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游渝桂黔湘鄂纪行

laokai

<p class="ql-block">  细算起来,余全国各省(大陆范围内,港澳台另说)数广西跑的次数最少,所以省现代摄影协会决定今年四月组织摄友再游广西时余即刻报名。按计划,这一趟走过的路径为:西安→合川→惠水→百色→靖西→凭祥→南宁→北海→涠洲岛→柳州→镇远→凤凰→恩施→巫溪→西安,一车40人两周长途跋涉约4700公里,算是协会组织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重要游摄活动。</p><p class="ql-block">一、合川是个有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庆合川最应该看的景点是钓鱼城(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这是第二次至此,旧地怀古,依然感慨万千。钓鱼城的故事要从宋末说起,淳祐三年(1243年),面对蒙古大举南侵的危局,南宋名臣余玠在此筑城,倚仗其悬崖峭壁、三面环江的天险,将其构筑成一座难以撼动的要塞。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猛攻钓鱼城。守将王坚、张珏率领军民顽强抵抗。他们不仅顶住了蒙古大军持续半年的猛烈围攻,更在次年七月以“飞丸”(可能是砲石或箭矢)重创蒙哥。大汗不久伤重身亡于温泉寺(一说缙云山),震动世界。这一意外转折迫使蒙古各路西征大军主帅纷纷回撤以争夺汗位,整个欧亚大陆的战争进程为之改写,钓鱼城因此被后世誉为“上帝折鞭之处”。此后,钓鱼城军民在张珏等将领指挥下,又奇迹般地独自坚守了二十年,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次。直到祥兴二年(1279年),在宋廷已彻底倾覆、外援断绝的绝境中,守将王立为保全城生灵,最终以不杀一人为条件开城。钓鱼城之战以山为骨、以水为屏、以忠勇为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战例,更创造了坚守36年、最终迫使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止步的军事奇迹,其孤城力挽狂澜的壮举,更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明代杨慎,经此怀古有诗《钓鱼城王张二忠臣祠》:钓鱼城下江水清,荒烟古垒气犹生。睢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九守无降兵。犀舟曾挥白羽扇,雄剑几断曼胡缨。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当然,看待同一历史事件,历来亦有异议,比如郭沫若1942年至此,作《钓鱼城访古》:魂夺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萦。冉家兄弟承璘玠,蜀郡山河壮甲兵。卅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两种声音,扬抑不一,读来,使人沉思……</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投石机复原塑像(摄于2017年1月)</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护国门留影(摄于2017年1月)</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护国门</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石刻卧佛(摄于2017年1月)</p> <p class="ql-block">二、探奇乐业大石围天坑</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过广西乐业天坑群,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来看看。乐业天坑群1998年才被发现,位于乐业县城西北23公里处。已查明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天坑28个,其天坑数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第一,因此有世界天坑博物馆的美誉。大石围天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积9.6万平米,垂直深度613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20米,容积约0.8亿立方米。大石围天坑地下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积位居世界第三。原始森林底部地下溶洞高50~200米,宽70~150米,洞中有两条宽7~13米的地下暗河,是广西径流量最大、流程最远的地下暗河之一。乐业天坑群大致形成于6500万年前,形状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漏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游客乘景交车至此先看西峰,一路上可以看到的景观有映月湖和高空王子阿迪力挑战大石围天坑(2004年9月26日,阿迪力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成功地在天坑东西峰之间往返走钢丝,全程1094米,用时一个多小时)的纪念碑,碑的另一侧刻着西峰极顶的海拔高度(1466米)。西峰建有高空玻璃栈道观景平台“云海天舟”,其悬挑长度34米,悬空高度610米,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634平米,据说也是世界此类建筑之最。登上观景平台要穿专用的鞋套,这个时间段刚好赶上下小雨,冒雨在大风中放飞了无人机,因为如果不是无人机视角,即使站在玻璃平台上,观感也会大打折扣。在这儿可以环视四周群峰,感受云雾缭绕中的自然奇观,还可以看到对面绝壁上的天然溶洞蚂蜂洞。</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西峰月亮湖</p> <p class="ql-block">▼阿迪力挑战天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天坑云海天舟</p> <p class="ql-block">▼俯瞰大石围天坑</p> <p class="ql-block">▼云海天舟上的同伴们</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峰乘景交车再至东峰,步行至观景平台的路上先经过蚂蜂洞的入口,进去转了一圈,大致了解了溶洞内的情况后因脚力欠佳放弃沿着阶梯下到深处。至东峰观景平台,感觉和西峰一样,不借助无人机也只能看个大概。平台上竖着一个放大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方便游客拍照打卡。在这儿,放无人机给大家拍了合影,这地儿就算来过了。回顾过往,这儿是余在国内到访过的第三处天坑景点(另两处是武隆天生三桥和英德洞天仙境)。