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

乌力斯

<p class="ql-block">  许久以来,我都在虚度光阴,自称晚上为自己的自由时间,便肆意的追剧刷手机,偶有读书的想法与冲动,却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往往一本书在手,看不了几页,手机提示音一响,就把书往旁边一扔,拿起手机不放,逛淘宝、刷抖音小视频、斗地主消消乐,乐此不疲,直到眼睛干痒痛……</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样不对,心在告诫自己,手却抓住手机不放,等搁下手机要读几页书的时候,已是半夜十分,到了不得不睡觉的时间。想读的书又被搁置在那里。直到去年“世界读书日”那天,参加完绰尔林业局宣传部组织的读书会,在高丽敏部长的组织下,几个要好的伙伴小聚。商议成立春风文学社,建立春风文学社的公众号,推选榜样大姐何康红为社长。大家每次相聚,留一篇作文题目,下次聚会时交作业,刊发在春风文学社的公众号上。</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杜景云给大家留的作文题目是“生如夏花”。我想完成作业和写点东西的欲望在前所未地膨胀,可对于这个作文题目,心中激情无限似乎有许多东西要表达可却无从下笔,胸无点墨的感觉越发强烈。那时我才发现,我的知识储备不足,急需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于是就有了“强迫”自己阅读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其实,一直以来,我没有停止过买书,当当网、拼多多平台看到喜欢的书便下单,不经意间我家的书已经堆满书架。有的书塑料包装还没有拆,等我再次拿起时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现在这些书就成了我必须个个攻破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对我来说读书还是没有刷手机吸引力大。那我就从悬疑的小说读起,故事情节一环套一环,让人欲罢不能。我最先拿起的那本书是《喜鹊谋杀案》,英国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的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最头痛的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刚读时枯燥无味,看了几页名字没记住又返回来再读一遍,开始阅读进度慢一点,等把里面的名字和人物关系弄明白了,读起来就又快又顺畅了。《喜鹊谋杀案》通过复杂的案件和人物关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模糊界限。小说通过两个平行世界即创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道德的相对性,书中情节设置,故事发展,最终结局巧妙,感慨真是推理悬疑的惊世杰作啊!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又陆继阅读了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恶意》等系列推理悬疑小说……我从这些外国文学中找到了读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书非借不能读也!”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阐述的观点。为了让自己多读书,我和春风文学社的文友李桂芹互相借书读。李姐给我推荐了许多好书,如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记一忘二三》、《我的阿勒泰》、《苍黄》、《相信》等书。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让我记忆犹新,这本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新疆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书中角色有外婆、我妈、我,和两条狗以及鸡鸭鹅,还有那片日渐繁盛,却被鹅喉羚摧残,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向日葵地。全文出场人物不多,场景单一,但李娟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将艰辛而闪光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让这些看似简单的人物和场景焕发出别样的丰盈与温暖。李娟笔下的人物就像深深扎根土地的向日葵,尽力地向阳而生,盛开一片灿烂金黄。</p><p class="ql-block"> 李姐看书速度很快,不出几日就到我这里换书读,我为了能在李姐来换书时及时还书,减少了刷手机的时间。对“书非借不能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文学社里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杜景云分享她的读书经历,让我钦佩不己。一本《宋词》读了8年,多是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做饭做家务的间隙、工作的零散时间,睡前的枕边阅读……多年的阅读积累让她出口成章,诗词歌赋顺手拈来;社长何康红勤奋好学,退休了仍然笔耕不缀,好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在文友们的影响下,我采取很多办法“强迫”自己读书,办公桌、床头柜上都放了书,手机里安装了读书软件,工作间隙,我选择读书放松自己;回到家,利用睡前时间阅读一两个小时;室外散步,打开读书软件听书。自从强迫自己读书开始,我读过的书远超我这些年的阅读量。阅读使我变得充实与愉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丰富内心的同时,还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实用知识和技能。</p> <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读一本书,就好比隐身串门。不必事先打招呼,翻开书就闯入大门,看几页就登堂入室,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对于推门而入的书,我是不轻易退出的,一旦进去,就要里里外外的混熟识,一字一句成为朋友,然后找到通往下一扇门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遇见春风文学社,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遇见之一。好似一个孤独寂寞的人独自走在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偶尔被矮墙里探出的一朵红艳艳的花儿吸引,于是驻足停留,小扣柴扉,推门而入,遇到一个个或诙谐有趣或温柔儒雅或淡然豁达或侃侃而谈或坦诚相见的朋友,倾听交流一番,顿感身心愉悦如沐春风,似进入人生的桃花源豁然开朗,便再也不舍得离开。</p><p class="ql-block"> 在文友们的影响下,让我重新遇见了自己,在书中找到了一条重回内心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