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风吴韵:镇江吴文化的时空巡礼</p><p class="ql-block"> 暮春,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一行负笈东行,于镇江展开一场溯古追今的文化研学。长江水汤汤西来,在此折而东去,孕育出这片吴头楚尾之地的独特文脉。我们踩着青石板上的千年履痕,从博物馆的青铜冷光到山寺的钟磬余韵,探寻吴文化在镇江的多元镜像与沧桑嬗变。</p><p class="ql-block">一、器象千年:博物馆里的文明切片</p><p class="ql-block"> 镇江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青铜兽面纹鼎沉默伫立。鼎身蟠螭纹如凝固的江涛,印证着《周礼·考工记》所载“吴粤之金,精锡以和”的铸器传统。春秋时期的吴国工匠以江水淬火,将中原礼制与本土图腾熔铸一炉,造就了“金戈铁马”的青铜气象。六朝青瓷则呈现另一重美学:莲花尊上的俯仰莲瓣,是吴地水泽与佛教文明的结晶,印证着《南史》所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的盛况。这些器物如同文明的基因切片,既保留着泰伯奔吴的中原胎记,又生长出“断发文身”的江域肌理。</p><p class="ql-block">二、津渡春秋:西津古渡的商韵帆影</p><p class="ql-block"> 西津渡的石阶被岁月磨出包浆,依稀可辨“金陵津渡小山楼”的诗痕。作为吴国“邗沟—长江”水运体系的枢纽,这里曾泊满“楼船习战”的艨艟与“弘舸连舳”的商船。《吴地记》载“西津通吴会,东达京口”,可见其连接太湖流域与江淮平原的商贸动脉作用。古街现存的昭关石塔,是元代色目人商团捐资所建,塔基上的吴语刻经与梵文浮雕并立,恰似一部活态的《马可·波罗游记》,诉说着吴文化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嬗变的基因。</p><p class="ql-block">三、北固遗响:三国烽火中的政治镜像</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多景楼的飞檐上,铜铃随江风轻响,仿佛在复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千古慨叹。铁瓮城遗址的夯土残垣间,仍可触摸到吴国最初的都城肌理。公元209年,孙权在此筑城设险,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甘露寺的传说虽经戏曲演绎,却深刻反映了吴文化中“崇文尚武”的政治智慧。试剑石上的裂纹,既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想象,更是吴地在南北博弈中寻求生存空间的隐喻——这种周旋于中原与蛮越之间的政治智慧,恰是吴文化韧性的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四、金山梵唱:宗教民俗的文化和合</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的慈寿塔高耸入云,檐角悬挂的铜铃与江潮共鸣。北宋元丰七年,苏轼与佛印禅师“玉带施僧”的雅事,被刻入《金山志》的字里行间。这位“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东坡居士,在金山得遇精通儒释的佛印,恰似吴文化兼容三教的象征。而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将道教仙术、佛教因果与民间情感熔铸一炉,《清稗类钞》所载“吴人信鬼,好祀神”的民俗特质,在此获得艺术化的表达。当我们在法海洞前驻足,看到的不仅是传说中的正邪对立,更是吴地民众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p><p class="ql-block"> 暮色染透江心,金山寺的晚钟越过滔滔江水。此次研学如同打开一部立体的吴文化典籍:从青铜器的狞厉到青瓷的温润,从渡口的喧嚣到山寺的清幽,镇江以其“襟江带湖”的地理禀赋,成为吴文化从尚武开拓转向崇文和合的历史见证。江风依旧,吴韵如新,那些沉淀在器物、建筑、传说中的文化基因,正等待着今人的解读与传承——这或许正是我们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终极意义。</p> <p class="ql-block">江风吴韵——镇江吴文化的呈现与嬗变</p><p class="ql-block">——常州吴文化研究会镇江研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常州吴文化研究会成员对吴文化历史脉络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镇江核心文化遗址(博物馆、西津渡、北固山、金山),探究吴文化在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领域的多元表现,促进跨地域学术交流,特组织本次研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地点:镇江博物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北固山、金山</p><p class="ql-block">• 参与人员: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及部分特邀学者</p><p class="ql-block">• 主办单位:常州吴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三、研学主题与内容</p><p class="ql-block">主题:“江风吴韵——镇江吴文化的呈现与嬗变”</p><p class="ql-block">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1、镇江博物馆: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等出土文物中的吴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2、西津渡:渡口在吴文化商贸中的枢纽作用。</p><p class="ql-block">3、北固山:三国吴文化遗存及孙权“铁瓮城”遗址与吴蜀联盟。</p><p class="ql-block">4、金山: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深情厚谊、白娘子传说与吴地民间信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