</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蚂蜂洞</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东峰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东峰观景平台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参观百色起义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余这是初次抵达百色,次日晨跟着导游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园。该园位于百色城东的迎龙山上,是一个集结了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和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主题公园。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两江红旗,百色风雷”的核心区。百色起义,亦称右江暴动,是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贺昌、陈豪人、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革命先辈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这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革命实践。纪念园重点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其建筑面积约5500平米,陈展内容以百色起义为主题,以邓小平在百色的革命活动和红七军战斗历程为主线,以革命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分为《起义烽火》《苏区建设》《永放光芒》《浩气长存》《璀璨群星》《伟人足迹》六个部分。在布展手段上,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融合民族文化、民族符号于公共空间和展陈细节,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馆中有联:遥想几十年前,星火话燎原,问何处乡关,未藏碧血?目睹半世纪来,老区著新景,有一园馆舍,以慰英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地儿必将使所有来访者都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百色红色人家同伴留影</p> <p class="ql-block">▼讲好百色故事</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烈士群像</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纪念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四、靖西山水堪比桂林</p><p class="ql-block"> 余以前没来过靖西,来之前在网上做些功课,留下印象这里和黔西南地貌相似,都有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河流清澈见底,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实地游览后,发现靖西的自然风光其实不输桂林,山水相依,美不胜收。先说位于靖西市西北28公里处的渠洋湖,这是一处总面积为24.7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92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湖长15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是百色市的第二大人工湖。乘船游览,两岸皆为和漓江类似的喀斯特峰丛(系海拔一千多米的岜行山)以及掩映在绿树翠竹当中的许多壮族干栏式村寨,典型的广西山水风格。据说已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渠洋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亦正在积极建设中。再说鹅泉,被誉为靖西著名的八景之一,亦是中国西南部的三大名泉之一(其余两处是大理的蝴蝶泉和桂平西山的乳泉),还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鹅泉青山环绕、田园秀美、翠竹婆娑、水清如镜、鱼虾穿梭,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幅幅画卷式的壮乡田园丽景,亦能体会山情野趣的韵味。传说中泉眼附近老的“鹅”字碑(年久已毁)两侧有王阳明草书的楹联: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高人联语,引人遐思。转一圈之后升起无人机向四下里一望,嘿,大面积凸起的峰丛感觉就像又是一处黔西南的“万峰林”。</p> <p class="ql-block">▼同伴渠洋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渠洋湖湖岸</p> <p class="ql-block">▼鹅泉一隅</p> <p class="ql-block">▼俯瞰鹅泉“万峰林”</p> <p class="ql-block">五、德天瀑布与明仕田园</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在下榻的酒店偶遇数十位四十多年前在这附近参加过中越战争的老兵,坐下一聊,他们是来祭奠曾经的战友们的,顿时令人肃然起敬!告别之后,乘车跟着导游前往德天瀑布景区,终于就要看到惦记了很久很久的瀑布,心情甚是激动!但激动之余也有些许疑惑,第一眼看到的瀑布和印象中的瀑布相去甚远,简单说就俩字:缺水!缺水的瀑布还算是瀑布吗?只好就近向当地人打听,结果被告知需要等待,枯水期每天大约在中午上游水库会开闸放水,届时就可以看到壮观的瀑布啦。于是,只能等待……</p> <p class="ql-block">▼越战老兵乘坐的车辆</p> <p class="ql-block">▼德天瀑布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和缺水的德天瀑布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发源于鹅泉的归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边境的界河,德天瀑布则是它流经浦汤岛时的杰作。网上对德天瀑布赞誉有加:浩浩荡荡的归春河水,从北面奔涌而来,高崖三叠的浦汤岛,巍然耸峙,横阻江流,江水从高达5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水雾迷朦,远望似缟绢垂天,近观如飞珠溅玉,透过阳光的折射,五彩缤纷,水声隆隆,振荡河谷,气势磅礴。瀑布最大宽度200多米,纵深60多米,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据说是黄果树瀑布流量的三倍。水大时和旁边属于越南的板约瀑布会连成一体,蔚为壮观,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瀑布。等到中午,水来了,却不及网上描述和期望的那么壮观,但不管怎样聊胜于无,知足吧!