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故乡的那方净土》原创

韵海一粟

<p class="ql-block">当岁月的年轮,跃过魂牵梦绕的母校旧址时,我再次踏上了久别的故土。回眸间,心中莫名会涌起浓浓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那乡愁,宛如一坛深藏多年的陈酿,浸润在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上,更萦绕于我启蒙母校的旧址前,醇厚、绵长而恒久。 </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方圣洁而又静谧的净土,是几代湖乡儿女追求梦想的摇篮。我驻足凝眸,情澜微漾,往昔的母校恍若一束情感的纽带,将我沉淀许久的情愫,轻轻地牵系到儿时的旧梦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跟随母亲下放湖乡,当起了一名放牛娃。渴望求知的我,只能将姐姐读过的几本旧书当作牛背上的"学习伙伴"。正当我面临辍学的困惑时,幸遇恩师,使我告别了"牛背书童",走进了启蒙的两湖小学。从此,母校成了我探索人生的第一座路标。</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母校静卧在两湖村西岸。一座水榭风廊的古式三合院,与一湾碧水咫尺相望。翠柳垂丝,绿色盈眸;芙蓉绽蕊,鸟语悠悠。洇染出了一方超然尘世的灵秀之境。</p> <p class="ql-block">  回溯母校的诞生,其源于我恩师的卓识与奉献,不禁使我心存敬畏。那是在解放初期,外地执教的恩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求知的执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为湖区学子解决"徒步渡水、异地求学"的困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他自筹资金,倾其所有,联合乡贤志士,拓荒建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成了第一所两湖小学,为众多学子铺就了一道实现梦想的求学之路。恩师的师德、师教见证了情系桑梓、矢志办学的岁月沉香。</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垂柳和荷花是上天赐予湖区独有的天然盛景;那校园里的绿,就是恩师用汗水浇灌的"水墨丹青"。母校就镶嵌在这"溪流绕校、绿荫如盖"锦簇中。校园前,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滋润着这片具有灵性的净土,盛夏时,溪岸垂柳依依,溪面荷花绽放,恍若一条绿色的绸带,向石板桥头铺展,簇拥着这片田园。水唱蛙鸣、鸟语蝉吟,好一派充满生机的"绿韵"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校舍的一隅,有老伙夫种下的"绿色",那是他的"贴心菜园"。他已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菜园里,瓜果蔬菜鲜甜肥嫩。篱笆边,生长着几棵身披"鳞甲"的柑子树和挂满果子的葡萄藤,那是我们的最爱。未等果子成熟,那诱人的味道,早已馋透了我们的嘴唇。趁老伙夫不备时,悄悄地爬上矮墙,将果子装入囊中。有时会遭到甲壳虫的"偷袭"或扎得满手红疹。馋食的嘴还未尝到果子,就被老伙夫抓了个正着。还好,他从来不告发我们,满脸笑容地投来慈爱的目光。也许,他在这群顽皮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他早年夭折的儿子身影吧!</p> <p class="ql-block">  校园的前沿,那片开阔的篮球场,便是我们这些"小球迷"比拼篮球的快乐"阵营"。放学后,一场激烈的篮球"争夺赛"在此进行。为了一个球的得失,我们经常会争得面红耳赤。球场上尘土飞扬,喝彩声、加油声汇成一片,在裁判员的一阵口哨声中决定胜负。赛事结束后,我们的脸蛋儿已沾满了灰尘,余晖散尽也迟迟不愿回家。</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绿色的母校已渐渐远去,留下了一片荒芜寂寥的空灵,那是时代地进程。我久久地徘徊在校址前,任思绪在心中蔓延,怎么也找不到儿时的足迹。唯有恩师亲手栽下的那棵古老垂杨,依然静默地守望着这方净土,用他斑驳的枝叶书写最暖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沉浸在往昔的回忆时,几只喜鹊翩然而至,窃窃私语地栖息在古老的垂杨上,将我久违的沉思唤醒。原来,它们在精心地编织着"爱的绿荫"。正如恩师用粉笔构筑的求学殿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光阴的故事,每一片"绿"都浸润了恩师的心血和汗水。依稀可见的石阶前,仿佛留有恩师布鞋的印痕;那枚饱经风霜的铜钟,仍在晨昏之际回荡着爱的呼唤、德的传承。我分明看到了芸窗共读的师妹,飘逸的长发被风托起,微笑地走过教室的长廊,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她稚嫩的童声……而今,他们的身影已成了守望这方净土的星辰。应该就是我夜深人静时看到的那束亮光。</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凝眸着这方净土,仿佛触碰到了血脉与灵魂交融的最深处。倾刻间,万般情丝萦绕于古老垂杨,"一生守望、只为绿荫"。他的根须一端扎进了我的脉搏,一端连着乡愁与亲人,那是永远刻在我"骨子里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向心底延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