水平,彰显了“王国”阶段青铜时代的繁荣与辉煌,力证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