看过德天瀑布,半日已过,接着去看相隔30余公里外的明仕田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铜鼓广场</p> <p class="ql-block">▼中越风情街</p> <p class="ql-block">▼俯瞰德天瀑布</p> <p class="ql-block">▼德天瀑布同伴留影</p> <p class="ql-block">  明仕田园核心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广西特有的峰丛洼地、峰林谷地等溶岩地貌构成 ,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明仕河。所以一进景区先乘竹筏,顺河观赏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秀美山峰,体验壮族民居的独特魅力。8公里的船程大约需要40~60分钟,下船步行,先穿过九曲桥,接着游览壮族民居博物园,在这里还有壮族民族歌舞表演,重温了《刘三姐》中著名的山歌唱段,一切都美的使人流连忘返。因着这儿的美丽,明仕田园也曾是《牛郎织女》、《酒是故乡醇》、《花千骨》等20余部影视片的外景地。原本按计划这附近还要去一个做功课时感觉不错的景点叫峒那屿湾,但因时间关系只好放弃。</p> <p class="ql-block">▼竹筏游览明仕河之一</p> <p class="ql-block">▼竹筏游览明仕河之二</p> <p class="ql-block">▼从九曲桥上看明仕田园</p> <p class="ql-block">▼明仕田园壮族表演者</p> <p class="ql-block">▼明仕田园表演片段</p> <p class="ql-block">▼俯瞰明仕田园</p> <p class="ql-block">▼明仕田园峰丛</p> <p class="ql-block">▼明仕田园的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六、法卡山祭奠英烈</p><p class="ql-block"> 夜宿凭祥的本意,是想去看看中越边境上的著名关隘友谊关(即历史上的镇南关),但因非常特殊的原因不能前往,只能放弃。来凭祥要看的另一个目标地是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这个碑园是为纪念1981年收复和坚守法卡山战斗中牺牲的154名烈士而建。碑园占地面积23510平米,经249级花岗岩阶梯拾级而上,山顶建一座纪念碑,碑正面铭文“法卡山英雄纪念碑”,碑高10米,碑顶有一戴头盔的解放军战士头雕像,碑座背后的大理石上刻有碑文及烈士姓名。纪念碑北面是墓区,安葬着法卡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余站碑前,脱帽三鞠躬致敬,仰起时已是泪流满面,要知道,余与他们基本同龄,同一时期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在南方上了前线,而余在北方修路。该碑园自建成以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烈属、参战人员、凭祥社会各界人士、驻凭单位、上级领导等数十万人次,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p> <p class="ql-block">▼法卡山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七、赏宁明花山岩画</p><p class="ql-block"> 距法卡山东偏北约30公里,即这次出行的重点目标地之一:宁明花山岩画。宁明花山岩画系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入景区,乘船沿明江至岩画所在崖壁附近上岸,然后步行不远即可看到岩画。花山岩画高44米,宽170米,面积达7480平米,大约是战国至东汉时期绘制在崖壁上的图画,壮语名为“岜菜”,汉译为“花花绿绿的山”。画面临江,崖壁明显内倾。绘画是以赭红色的赤铁矿粉为颜料,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没有细部描绘。如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风格古朴,笔调粗犷。现存图像1900多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以人物为主。人物的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像形体高大,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做跳跃状。花山岩画图案充分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骆越先民(即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先祖)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不仅在中国少有,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花山岩画堪称战国到汉代壮族的一部历史书卷,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年文化的结晶。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宁明花山岩画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开放式接待大厅</p> <p class="ql-block">▼宁明花山岩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宁明花山岩画之二</p> <p class="ql-block">▼宁明花山岩画所在的崖壁</p> <p class="ql-block">▼岩画复原雕塑</p> <p class="ql-block">八、南宁印象</p><p class="ql-block"> 余这是第二次来南宁,上一次除了访友,还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南宁孔庙。这一次先是夜游邕州古城暨三街两巷,找了老友粉名店用了晚餐。翌日,到访广西自治区博物馆,感受广西的历史文化。两次游览,对南宁的总体印象不错!南宁像一块浸在绿水里的翡翠,终年被榕树的气根和三角梅的艳影缠绕。青秀山的晨雾漫过龙象塔时,南湖的水鸟正掠过木栈道,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景致,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润。街头巷尾飘着老友粉的酸香,酸嘢摊的玻璃罐里泡着青芒果与番石榴,夜市的烟火里,柠檬鸭的酸冽混着槐花粉的清甜。三街两巷的骑楼下,铜鼓声撞碎了时光,绣球上的彩线缠着壮族歌谣,与东盟商务区的霓虹交织成奇妙的和弦。这座城不疾不徐,把山水、烟火与风情熬成了一碗温热的糖水,抿一口,全是生活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广西民族博物馆留影(摄于2018年12月)</p> <p class="ql-block">▼广西南宁孔庙(摄于2018年12月)</p> <p class="ql-block">▼南宁的城市建设</p> <p class="ql-block">▼南宁邓颖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九、钦州访冯刘故居</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冯子材、刘永福是清末抗法名将、民族英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宅院在哪儿?