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当带着孩子们体会从内洞进入外洞的孔隙的狭小和进入孔隙的感觉的时候,孩子们学得特别投入,读得也特别认真。读完后,杜正泽说我有一个问题:文中说“船的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了”我想知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是怎样进入内洞?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田光泽说:可能有专门的人工通道。”</p><p class="ql-block"> 牛鑫语说:“可能是蹚水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马铭豪说:“可能是爬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我趁势问道:你们想想不想体验这种坐船进入孔隙的感觉,孩子们齐声答道:“想”。</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如果说我想去玩,妈妈会说:你去呗,我看你长的像那里。”</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孩子说:“我妈妈会说:看把你能的,整天想上这上那,你怎么不上天啊!”</p><p class="ql-block"> 又一个孩子说:“我要是说我想出去哪玩的时候,妈妈会说,长本事了,想去自己去。”</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妈妈会说等我放假着,可是放假后,她又有各种不去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家长这样说你们的时候,你们心里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 “难过!”</p><p class="ql-block"> “伤心!”</p><p class="ql-block"> “失落!”</p><p class="ql-block"> “生气!”</p><p class="ql-block"> “无所谓,反正他们永远没有时间陪我们。”</p><p class="ql-block"> 这时马铭豪说“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手机,是因为他们抬起头来看不希望!”</p><p class="ql-block"> 顿时,我泪崩了,我把他紧紧的抱在怀里。</p><p class="ql-block">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希望爸爸妈妈陪伴一起去探索,可是家长总以种种理由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他们每天背负着各种负面情绪来上学,又有何好心情来接受课本上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虚头巴脑的知识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了保证孩子在校安全,下课后,孩子不准跑,不准跳,上厕所走线,操场上有人看着不准孩子去,孩子的天性被禁锢了,生而为人,快乐何在?没有了快乐,为何而学,学习的意义又何在?</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师,家长,是不是需要反思:爱孩子,先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想让孩子爱上学习,请先陪着孩子爱上这个世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