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为什么是毛泽东》有感</p>
<p class="ql-block">(二)</p>
<p class="ql-block">韶山少年 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6、性格养成 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其思想与行动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今日,无数人研究毛泽东、学习毛泽东,甚至试图用心去感受他的伟大。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毛泽东的成功?显然,少年石三伢子——后来的伟人毛泽东,他的出生并没有伴随异象,他的父母及家庭也只是普通的富裕农民家庭,幼儿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未表现出神童天才的迹象。毛泽东成长于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家,最远的足迹仅至外婆家,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幼少儿的玩耍便是干农活、读书学习。母慈爱父严管,外婆疼爱及表兄榜样作用等等,这些也是当时农村孩子家庭中的普通生活现象,并无特别之处,也未显示出父母有培养伟人的迹象,反倒是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而一再阻止他读书。然而,事实是,这位并未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石三伢子,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毛泽东。那么,少年石三伢子的生活成长经历在毛泽东成为伟人的历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p> <p class="ql-block">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校园,父母是第一老师,之所以强调这两个“第一”,是因为幼年、少年正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性格养成、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仔细观察研究毛泽东的幼年、少年生活成长经历,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毛泽东继承了父母健康的基因,拥有强健的体魄,这为他日后的辛苦求学、艰苦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在长期恶劣环境下超负荷工作提供了体力保障;为他老年高龄时仍然日理万机到生命最后一刻提供了惊人的毅力支撑。从少年时游池塘,到青年时游湘江,再到老年时游长江,终生保持的“健康体魄”亦是他伟大传奇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是正常生活工作的精神保障,将身体与心理健康统称为身心健康。毛泽东幼年少年生活在富裕上升的家庭和小康的外婆家,在韶山冲这个小环境中,他被人尊重,未受歧视与欺负,心理上没有压力、不安全感和阴影。表哥王季范学业优秀的榜样作用、良师毛麓忠的赞赏和栽培激发了他积极向上的心理;识字早且好读课外“闲书”“杂书”,又能说会道地讲述这些故事的毛泽东在小朋友中地位颇高,形成了一种相对的优势心理。这种优势心理在他的日后经历中被固定且不断放大,促成了他不可思议的进步和成就。人性善恶至今仍是人们讨论和争论的话题,向善求善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笃信佛教乐善好施的母亲对毛泽东影响深远,11岁那年,他与母亲共同反对毛老爹买进堂弟毛菊生赖以活命的七亩田产;自作主张收回已议定价格而卖主婆婆因猪价上涨感觉吃亏的定金;毛老爹运往县城的一批大米被青黄不接的饥民劫走,他却不同情老爹。怒不可遏的老爹大骂他蠢笨加傻瓜,而同情穷人和灾民的毛泽东的感情天平已经倾向平民百姓,以天下人之苦为自己的苦,并积极行动去解除世间的痛苦。丘陵地带造就的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民风基因遗传,父亲的严厉管教激发了毛泽东遇强不弱、不服输的抗争斗争精神。勤劳能干却脾气火爆、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父亲成为毛泽东第一个“斗争”对象,他与母亲及两个弟弟组成同盟军共同应对强势的毛老爹。为了争取读书学习的机会、反对父亲的过于贪图财富、抗议父亲的暴力管教,屡次斗争经历使少年毛泽东悟出: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坚决反抗才能保护自己。弱者必须反抗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强烈的读书欲望源自于表哥王季范的榜样,而父亲阻止读书更加激发了他实现像表哥那样读书的理想。自发的读书意愿鼓励他强烈要求读书;甘愿自苦突击劳作挤出时间读书;辍学中断读书让他更轻松地读课外书;完成较重的劳动任务换取老爹不再干涉他读书;借助时机学习机会失而复得;积极主动完全自觉的学习效果更好,读书伴随了他的一生,读书是毛泽东成功的天梯。</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并非天生的伟人,但最终成为伟人,这并非偶然。少年时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以天下之苦为自己之苦的慈善心、遇强不弱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寻求同盟军壮大力量的智慧、强烈的读书学习欲望等性格特质,为他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走出韶关立志求学、认知世界,改造中国和世界,最终实现伟业提供了成功的天梯。或许有人会说,毛泽东少年时的生活环境,养成的性格特质并非唯一,他人也具备,为何唯独毛泽东会走向顶峰呢?确实如此!毛泽东的成功不是天生的,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是不可复制的,同时也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神秘。让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用崇敬的心去学习毛泽东,用心去感悟伟人毛泽东的成功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