对,都在钦州。钦州冯宅因被清光绪帝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兵部尚书衔,旧居又名“宫保第”。刘宅因援越抗法的功绩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系掌管越北三省的最高军事长官),旧居又名“三宣堂”。及至,依序看过这两处同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代建筑群及冯刘抗法事迹展览,进一步了解了百年前的这段历史。两建筑群面积分别为2020平米和5600平米。冯子材、刘永福旧居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两位民族英雄的光辉业迹,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刘永福旧居还是钦州市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建筑面积庞大,布局严谨,防御体系完备,是晚清风格厢房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也是不可多得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冯宅大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冯子材故居</p> <p class="ql-block">▼冯子材孙冯承垿旧居</p> <p class="ql-block">▼刘永福故居</p> <p class="ql-block">▼刘宅祠堂</p> <p class="ql-block">▼刘宅粮仓</p> <p class="ql-block">十、北海银滩和涠洲岛圆梦</p><p class="ql-block"> 慕名北海银滩和涠洲岛久矣。但因广西来的太少,于是只能一直惦记,这次终于可以圆梦。踏上北海银滩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名为“潮”的巨型雕塑(该雕塑由北海籍艺术家魏小明主持设计,其创作始于1992年,初建雕塑因材质问题于2020年完成重建。主体造型以镂空不锈钢球体模拟南珠形态,呼应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珍珠贸易历史,七位采珠少女雕像采用青铜铸造,姿态各异。重建后的“潮”雕塑现在是银滩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观,同时也是北海市的标志性建筑)。迎着晨光,踩在细腻如粉的沙滩上,柔软又温暖,海浪有节奏的拍打着海岸,涌起层层洁白的海浪,发出悦耳的声响,宛如大自然谱写的美妙乐章。极目远眺,湛蓝的海水与辽阔的天空在远方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海水,哪里是天空。水天相接之处,有船儿缓缓驶过,构成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海风带着大海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吹起女伴们的裙装,正好适合她们打卡拍照。嗯,这地方担得住“天下第一滩”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银滩沙地上的小螃蟹窝</p> <p class="ql-block">  涠洲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乘北海16号游船登上涠洲岛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上岛之后,乘交通车沿着蜿蜒的海岸线环岛游览。游览的重点有四项:一是拍了海岸礁石;二是放无人机拍了中石油遗弃的一座石油产品引桥;三是在岛上参观了1880年由法国人建造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去南湾鳄鱼山景区看火山地质遗迹。总体感觉,这儿更像是一处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岛上的火山地貌是其最大的看点,黑褐色的火山岩在岁月的侵蚀和海水的冲刷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展翅欲飞的海鸟,有的像静卧沉思的巨兽。湛蓝的海水环绕着火山岩,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它们,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发出低沉的响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傍晚,红日西斜,将天边染成了橙红色,海面被映照的波光粼粼,美的如同画卷。</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废弃的石油产品引桥</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天主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鳄鱼山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鳄鱼山火山口勒石</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海岸落日</p> <p class="ql-block">十一、重游柳侯祠</p><p class="ql-block"> 从涠洲岛至柳州,这就开始踏上了返程。时隔39年重游柳侯祠,不禁令人感慨飞逝的时光:彼时刚刚毕业,此时已是退翁。柳侯祠是柳州人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祠庙,是柳州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迹。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先贬永州再贬柳州,四年后病殁此地。祠中有联感慨: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因政声卓著,地方人士按照他“馆我于罗池”的遗愿,在罗池旁建庙以作纪念,后改名为柳侯祠。祠分前、中、大殿三进,内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历代珍贵石刻40余方(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荔子碑”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书法,写的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颂享神诗》,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有“三绝碑”之称。祠后有柳宗元衣冠墓,东侧有纪念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刘蕡(主席有诗赞其: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的贤良祠,并有柑香亭、罗池、讲堂、山长住房、斋房、回廊、院门等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柳侯公园同伴留影</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同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十二、重游肇兴侗寨</p><p class="ql-block"> 2012年国庆期间,载朋携友到访过肇兴侗寨,这次也是重游。