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开放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许学宁老师做推介主旨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在《我的父亲是长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新书发布会作主旨推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许学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个描写老工业基地的人民在社会巨变过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是一个叫沈家国的刚强、阳光、积极乐观、一身正气的转业军人(也是家庭长子)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如何担起家国责任,不断奋斗的故事。当然,在作品中,还有他的兄弟姐妹,恋人,爱人,孩子,朋友的故事。作品不是仅仅塑造了一个人,而是一个工人群体,塑造了一个群像。这群人中间有的人在企业改制,工人下岗的浪潮中陨灭了,有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跌倒了又爬起来,最终取得了成功。还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安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人彼此之间也有爱恨情仇,也有家长里短,但是面对家庭责任、面对社会使命的时候,大部分人最终能够做到放弃“小我”,奉献“大我”,体现了“家国情怀”,展现了“长子风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作品的文学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创作手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体现了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作品中没有过多的作者的情感宣泄,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彼此有逻辑关联的故事来体现作者对那段流金岁月的缅怀,对奉献精神的褒扬。整个作品基本采用白描的写作方式,不追求华丽的修饰,应该说这种写作方式,是非常适合这种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叙事结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基本采用线性叙事的结构布局,即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从改革开放前到2013年,将近四十年跨度。中间也穿插着一些倒叙和插叙,使得作品节奏很灵活,读起来不枯燥。这样一看,从横向的庞大的工人人群到纵向的近四十年时间跨度,作品的整体框架、容量和气势已经体现出来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人物塑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采用了一种对比式、烘托式的写作方式来塑造人物,即通过正面和反面人物的对比烘托来使得正的更正,反的更反,例如三叔沈家海,纨绔子弟,无赖人格,把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小人,把正面人物沈家国烘托的更加伟岸高大。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对比,美丑、快慢、高低、曲直,都是对比的结果,例如书法艺术,一定是一幅字体大小、粗细、疏密、墨法浓淡都有很大对比的作品,才有整体上的气韵。同时,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体现了立体性和层次性,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优点和缺点,不管是二叔,三叔、大姑小姑、同学朋友,都塑造的很丰满,都不是完美的,这也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真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叙事视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代入感很强。但我也曾经思考过,如果采用第三人称可不可以。后来觉得不可以。因为作品是通过在“长子”的基础上添加“父亲”的身份来加大主要人物身上的责任,正所谓“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此这种责任感双倍增效,增强了人物的艺术分量。但是,我又思考,题目能否简练一些,比如就是《长子》。名家的作品,往往题目非常简练,如莫言《酒国》《檀香刑》《蛙》贾平凹《秦腔》《废都》《浮躁》等。并不是为了简练而简练,而是你会发现,题目的信息量越小,留给读者想象和解读的空间越大。同时作品内容的信息量越大,题目的信息量越小,反差越大,艺术效果越发明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时代价值:后面阐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可读性(最感动我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作品的情感及心理描写非常细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工友于大明白的死,把我看哭了,作者也写哭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于大明白也是普通的工人,但是比一般的工友要有觉悟一些,积极一些,有责任心。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前途迷茫,但依然劝大家乐观的面对未来生活,鼓舞大家,并主动买单。但就是这样一个把大家都安排明白的人,没把自己安排明白,倒在了雪地里,没再爬起来。(原文朗读)为了体会这段文字,我特意去了万顺啤酒屋,吃了一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过这段描写,我在思考,一部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中,把谁写没了,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偏偏把这个人写没了呢?我想第一点就是承前启后,推动叙事。第二点就是这个人物一定要与众不同,他的死一定要对读者有极大的心灵震撼,或者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和反思,并且把作品要传递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原地拔高,才能死的有意义。(沈家国在下乡时的私生子林向沈的死,就有这样的意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作品的真实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甚至都有点纪实性,因为整部作品百分之七十的情节都有原型,这也印证着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事件真实。例如主人公拦惊马,破产女工去舞厅谋生,麻花求婚,工人冻死在风雪夜,出租车司机被劫等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地点真实:如八卦街、南市场、小南边门、马三家子、重型机械厂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物品真实:永久自行车、八王寺汽水、大舞台麻花、海鸥相机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真实的文学元素给与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产生共鸣,瞬间回到那个年代。更重要的是使文学作品超越虚构,因而产生更多的现实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适合什么样的人阅读(时代价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诚然,这部作品非常适合曾经真实体验过那段岁月的人来度,但是,我认为更适合年轻人阅读,年轻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容易跑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读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利他”,而当下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这恰恰是年轻大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的体现。要知道,如果真正做到利他主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人,那么你绝对不会太差,就像沈家国一样,他更多的想到别人,不是自己,但是老天爷自有眷顾,最后也是企业总经理。同时,当人们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后,真正能让人感到有价值的就是助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富人最后都搞慈善了,因为只有慈善助人才是价值的体现。所以年轻人阅读这本书,能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追求,重新定义自己的理想目标,是更多的为自己,还是更多的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另外,这部作品,适合男人阅读。我在阅读中也在反复的问自己,我和沈家国之间差距在哪里?我也一米七八,我也身材魁梧,我也自我感觉比较正派,积极,阳光,努力的一个人。后来我总结,这个差距就在两个字“责任”。我也是家里的长子,但是我的责任心,没有他这么强。他这个责任心体现在“关键时刻,舍我其谁”,体现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才是真男人,这才是大丈夫,这才是老百姓话讲“纯爷们”,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对责任时会患得患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么这部分,就是这部作品的时代价值,也就是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后说一下我对这部作品在文本创作方面的一点思考,也是利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做研究。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思考呢?我希望沈家国这个人物形象能够更加深入人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阅读完这部作品以后,我头脑中浮现出两个影视剧中的男主角,都是李幼斌主演的。一个是《闯关东》中的朱开山,跟沈家国很相似。另外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两个角色对比,我觉得李云龙更深入人心,因为这个人物更加立体。但是沈家国并不适合按照李云龙这个角色的感觉去塑造。因为这部作品中需要塑造的是一个榜样,而不是英雄。李云龙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英雄,甚至有点枭雄的感觉。后来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影视剧主人公,也是深入人性的一个人物形象,余则成。余则成跟李云龙完全不同,余则成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人物形象,但余则成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一是余则成有一个明显的蜕变过程,从一个军统特务到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二是余则成和普通人一样,有很多弱点,也会踌躇,也会彷徨无助,也会儿女情长,甚至在最后还不如翠屏淡定从容。最开始余则成对我党的信仰和理想是嗤之以鼻的,当左蓝试图策反他的时候,他非常决绝的说,你是不是共党给我使的美人计!我就思考,咱们这部作品中的沈家国能否也有经历了什么事,他的成长能否有一个蜕变的过程呢?如果能有一个这样蜕变的过程,是否就能更加生动,更加人性化呢?我记得余则成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极其深刻,他说“战士都是百炼成钢”。所以我总感觉沈家国能否有一个历练的过程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说实话,我没想好如果有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是否能让主人公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沈家国近乎完美的人格感到有违和感。所以,我这个思考不见得是有意义的,我就抛出来一个题目供大家思考和探讨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后感谢沈河作协张瑞主席和万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本书数量不多,欲购从速,包邮50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销售热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微信号:214648895</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手机:13940013570</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