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北京恭王府</p><p class="ql-block">“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正是对其历史地位的生动写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辅仁大学以19.9万元购得恭王府,用于添办女院,对王府殿堂进行了拆改,府邸被赋予了新的用途 。新中国成立初期,恭王府依旧被多家单位占用。直到196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后提出保护恭王府,并在将来对社会开放。此后,历经多年的腾退与修缮工作,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实现全面对外开放,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这座古老王府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整体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殿堂。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向世人展示着清代王府文化的精深与浩瀚。</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成为完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p><p class="ql-block">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恭王府内的花园也别具一格。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一应俱全。我们漫步在花园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园中的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给整个花园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湖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优美舞姿。在花园的一角,有一座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山上建有一座亭子,名为“滴翠岩”。站在亭中,可以俯瞰整个花园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成为完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 <p class="ql-block">园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楼厅清新秀丽,环山衔水,古木参天,亭台楼阁,廊回路转,翠山碧水,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如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花园又名萃锦园,意为集众芳之荟萃,锦绣之精美 。花园与府邸相呼应,也分为东中西三路,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园中花繁林茂,庭深廊绕,山水亭台,交相辉映 。花园的“三绝一宝”更是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这座保存完好的王府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踏入王府的大门,仿佛穿越回了清朝时期。朱红色的大门,威严而庄重,彰显着昔日王府的尊贵地位。府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我们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银安殿,这是王府的主要建筑之一,气势恢宏。大殿内的装饰精美华丽,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一绝”是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西洋门,它处于花园的中轴线上,是花园的正门,为恭亲王奕忻所建,形制仿制圆明园的大法海,门额上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造型典雅精巧,不仅概括了整个花园的园艺风格,也体现了恭亲王希望引入西方文化挽救清王朝的意图 。</p> <p class="ql-block">“二绝”是福字碑,位于花园中路滴翠岩下的秘云洞正中,此“福”字为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构思巧妙,蕴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滴翠岩处于宅院中心,且假山由糯米浆砌筑而成,非常坚固,福字碑藏于其中,难以取出,成为恭王府的镇府之宝,不少游客都喜欢来此触摸福字,沾沾福气 。</p> <p class="ql-block">“三绝”是大戏楼,位于邀月台东部,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 。戏楼呈三券勾连搭全封闭结构,面积近七百平方米,可容纳两百多人观戏,气势恢宏 。戏楼两侧门窗朱漆雕花,内四壁顶为实木墙饰藤萝紫花,全部构造不见一颗铁钉,藤萝彩画均为手工绘制,既古朴又清新,仿佛置身于藤萝架下看戏 。更神奇的是,这座戏楼虽无任何音响设备,却能让观众从各个角度听清台上的声音,据说这得益于舞台四周放置的九口大缸,起到了聚音的效果 。</p> <p class="ql-block">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p> <p class="ql-block">和珅的藏宝楼是恭王府最宏大的建筑,起到了托罩整个王府的作用,被称为“后罩楼”。后罩楼整栋建筑长160余米,有房间九十九间半,东边悬“瞻霁楼”,西匾悬“宝约楼”匾额。如此庞大的王府楼宇在清代仅此一例。“九十九”,代表地位尊贵之极,寓意“长长久久”;“半”,寓意“届满即盈”。后罩楼建有夹壁墙,是和珅收藏财宝的秘密仓库,所以又称为“藏宝阁”。后罩楼前檐出廊,后檐墙建有上下两排窗户,下面为统一规格长方形窗户;上面为44个什锦窗,窗户形状各异,没有重样。有一扇最为别致,上面是倒挂的蝙蝠,中间是磬,下面是两条鲶鱼,寓意“福庆有余”,可谓匠心独具。</p><p class="ql-block"> 据说,和珅是以此区别每处密室藏宝的种类。</p> <p class="ql-block">和珅的藏宝楼是恭王府最宏大的建筑,起到了托罩整个王府的作用,被称为“后罩楼”。后罩楼整栋建筑长160余米,有房间九十九间半,东边悬“瞻霁楼”,西匾悬“宝约楼”匾额。如此庞大的王府楼宇在清代仅此一例。“九十九”,代表地位尊贵之极,寓意“长长久久”;“半”,寓意“届满即盈”。后罩楼建有夹壁墙,是和珅收藏财宝的秘密仓库,所以又称为“藏宝阁”。后罩楼前檐出廊,后檐墙建有上下两排窗户,下面为统一规格长方形窗户;上面为44个什锦窗,窗户形状各异,没有重样。有一扇最为别致,上面是倒挂的蝙蝠,中间是磬,下面是两条鲶鱼,寓意“福庆有余”,可谓匠心独具。</p><p class="ql-block"> 据说,和珅是以此区别每处密室藏宝的种类。</p> <p class="ql-block">游览恭王府,我对和珅有了新的认知,和珅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家庭极尽贫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穷人的孩子要改变命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和珅勤学苦读,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p><p class="ql-block"> 西域朝贡,面对藏文,满朝文武一个大字不识,只得请来和珅解读。所以他成为乾隆王朝名声显赫,权倾一时的重臣是必然的。</p> <p class="ql-block">游览恭王府让我了解了历史,对和珅有一种难言的感觉,他多才多艺,贪财也是举世无双,所以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中期社会繁荣昌盛,八旗子弟养尊处优,终日游手好闲,和珅不受此影响,虽为武官,却读书不掇,无疑是出类抜萃的人物,绝不是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让人不敢恭维。</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颇具统治才能,在朝政上倚重的官员都才干过人,和珅也并非仅会阿谀逢迎,就连将他治罪的嘉庆皇帝也认为和坤精明敏捷能干。</p><p class="ql-block"> 嘉庆说过,朕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p> <p class="ql-block">在外面和珅与人勾心斗角,在家里有情有意,对夫人尊重有加,恩爱释怀。其实整天尔虞我诈,生活很累,只有在妻妾面前才感到温暖轻松。</p><p class="ql-block"> 当听到和珅自杀时,妻妾跳楼自尽,虽然他恶贯满盈,但他的女人个个有情有意,情愿随他而去,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庆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过世第二天)被嘉庆皇帝革职查办抄家赐尽。</p><p class="ql-block"> 和珅的历史应为贪腐者之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