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上老君山了。<div><br>初次造访,是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记得那天晨光初破,我们便启程登山,行至半山腰,忽然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山雀在密叶间啼鸣,松针上的水珠坠落到湿漉漉的石阶上,敲打出空灵的节拍。云雾自山谷间缓缓蒸腾,似仙人挥袖留下的帛带,缠绕着苍松翠柏。远处的峰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卷,而我,有幸成为了这画中踏云的人。</div> 如今重临,我们提前网上预约了门票,清晨8点便在缆车入口等候。护栏围成的九曲回廊里,人们挨挨挤挤,如蚁附膻,个个伸长了脖颈向前张望,仿佛那索道不是载人上山,而是引渡登仙。 抵达中天门,唯有景室牌楼的弧度,还依稀与记忆中的轮廓吻合。旧时路径,已多半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中,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对面山上,不知道啥时间修建的数百级陡峭台阶,如天梯般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 二级索道的轿厢,在陡峭的山体间缓缓爬升,窗外,悬崖上天然形成的“篆书”纹理一闪而过。那是亿万年风霜雨雪雕琢的千古文章,却在短短3分钟的索道行程里,化作转瞬即逝的视觉碎片,让人来不及细细品味。 登上十里画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之感油然而生。阳光穿透云层,为连绵的山峰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群山形态各异,有的似亭亭玉立的仙女,有的如奔腾驰骋的骏马,有的像直插云霄的利剑。脚下的步道沿着悬崖蜿蜒伸展,一侧是陡峭如削的山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每看一眼,都令人沉醉其中。 穿过十里画屏,金顶道观群映入眼帘。红墙金瓦熠熠生辉,飞檐斗拱古朴庄重。两千年前,老子曾在此静观紫气东来,感悟天地大道;而今,身着艳丽服饰的游客在此拍照留念,丝巾在空中飞扬,无人机在云雾中穿梭,铜铃在山风中轻响。古今画面在此交织,诉说着千年的光阴流转。 我倚在栏杆上,望着翻涌的云海,思绪不禁飘回初次登顶那一刻。那时的我,心中满是对“超脱”的向往,以为远离尘世喧嚣,便是修行的终点。然而,历经世事沧桑,再次站在这座仙山之巅,看着索道上排队的人群、商铺前选购纪念品的游客、许愿池前虔诚祈福的信众,我终于读懂了老君山给予世人的启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远离人间烟火,而在于身处尘世,仍能洞察万物本质,守住内心的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