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个病的称谓,这种病,一般来讲都是先天阳虚,先天阳气不足,有好些遗传因素,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药店里治疗高血压的大多是针对“肝阳上亢”的。事实上,越打压那个肝阳,这个病越顽固,越好不了。我认为高血压一般来讲属于三阴病,肝、脾、肾,就是这三经的阳气过于虚了,它应该占的这个位置被浊阴占据了,你把浊阴给疏散了,扫除了,就行了。我的弟子用麻桂治好了20年的高血压,一般中医绝对不敢这样做,麻黄、细辛、附子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是升高血压的,麻桂主升散,血压高、脸红好像也是升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很多中医师只懂得血压高就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不知道辛温的东西可以起效,麻桂治高血压还有这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扶阳就是两个,宣通和温补。用麻桂就是宣通,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在南通开中医会议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从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引发的思考》,扼要的讲了讲关于麻黄桂枝附子在高血压中能用不能用,用了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把大家的疑惑破解掉,如果这个解决不好,以后谁也不敢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里面讲“从治”,有“正治(从治)”,有“逆治(反治)”,“逆治”就是你是表现为热,我就给你用寒;“从治”就是顺其势,他本来是个热症,一大片的这个热象,然后,你用热药,把它引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内经》不是讲“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个位很重要,这个相火应该在什么地方?君之下,水之中,如果它离开水,跑到这个君的前面、上面去了,实际上就是你不应该跑到上面去,你应该回去。但是它脾气很暴,你要顺着来,你不要揍它,你不要骂它,这个就是引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寒湿瘀浊堆积三阴,皆可用“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是: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一年青女子因三阴阳虚,寒湿凝阻,体重达98公斤,用“温氏奔豚汤”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所以我说阳虚、寒湿的人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是糖尿病,要长期服“六味地黄丸”。错了!要用“金匮肾气丸”,主要从三阴经的那个阳的方面来敛,不是大量添水,水火就能平衡了。阴阳的不平衡就是由阳虚造成的,阳永远是主导,因为阳虚才造成不平衡。所以还是要助阳,你把阳虚扶得差不多了,阳旺了以后,阴阳自然就平衡了。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而且2005年以后凡是大剂量长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让他们每个月做生化检查,看看有没有肝肾损害。检查结果全部没有,而且长期的血尿,尿蛋白,经过长期温阳,这些东西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疾病最初只进入到人体的轻浅表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伤寒论》</span>中关于太阳经的讨论最多,病在太阳经很容易误诊,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说,治病的时候,假使你错了,宁可错以误补,不可失于误攻,误补犹可解救,误攻则噬脐莫及(表示悔恨到了极点),从这话里可以体会这位老先生在临床中一定走过很多弯路,一定犯了好多错误,世界上百行百业难免错误,唯独我们医生不能错误,一旦错了就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伤寒论》关于太阳经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直接治疗疾病的,而是对于太阳经误诊的人所采取的补救方法最多。我们知道了来路,也就知道了怎么把疾病散去,让它从哪来,回哪去!如果说就只治“病”,不管前因后果、体质强弱,这样就会治标害本。比如,治外感病最常用汗法,它是中医治疗八法为首,汗法不仅仅出汗,而是开玄府(打开毛孔),通利九窍,托邪外出!</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