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黔、湘、桂三省交接处(与湖南怀化和广西桂林毗邻)。目前建成核心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居民1200余户52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建材均为杉木,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因为是重游,本次拍摄以航拍全景为主,也算是拾遗补缺。</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礼团鼓楼(摄于201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廊桥(摄于201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全景</p> <p class="ql-block">十三、重游镇远古城</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 舞阳河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俯瞰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处。 镇远自宋代赐名镇远州,便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上一次到访肇兴侗寨那一趟,也依次到访过镇远。记得那晚尚未抵达镇远,老远的山路上即被镇远的灯光夜色所震撼。这次又来,青龙洞古建筑群因维修未能再赏,放无人机拍了想要的全景,然后冒小雨专门去另一处古建天后宫,结果还是维修,连祝圣桥上的奎星阁也在维修,嗯,看起来这次蒙的时间不对。青龙洞古建筑群(含祝圣桥及奎星阁)和天后宫分别为第三批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俯瞰青龙洞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万寿宫二进门(摄于2012年10月,门侧对联:更上阶梯步步引人入胜景;渐登台阁巍巍得地壮奇观)</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山门(门侧对联:四海永清是渭水轮转地;八风从律固知后德配天。)</p> <p class="ql-block">▼镇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俯瞰镇远古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十三、重游铜仁中南门古城</p><p class="ql-block"> 中南门古城亦称铜仁古城,位于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7万平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6万平米,是铜仁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态历史街区,是铜仁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来这儿也是重游,这次的主要任务还是拾遗补缺,放无人机拍了全景。古城边东山寺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至东山寺脚下拍了入口,自知脚力欠佳不爬也罢。</p> <p class="ql-block">▼中南门古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中南门古城东山寺登山入口</p> <p class="ql-block">▼铜仁图书馆中南门分馆</p> <p class="ql-block">▼中南门码头</p> <p class="ql-block">十五、重游凤凰古城</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居民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老的东门和北门城楼尚存。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存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古旧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现有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地区现存古旧建筑最多的县。同样是因为又来,主要任务还是航拍。翌日晨专程赶往沈从文故居(上次遗漏了,这次必须补上。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儿买了本《边城》作为纪念。返回途中,不小心在青石板路上滑倒磕了右腿膝盖,忍痛回到集合地点继续随队北行。</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夜色</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p> <p class="ql-block">▼凤凰城影壁</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虹桥(东门侧对联:</p><p class="ql-block">凤凰重镇 仰前贤妙想 驾霓虹横江左右 坐览烟霞 拍遍栏杆 神随弟子云梦去;</p><p class="ql-block">五竿男儿 拥后生豪情 投烈火涅盘飞腾 等闲恩怨 笑扶简册 乐奏离骚雾山来。)</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凤凰古城西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十六、外景地重温电影《芙蓉镇》</p><p class="ql-block"> 1987年的春天,余在秦皇岛工作期间单位大卡车拉着员工去市区电影院观看了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该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刘晓庆、姜文担任主演。《芙蓉镇》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多项奖项,在电影票价仅为两毛钱的年代却创造了1500万的票房,观影人数愈1.2亿,思想和艺术价值都达到了国产电影的高峰,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巨作。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从头至尾(除了最后几分钟)都是阴沉沉的调子,令人感到十分压抑……。后来知道拍这电影的外景地由王村镇改名芙蓉镇,算是又一处因影视作品带火的旅游地。现在站在了芙蓉镇的地界上,眼瞅着满街到处张贴的《芙蓉镇》电影海报,脑海里还是电影中的场景和故事,一闭眼好似就看到了敲着破锣,口里喊着“运动了、运动了……”的王秋赦。