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新中国研制第一座大型水泥回转窑(三)</p><p class="ql-block"> 3.5X145米水泥回转窑的胎具制成了,为了使这一大型筒体焊接后达到质量要求,便于焊工操作,自动焊班的同志们将固定筒体的方法变为固定自动焊焊枪,并用齿轮带动胶轮的办法达到自动化焊接。这是保证焊接质量的第一步,也是后来被命名为“无级调速与齿轮变速的工艺”。以前,焊接这样的活件大都是在对接的筒体外部加上一块钢板,然后进行铆接。这样焊接虽然有优点,但浪费钢材。如果这台大型回转窑全都采用对接焊,强烈的电流常常击穿焊接坡口,影响筒体的强度和质量。为克服这一缺点,车间自动焊接班的同志们又创造性的使用第二种新工艺——“溶剂垫”。他们用高压风支撑着表面附有大量溶剂的垫子,顶住筒体坡口,进而施焊。这样既节约了大量时间,又节省了大量钢材,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p><p class="ql-block"> 艰巨的工作,使自动焊班的焊工们熬红了眼睛,几乎人人都掉了几斤肉。但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困难一个个被征服了,结构车间终于传来了回转窑所有零部件焊接任务胜利完成的消息,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但他们同时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为他们知道,要把这几万吨重的庞然大物安装在湖南省湘乡水泥厂,必将迎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湖南湘乡水泥厂厂志,这里记录了1959年抚顺重型机器厂制造安装3.5X145米大型水泥回转窑的难忘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