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的美篇

雪莲

<p class="ql-block">杨丽媛 : 两 代 放 排 工</p><p class="ql-block"> 在沙湾镇的故里岁月里,木排顺流而下的景象,曾是溪面上独特的风景。我的爷爷,出生于1903年,是沙湾镇林业站的第一批工人,也是一名放排工。</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已退休,我未曾亲眼目睹他放排的身影,但他口中那些惊心动魄又满溢豪情的放排故事,却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的父亲也成为了一名放排工,在时代的浪潮中,续写着放排的篇章,于是,在我们家族里,便有了两代放排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爷爷回忆,上世纪初,沙湾镇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生意十分兴隆。放排,便是将砍伐的木材扎成木排,顺着水流运往下游青田温溪镇。这份工作危险重重,放排工不仅要有极好的水性,还得有智勇双全的魄力。有一年,暴雨如注,河水暴涨,爷爷和工友们接到紧急放排任务。</p><p class="ql-block"> 木排刚进入湍急的河道,一个巨大的漩涡便将木排边缘的木材冲散。爷爷毫不犹豫,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河中,凭借着精湛的水性,在浪尖上穿梭,将散木逐一拉回。那一刻,生死仿佛就在一念之间,稍有不慎,便会被无情的河水吞噬。 </p><p class="ql-block"> 爷爷那一代人,靠着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工作的敬畏,在惊涛骇浪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他们的故事,在我心中种下了好奇与敬佩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于1949年,1966年从沙湾中学初中毕业后,受时代浪潮的影响,父亲没能继续学业,也放弃了代课、去云和越剧团拉二胡的机会,投身成为一名放排工。从此,他的命运与小溪紧紧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在1985年之前,景宁县的木材运输主要依靠小溪的水运,每年特定的时节,便是放排的黄金时期。第一趟放排选在清明节后,清明时节雨纷纷,暴雨致使河水迅速上涨,形成放排所需的水流条件。但这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水位过高,湍急的水流会轻易冲散木排,夺走放排工的生命;水位过低,木排又极易搁浅在河床上,动弹不得。父亲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总能敏锐地判断出最佳的放排时机。 </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前后,迎来了第二趟放排。此时,溪边弥漫着粽子的香气,父亲却顾不上节日的氛围,早早地和工友们扎好木排,踏上充满未知的水路。中秋时节,月色如水,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父亲却又一次踏上了放排的征程。 </p><p class="ql-block"> 在干旱季节,小溪的水位下降,航道变得狭窄且布满阻碍。为了确保后续放排顺利,父亲和其他放排工们便会跳进河中,清理航道里的大石头。他们挽起裤脚,在冰冷的河水中摸索前行,每一块石头的搬运,都饱含着他们对这份工作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父亲告诉我,他们在放排前,会对天气和水情进行大致的监测,木排的捆绑技术也比爷爷那时候更加先进,然而,放排依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次,父亲他们一帮人在放排途中遇到了强风。风裹挟着浪,不断冲击着木排,木排摇摇欲坠。其中有一人的木排被大浪打散,父亲和工友们迅速分工,大家把自己的木排靠岸固定,迅速去帮忙,有人去寻找打散木排,有人把其余木排稳固,有人调整方向,大家把木排重新固定,再重新出发,在与风浪的搏斗中,父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大家化险为夷。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深处,爷爷和父亲都是放排工,可我从未目睹过他们放排时的模样。1984 年那个暑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为我和二妹带来了一次难忘的放排体验。</p><p class="ql-block"> 得知村里的放排工要趁着大水放木排,我和二妹兴奋不已,早早地准备好了雨伞、书包,装上换洗衣物,一大早便来到七里渡口。眼前的木排,百分之七十由杉木组成,剩下百分之三十则是松木,在这些长木排上,还特意固定了一排杉木,形成一个简易的“座位区”,这便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座驾”。 </p><p class="ql-block"> 随着木排缓缓启动,我们正式踏上了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从七里到梧桐的这段水路,可谓顺风顺水。木排悠悠地在溪面上滑行,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两岸景色如诗如画,连绵的山峦、茂密的树林,都让人心旷神怡。我和二妹兴奋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放排之旅带来的惬意。 </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木排抵达大均滩时,画风突变。这里滩险流急,木排刚靠近,便能感受到水流的汹涌澎湃。眨眼间,木排被湍急的水流裹挟,如离弦之箭般向下游冲去,瞬间溅起十来米高的浪花。我和二妹吓得脸色苍白,紧紧地蹲在木排上,连大气都不敢出,手中的雨伞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p><p class="ql-block"> 只见木排如同一片树叶,在巨浪中起起伏伏。大浪不断地向我们扑来,冰冷的河水打湿了全身。前排的放排工沉着冷静地掌着舵,后排的放排工则用长长的撑杆,奋力调整木排的方向,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着我们的安危。在与风浪的激烈搏斗中,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三四分钟后,木排终于成功冲出险滩,脱离了险境。 </p><p class="ql-block"> 过了大均滩,水面逐渐恢复平静,木排再次平稳前行。不久,我们顺利抵达景宁溪口。踏上岸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次乘排之旅,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放排工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对爷爷和父亲曾经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 多年过去了,那次乘坐木排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它不仅是我少年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更让我明白了,在面对生活的风浪时,要像放排工一样,保持冷静、勇敢前行。</p>