因为磕了膝盖,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只能基本一个人慢慢在镇子里晃悠,坚持走到瀑布旁边的观景平台,放无人机拍了芙蓉镇全景。然后回到集合地点,特意就近吃了胡玉音的“米豆腐”,这个点儿就算基本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王村古街坊</p> <p class="ql-block">▼王村古街</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坊</p> <p class="ql-block">▼俯瞰芙蓉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十七、初至恩施</p><p class="ql-block"> 一直想来恩施,一直没有实施,这一次本质上讲也仅是路过。究其原因,全是因为天气不好,十数年来,每每策划前往,可一看天气预报,基本都是阴天下雨,只能作罢。这次真来了也不例外,还是下雨!出门前策划行程,没安排看恩施大峡谷、腾龙洞、鹿院坪、狮子关、屏山峡谷、清江画廊等一系列重要景点,原因是这些景点都要爬上爬下,走太多的路,不适合大多数老人……。恩施女儿城、土司城则都在市区。至恩施,先安排自由活动可看女儿城夜色;翌日晨,安排团游土司城,到著名景点打卡。其实这俩地方都是新建的旅游景点,准确的说都是主题公园,但都承载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值得一看。恩施土司城景区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 其核心景区由景区入口的墨冲楼、景区内的廪君祠和景区深处的九进堂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包括门楼、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等一系列仿古建筑,是中国规划建设最为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对了解始于元而止于清共延续450余年的土司制度有一定的帮助。余由于伤了膝盖,不能深度游览,但还是坚持走到、看到了九进堂。离开恩施北上途中在梭布垭石林停留,该石林被称为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其形态宛如一只硕大的葫芦, 石林形成于4.6亿年奥陶纪时期海底,海底面貌清晰,形似远古迷宫。 石林内分布着百余个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现主要有青龙台、莲花寨、磨子沟和九龙汇四大景区对外开放。余因腿痛,坐车上歇着,干脆没去。</p> <p class="ql-block">▼恩施女儿城一隅</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合影</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九进堂门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九进堂什用殿</p> <p class="ql-block">▼梭布垭石林停车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十八、重游白帝又见夔门</p><p class="ql-block"> 1996年,余在武汉附近参加修建京九铁路,受当时旅游界提出的一个广告词“告别三峡游”的蛊惑,找机会游了长江三峡,那一趟走到的最西端,便是奉节。奉节有两个亮点,一是三国刘备托孤的白帝城;二是三峡起点夔门。这一次来奉节,还是这俩地儿。白帝城景区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处长江三峡西入口,名胜古迹众多,融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为一体,是饱览长江三峡壮丽之美的起点,央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背面图案就是夔门。白帝庙最初由西汉末年据蜀的公孙述所建,唐之前,又陆续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托孤堂位于白帝庙前殿,有21尊仿真人高度的彩色玻璃钢塑像,再现“白帝城刘备托孤”的历史故事。站在白帝城的观景台上,正好面对瞿塘峡西口,赤甲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隔江对峙,绝壁如削,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河宽只有百余米,诗圣杜甫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赞语,确实是其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奉节白帝城诸葛亮塑像</p> <p class="ql-block">▼奉节白帝城山门</p> <p class="ql-block">▼奉节白帝城托孤堂</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夔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结:匆匆两周,又在西安以南画了一个大圈,前半程基本补缺,后半程大多重游,总体感觉良好!于是有诗,抄录于后,是为结语。</p><p class="ql-block">游摄渝桂黔湘鄂纪行 </p><p class="ql-block">渝桂黔湘鄂路长,采风揽胜意飞扬。</p><p class="ql-block">合川城峙千秋史,乐业坑开万仞苍。</p><p class="ql-block">百色英魂昭日月,靖西秀水映天光。</p><p class="ql-block">德天瀑落银龙舞,明仕园幽画卷藏。</p><p class="ql-block">法卡山头铭壮烈,花山岩上阅沧桑。</p><p class="ql-block">邕城古巷寻遗韵,铜鼓声中忆旧章。</p><p class="ql-block">冯刘故宅怀忠勇,北海银滩踏细浪。</p><p class="ql-block">涠岛听涛星斗近,柳侯谒庙墨痕香。</p><p class="ql-block">侗寨笙歌传雅趣,苗乡吊脚映斜阳。</p><p class="ql-block">镇远楼头云影淡,中南门畔晚风凉。</p><p class="ql-block">凤凰烟雨添诗境,芙蓉灯火照画梁。</p><p class="ql-block">恩施女儿情婉转,土司城阙岁悠长。</p><p class="ql-block">梭布石林惊鬼斧,夔门白帝亦苍茫。</p><p class="ql-block">五省烟霞收眼底,一襟逸兴现诗行。</p><p class="ql-block">山川胜迹皆成趣,笑揽风光入画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行程路书</p><p class="ql-block">此路书以高德地图制作,复制以下链接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或长按即可打开观看。注意:路书是动态的,如果某条道路因故中断,软件会自动选择新的路线,可能与本次实际走过的轨迹不同。</p><p class="ql-block">https://ditu.amap.com/roadbook/67f7ae7863a4fc0894f0599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